阿石带领的商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零陵与交趾之间荡开了涟漪。这支队伍规模不大,约三十人,却承载着林越的厚望。他们驱赶着驮满货物的骡马,除了零陵本地的绢帛、漆器、药材,最引人注目的,是十几口用油布严密包裹、固定在特制木架上的陶瓮——里面装着的,正是经过特殊处理、不易受潮的“低标号”水泥粉末样本,以及几件林越工坊出产的、质量上乘的铁制农具作为样品。
南下的道路远比想象中艰难。所谓的官道大多年久失修,许多路段被疯长的热带植物淹没,需刀劈斧砍方能通行。山林间弥漫着湿热的瘴气,毒虫蛇蚁防不胜防,若非商队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向导和配备了林越根据现代知识准备的简易防瘴药包(主要成分为艾草、槟榔等),恐怕早已减员。
更令人心惊的是沿途的不靖。虽已远离战乱中心,但溃散的兵匪、据险自守的土霸层出不穷。幸而王统领精心挑选了十名悍勇且机警的郡兵伪装成护卫,商队本身也表现出足够的实力和低调,才得以有惊无险地通过。
历时近一月,穿越重重山岭,当视野骤然开阔,富饶的红河三角洲平原展现在眼前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交趾郡治龙编城(今越南河内东)的轮廓在望。
龙编城规模不及零陵,却别有一番南国风情。竹木结构的吊脚楼鳞次栉比,街道上行人肤色较深,衣着各异,语言五花八门,充斥着来自海上和内陆的异域商品气息。这里,是士燮家族的统治中心。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其家族徙居交趾已历数代。他本人精通《左传》、《尚书》,学问渊博,同时又能审时度势,在汉室衰微后实际掌控交州七郡,被朝廷追认绥南中郎将、交趾太守,威尊无上。他治下的交州,相对于中原的战火连天,堪称乱世中的桃源,但也绝非毫无波澜。
阿石谨记林越的嘱咐,并未直接求见士燮,而是先通过龙编城的汉人商会,以零陵商贾的身份,小心翼翼地开展贸易。零陵的绢帛和精良铁器很受欢迎,但真正引起当地商人乃至低级官吏注意的,是那种被称为“水泥”的灰色粉末。
起初,无人相信这“泥粉”能坚如磐石。阿石也不多言,只在租住的小院现场演示。用水调和,涂抹于破损的院墙和地面,不过两三日,其坚硬程度便让围观者啧啧称奇。消息很快传开。
这一日,一位自称是士燮弟弟士壹府上管事的男子找上门来。他仔细查验了水泥的效果,又看了看那些铁器,眼中精光闪烁。
“尔等零陵商贾,倒是有些新奇玩意。”管事语气带着上位者的倨傲,“我家主人对此物颇有兴趣,愿以市价收购你们带来的所有水泥和铁器,并签订长期契约。此外,主人还想见一见,能造出此物的工匠。”
阿石心头一紧,知道关键时刻来了。他按照林越事先的预案,不卑不亢地回答:“承蒙贵主人看重。售卖货物自然可以,至于工匠……此乃我零陵不传之秘,恕难从命。若贵主人有意,或可派遣使者前往零陵,与我家林掾史商议合作之事。”
那管事脸色微沉,显然对遭到拒绝不满,但并未立刻发作,只是冷哼一声:“既如此,货物我们照单全收,至于合作……再说吧。”他付了钱(主要以交州特产的金砂、珍珠、犀角及少量生铁结算),带着货物离去。
交易算是成功了,零陵获得了急需的硬通货和部分生铁。但阿石明显感觉到,士燮势力对水泥技术的觊觎之心,丝毫不弱于桂阳赵范。他们表现得更加克制和精明,但这反而更令人不安。
在龙编城盘桓的半个月里,阿石利用贸易之便,尽可能收集信息。他了解到,士燮虽名义上臣服于许昌的曹操,但天高皇帝远,实则自治。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更南方的九真、日南等郡,控制力相对较弱。而交州丰富的铁矿、铜矿资源,多集中在靠近零陵郁林郡的高凉一带(今广东阳江),以及交趾本土。
同时,他也隐约听到一些风声,似乎有来自江东的商人,也在打听零陵的消息,尤其对零陵能击败赵范的“利器”颇感兴趣。
带着成功的交易、宝贵的见闻和隐隐的忧虑,阿石率领商队踏上了归途。他知道,这次商路初通,只是揭开了南方广阔天地的冰山一角,水面之下,不知还潜藏着多少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