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江城带着初冬的微凉,周六下午的阳光透过羽毛球馆的玻璃穹顶,在绿色的塑胶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许辰握着球拍站在场地一侧,额角沁出细汗,对面的室友周磊正揉着胳膊喊:“歇会儿歇会儿!你这扣杀也太狠了,胳膊都快被我挥酸了!”
场馆里回荡着羽毛球撞击球拍的 “砰砰” 声,还有其他场地传来的欢呼与调侃。许辰靠在球网上,拧开矿泉水瓶喝了一口,目光落在隔壁场地的双打比赛上 —— 两对选手正你来我往,羽毛球像白色的流星在球网间穿梭,时而高空扣杀,时而网前吊球,搭档间的传球配合默契得像一个人,看得许辰忍不住点头:“这才是双打该有的样子,配合比单打技巧还重要。”
“你还说呢!刚才跟你打双打,你光顾着自己秀扣杀,都不给我递球。” 周磊凑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隔壁场地,“不过这双打是真有意思,比单打热闹多了,两个人得想着怎么配合,还得预判对方的球路,比玩游戏还费脑子。”
许辰笑着递过球拍:“刚不是教你了吗?双打要多跑位补位,我扣杀的时候你得盯着对方的回球路线,不然我再厉害也防不住两个人。” 他指着隔壁场地的选手:“你看他们,一个负责前场吊球,一个负责后场扣杀,分工特别明确,这才叫‘技巧为王,配合为魂’。”
正说着,隔壁场地打出一记精彩的 “背身勾球”—— 穿蓝色运动服的选手背对球网,手腕突然向后一勾,羽毛球擦着球网边缘落在对方场地死角,引得周围一片欢呼。许辰掏出手机,对着场地录起视频:“这球太绝了!得记录下来,以后练球还能参考。”
周磊凑过来看手机屏幕:“你这是打算以后当教练啊?不过说真的,古代人要是看到这羽毛球,肯定觉得新鲜。他们不就喜欢蹴鞠吗?这羽球比蹴鞠轻巧多了,还能两个人配合着玩。”
许辰心里一动 —— 周磊说得没错!北宋的娱乐活动虽多,蹴鞠、投壶、捶丸都很流行,但像羽毛球双打这样 “轻量、需配合、技巧性强” 的运动,还真没有。尤其是宋徽宗赵佶,本身就喜欢风雅精巧的事物,书法、绘画、园艺样样精通,对蹴鞠也颇有兴趣,要是让他看到羽毛球双打 “羽球飞旋、双人配合” 的场景,肯定会觉得比蹴鞠更显巧思,说不定还会命人仿制,在宫廷里推广。
北宋的鹅毛资源丰富,做羽毛球的球托可以用皮革包棉花,球拍能用木头做框、弦用牛筋,这些都是当时能轻松获取的材料。而且双打需要两个人配合,正好适合后宫嫔妃、大臣们一起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互动,比单纯的蹴鞠更有参与感。
许辰摸出胸前的运动相机,调整好角度,对着隔壁场地的双打比赛开始录制,还特意拉近镜头,拍下羽毛球的细节(白色鹅毛、圆形球托)、球拍的样式(椭圆形拍框、弦线排列),以及选手们的配合动作(传球、补位、扣杀)。“大家好,我现在在羽毛球馆,正在看一场双打比赛。” 许辰对着镜头轻声说道,“你们看这运动,用特制的球拍击打羽球,两个人配合着在球网两侧对战,既需要技巧,又需要默契,比蹴鞠更轻巧,也更考验配合。”
他指着空中的羽毛球:“这球叫羽毛球,主体是鹅毛做的,下面的球托是软的,不会伤人;球拍是木头做的框,拉上弦,既能发力,又能控制球的方向。北宋的朋友们,你们有鹅毛、木头、牛筋,完全能做出这样的羽球和球拍,要是在宫廷里推广,肯定能成为新的热门活动。”
运动相机的实时弹幕很快刷了起来:
“哈哈!宋徽宗要是看到这个,肯定会痴迷!他就喜欢这种精巧的玩意儿”
“鹅毛做球太合适了!北宋的鹅毛多的是,根本不缺材料”
“想象一下后宫嫔妃打双打,宋徽宗在旁边当裁判,画面太有意思了”
“蹴鞠太费体力,这羽球轻便,嫔妃们肯定更喜欢玩”
“许辰快投射到北宋!让宋徽宗看看,宫廷又多了个新乐子”
许辰看着弹幕,忍不住笑了:“大家说得对,羽毛球双打不需要太大场地,也不需要太多体力,男女老少都能玩。宋徽宗陛下要是推广,既能丰富宫廷生活,又能让大家活动筋骨,比整天待在宫里写字画画有意思多了。而且双打需要配合,还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多好。”
他又对着镜头展示选手们的配合动作:“你们看,这两位选手,一个在前场负责吊球、封网,一个在后场负责扣杀、挑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北宋的朋友们玩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分工,比如男士负责后场扣杀,女士负责前场吊球,这样玩起来更顺畅,也更有乐趣。”
周磊在旁边补充:“对了,还可以定规则,比如球落地就算输,不能用手碰球,得分多的赢,这样才有竞技性,玩着更带劲。”
许辰点点头,对着镜头说:“没错!可以定简单的规则,比如球网两侧各两人,羽球要过网,落地一方输,先得 11 分的赢,这样既容易理解,又有竞争性。宋徽宗要是组织个比赛,还能给胜者发点小奖品,肯定更热闹。”
【检测到含 “现代羽毛球双打 + 古代宫廷娱乐” 的创新结合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在御花园与嫔妃赏菊,举办小型蹴鞠游戏时)?】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许辰立刻点头:“定向投射,重点突出羽毛球的材质、双打配合技巧、简单规则,确保宋徽宗和宫廷众人能理解并产生兴趣。”
【投射启动中... 适配北宋材料工艺与宫廷场景... 画面清晰度优化... 投射成功!】
运动相机的屏幕突然亮起一道金光,画面瞬间切换到北宋御花园的场景 —— 许辰知道,此刻羽毛球双打的比赛画面,正被宋徽宗和宫廷众人实时观看。他对着镜头补充:“宋徽宗陛下,这羽毛球双打比蹴鞠更精巧、更需配合,用鹅毛、木头就能制作,很适合在宫廷推广,您不妨试试!”
*** 北宋,宣和五年,汴京,皇宫御花园。
初冬的御花园里,菊花仍有零星绽放,黄色、白色的花朵点缀在枯枝间,透着几分雅致。宋徽宗赵佶穿着一身月白色锦袍,坐在凉亭里的软榻上,手里把玩着一支刚画好的墨菊图,旁边的郑贵妃和几个嫔妃正围着看蹴鞠比赛 —— 十几个太监分成两队,在草坪上踢着蹴鞠,虽然动作还算灵活,但宋徽宗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乏味。
“这蹴鞠虽热闹,却少了几分精巧。” 宋徽宗放下画笔,叹了口气,“总是你争我抢,蛮力多于技巧,玩久了也没什么新意。”
郑贵妃笑着递过一杯温热的花茶:“陛下若是觉得乏味,不如我们去玩投壶?或者让乐师奏乐?”
宋徽宗摇摇头:“投壶太静,奏乐太闲,朕想找些既能动,又显巧思的乐子。”
正说着,天空突然亮起一道耀眼的金光,紧接着,一片巨大的光幕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御花园。蹴鞠场上的太监们吓得停下动作,嫔妃们也纷纷躲到宋徽宗身后,只有宋徽宗保持着镇定 —— 他之前见过天幕,知道是仙人显灵,要传授新的事物。
“大家莫慌,是仙人降临。” 宋徽宗安抚着众人,目光投向天幕,“看看仙人这次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光幕里渐渐浮现出画面 —— 一个宽敞的房间里,铺着绿色的地面,中间竖着一张网,四个人分成两队,各站网的一侧,手里拿着奇怪的 “木框”,正在击打一个白色的 “毛球”。那毛球在空中飞旋,时而高时而低,两人配合着传球、击打,动作轻巧灵活,比蹴鞠更显雅致。
“那是什么?木框击毛球?” 郑贵妃指着天幕里的羽毛球拍和球,好奇地问道,“他们两个人配合着打,看起来比蹴鞠轻巧多了。”
宋徽宗也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天幕里的画面 —— 白色的毛球应该是鹅毛做的,轻飘飘的却能被精准控制;木框上拉着细线,应该是用来发力的;中间的网把场地分成两半,规则看起来简单却不失竞技性。尤其是两人配合着传球、补位的动作,既有技巧,又有默契,比蹴鞠的 “蛮力争抢” 雅致多了,正合他的心意。
“这羽球竟如此精巧!” 宋徽宗忍不住坐直身体,“两个人配合着打,比蹴鞠更显巧思,也更有乐趣。朕要是能做出这羽球和木框,定能让宫廷多些新意。”
天幕里的许辰,正对着镜头解说:“这运动叫羽毛球,中间的是球网,两侧各两人,叫双打。用的羽球是鹅毛做的,下面的球托是软的,不会伤人;球拍是木头做框,拉上牛筋弦,既能发力,又能控制球的方向。规则很简单:羽球要过网,落地一方输,先得 11 分的赢,既需要技巧,又需要配合。”
“鹅毛、木头、牛筋... 这些我们都有!” 宋徽宗激动地拍了下软榻,立刻对旁边的太监总管说:“快!去御膳房和工部,叫御匠来!让他们带着鹅毛、木头、牛筋,立刻来御花园!朕要让他们照着天幕里的样子,仿制这羽球和球拍!”
“是!陛下!” 太监总管连忙起身,快步跑去传旨。
嫔妃们也兴奋地讨论起来:
“这羽球看起来好轻巧,我们也能玩!”
“两个人配合着打,肯定比蹴鞠有意思,还不用跑那么累”
“陛下要是做出来,我们一定要试试!”
宋徽宗看着嫔妃们期待的样子,心里更高兴了 —— 仙人传授的这羽球,不仅能解他的 “乏味之愁”,还能让后宫更热闹,真是太好了。
很快,工部的御匠们就带着材料来了 —— 一大筐雪白的鹅毛、几块上好的楠木、几捆坚韧的牛筋,还有剪刀、刨子等工具。御匠总管李师傅跪在凉亭外,恭敬地说道:“陛下,臣已带齐材料,请陛下指示如何制作。”
宋徽宗指着天幕里的羽毛球:“你看这羽球,主体是鹅毛,下面是圆形的球托,软而有弹性;球拍是椭圆形的木框,拉上弦。你先做羽球,用鹅毛插在球托上,球托用皮革包棉花,要软一些,不会伤人;球拍用楠木做框,刨得光滑些,再用牛筋拉弦,疏密均匀些,方便发力。”
李师傅抬头看了一眼天幕里的羽毛球和球拍,又仔细听了许辰的解说,胸有成竹地说道:“陛下放心!这些材料都是常见的,臣现在就能做,半个时辰就能做出样品!”
“好!那你就在这里做,朕和嫔妃们等着看。” 宋徽宗笑着说道。
李师傅立刻起身,在凉亭旁的空地上摆好工具,开始制作。他先做球托 —— 把棉花揉成圆形,用薄皮革包起来,缝紧,确保柔软有弹性;然后挑选十几根整齐的鹅毛,根部用胶水粘在球托上,排列成圆形,像一把小伞;最后用细线把鹅毛根部绑紧,防止脱落。
接着做球拍 —— 把楠木刨成椭圆形的框,边缘打磨光滑,再在框上钻小孔,把牛筋一根根穿进去,拉紧,排列成网状,最后在木框末端安上手柄,打磨光滑。
半个时辰后,第一个羽毛球和球拍就做好了。李师傅拿着羽球和球拍,走到凉亭前:“陛下,样品做好了,请陛下过目。”
宋徽宗迫不及待地接过球拍和羽球 —— 球拍握在手里很舒服,牛筋弦排列整齐;羽球轻飘飘的,鹅毛洁白整齐,和天幕里的几乎一模一样。他拿起球拍,轻轻击打羽球,羽球在空中飞了起来,虽然飞得不算远,但确实能被精准控制。
“好!做得好!” 宋徽宗高兴地说道,“和天幕里的几乎一样,李师傅手艺不错!”
郑贵妃也拿起一个球拍,试着击打羽球,羽球在空中飞旋,她笑着说:“陛下,这羽球真轻巧,打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比蹴鞠好玩多了!”
其他嫔妃也纷纷拿起球拍,试着击打羽球,虽然动作还不熟练,但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御花园里的气氛瞬间热闹起来。
*** 当天下午,李师傅就带领御匠们做了二十个羽毛球和四十个球拍,送到了御花园。宋徽宗挑选了一片平坦的草坪,让人用竹竿和布条搭起简易的球网,把草坪分成两半,然后对嫔妃和太监们说:“我们分成四队,每队两人,玩双打,按仙人说的规则,先得 11 分的赢,胜者赏玉簪一支!”
嫔妃们和太监们立刻分成四队,郑贵妃和宋徽宗一队,另外三队由其他嫔妃和太监组成。宋徽宗握着球拍,站在后场,郑贵妃站在前场,两人配合着对战另一队的嫔妃和太监。
“陛下,您负责后场,我负责前场,要是球过来,您就扣杀,我来封网。” 郑贵妃小声对宋徽宗说,之前看天幕里的比赛,她已经记住了基本的分工。
宋徽宗点点头,眼睛盯着对方发来的羽球 —— 那羽球轻飘飘地飞过来,他手腕发力,球拍轻轻一挑,羽球就飞过网,落在对方前场。对方的嫔妃连忙挥拍,却没接住,羽球落地,宋徽宗和郑贵妃得一分。
“好!陛下打得好!” 郑贵妃笑着鼓掌。
接下来的比赛更热闹了 —— 宋徽宗虽然是第一次玩,但悟性很高,很快就掌握了扣杀和挑高的技巧;郑贵妃在前场灵活跑位,网前吊球精准,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其他队的嫔妃和太监也渐渐熟练起来,羽球在球网间飞旋,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扣杀时而吊球,御花园里满是欢呼声和笑声。
“陛下,小心!球过来了!” 郑贵妃提醒道,对方发来一个高球,直奔宋徽宗后场。
宋徽宗不退反进,小臂发力,手腕突然下压,球拍狠狠击中羽球 —— 羽球像一道白色闪电,直坠对方场地死角,对方来不及反应,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
“陛下赢了!陛下这扣杀太厉害了!” 嫔妃们纷纷鼓掌,宋徽宗也忍不住笑了,这羽球双打,比他想象的还要有趣。
最终,宋徽宗和郑贵妃的队得了第一,宋徽宗亲手把玉簪插在郑贵妃头上,笑着说:“这玉簪赏你,多亏了你前场配合得好。”
郑贵妃笑着道谢,其他嫔妃也纷纷表示明天还要玩,宋徽宗便下令:“从明天起,每天下午在御花园举办羽球双打赛,嫔妃、太监、大臣们都能参加,胜者赏玉器、绸缎,输的也有小奖品,让大家都能乐在其中。”
消息很快传遍了皇宫,第二天下午,御花园的羽球场上就挤满了人 —— 大臣们听说陛下推广新运动,也纷纷赶来参加,有的和同僚组队,有的和嫔妃组队,整个御花园都热闹非凡。
蔡京和童贯组队对战宋徽宗和郑贵妃,蔡京虽然年纪大了,但动作还算灵活,童贯在前场封网,配合得也算默契。宋徽宗打了一会儿,笑着对蔡京说:“蔡卿家,这羽球双打比蹴鞠如何?”
蔡京连忙说道:“陛下,这羽球比蹴鞠精巧多了,既需技巧,又需配合,还不费体力,是难得的雅事!臣觉得,不如把这羽球双打纳入宫廷体育赛事,每月举办一次大型比赛,让宗室、大臣们都参加,更显宫廷活力。”
宋徽宗眼前一亮:“蔡卿说得对!朕就这么定了!每月初一在御花园举办‘宫廷羽球双打赛’,胜者赏黄金百两、绸缎百匹,输的也赏银五十两,让大家都有积极性。”
很快,“宫廷羽球双打赛” 就成了北宋宫廷的热门赛事,每月初一,御花园里都挤满了参赛和观赛的人。甚至有大臣开始 “赌球”—— 赌哪队能赢,赌注大多是玉器、绸缎、字画,虽然涉及输赢,但都是些风雅之物,宋徽宗知道后也没有禁止,反而觉得更添乐趣。
“听说了吗?今天李大人和王大人组队,赌了一幅苏轼的字画,要是赢了,就能把字画带回家!”
“我觉得张大人和刘大人更厉害,他们配合了好几次,赢了两场了!”
“我赌郑贵妃和陛下的队赢,陛下的扣杀太厉害了,没人能接住!”
观赛的嫔妃和大臣们围在一起讨论,有的还拿着小本子记录各队的战绩,御花园里的热闹程度,比过节还要甚。
*** 随着宫廷羽球双打赛的推广,羽球也渐渐传到了民间。汴京的工匠们看到宫廷里流行羽球,也开始仿制,在街头摆摊售卖 —— 羽毛球用普通鹅毛做,球拍用松木做,价格便宜,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
很快,汴京的街头巷尾就出现了很多打羽球的人,有的在院子里打,有的在空地上搭起简易球网,甚至有商家专门开辟了 “羽球场地”,供人付费打球,生意格外火爆。
“老板,租两个球拍和一个羽球,玩一个时辰多少钱?”
“两文钱一个时辰,要是玩得久,还能便宜!”
“我们四个人,要两个场地,玩一下午!”
羽球场地里热闹非凡,大人小孩都在玩,有的单打,有的双打,欢声笑语不断。甚至有百姓模仿宫廷,举办小型羽球比赛,胜者赏一只鸡、一块布,虽然奖品简单,但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这天,宋徽宗微服出巡,看到汴京街头百姓们打羽球的热闹场景,心里满是欣慰。他对身边的太监说:“仙人传授的这羽球,不仅丰富了宫廷生活,还让百姓们多了乐趣,真是太好了。”
太监笑着说:“陛下推广羽球,是百姓的福气。现在街头巷尾都在打羽球,大家都说陛下英明,能带来这么好的乐子。”
宋徽宗点点头,目光望向天空,仿佛能看到天幕里许辰打羽毛球的场景:“多谢仙人传授如此精巧的运动,朕定要让这羽球在大宋流传下去,成为大宋的特色乐事。”
*** 而此刻的许辰,正坐在羽毛球馆的休息区,看着运动相机里传来的系统提示:【检测到北宋推广羽毛球双打,纳入宫廷赛事,带动民间娱乐,获得宋朝信仰值 + ,奖励 “北宋羽球工艺改良图谱”,可辅助后续古代体育内容投射。】
许辰关掉提示,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没想到,自己一次偶然的看球,竟然能在北宋掀起羽球热潮,还成了宫廷赛事,甚至带动了民间娱乐。
场馆里的双打比赛还在继续,隔壁场地又打出一记精彩的扣杀,引来一片欢呼。许辰拿起球拍,对周磊说:“走,再打一局!这次咱们好好配合,争取赢他们!”
周磊笑着起身:“好啊!这次我肯定不拖你后腿,让你见识下我的网前封网!”
两人走上场地,羽球在空中飞旋,配合着传球、扣杀,欢声笑语回荡在场馆里。许辰仿佛能看到北宋御花园里,宋徽宗和嫔妃们打羽球的热闹场景,古今的快乐,跨越时空,在羽球的飞旋中,交织成一片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