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司令部大楼(现楚云飞纵队司令部)。城内局势依旧混沌不明,苏军移交缓慢且缺乏诚意,行政接收人员迟迟未至,而林所部在周边农村地区活动日益频繁的消息不断传来。楚云飞在初步控制了机场、电台、银行等要害部门后,将全部精力投向了另一个在他看来关乎长远、甚至比一城一地得失更为重要的领域——保护与争夺技术人才。
连日来,派往各大工厂、矿山的侦察分队和化装成工人的情报人员传回的消息,让楚云飞忧心如焚。苏军以“战利品”名义,正系统性地拆卸沈阳兵工厂、抚顺煤矿、鞍山制铁所等核心企业的精密机床、电机、锅炉甚至铁轨,装箱运往满洲里方向。更令人痛心的是,随着工厂瘫痪、秩序混乱,大量中国籍和遗留的日籍工程师、技师、熟练工人陷入生存困境,或流离失所,或被苏军强行征调,甚至有些在绝望中试图南逃或铤而走险。
“机器没了,可以再造。但造机器的人没了,十年、二十年都补不回来!”楚云飞在指挥部里,对着核心骨干,语气沉痛而坚定,“东北的工业基础,是未来中国复兴的命脉!而支撑这命脉的,是技术!是人才!绝不能让这些宝贵的人才散失、毁于战乱,更不能让他们被其他势力网罗而去!”
楚云飞亲自拟定了一份名单,上面罗列了通过伪满时期公开资料、地下党情报(经筛选)以及原厂老工人提供的沈阳、抚顺、鞍山、本溪等地着名厂矿的总工程师、高级技师的名字。他派出以方立功为首的、由精干参谋和政工人员组成的数个“延聘小组”,持他的亲笔信和盖有关防的正式聘书,分头行动。信中以“保护国家建设元气、共谋战后工业复兴”为名,言辞恳切,承诺提供人身安全保护、充足的食物配给、专门的住所(征用原日籍高级管理人员住宅),并许以相当于原薪资水平的技术津贴,邀请他们“出山”,协助军队保护厂矿设备,并为将来恢复生产做准备。
行动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中国籍技术人员对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早有耳闻,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而对待日籍技术人员,则更为敏感和复杂。一些人认为他们是“战犯”,应予以清算。楚云飞力排众议,在指挥部内明确表态:“技术无罪!我们现在急需的是他们的知识,来保住我们自己的工厂!只要他们愿意合作,遵守法令,过往不究,一视同仁!” 他甚至亲自秘密会见了几名原沈阳兵工厂和鞍山制铁所的日籍总工程师,阐述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性,承诺保障其人身安全和个人财产,条件是他们必须交出完整的技术图纸、设备清单,并指导中方人员熟悉关键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这种务实乃至大胆的态度,打动了一些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日籍专家。
在沈阳城内相对安全的区域,楚云飞下令秘密设立了几处“技术人才接待站”,对外称“敌产管理人员临时安置点”。由可靠的官兵负责警卫,提供暖炕、热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于拖家带口前来投奔的技术人员,给予额外照顾。政工干部则耐心宣传政策,消除顾虑,强调这是“为国家保存火种”。很快,一些走投无路的技术人员开始试探性地接触这些接待站。楚云飞有时会突然到访,与这些技术人员同桌吃饭,询问他们的专业和困难,现场解决问题。这种礼遇和重视,逐渐在技术人员圈子里传开,投奔者日渐增多。
楚云飞深知,仅仅将人保护起来是远远不够的。他创造性地提出“人随厂走,技不离机”的原则。对于已被部分控制或有望接管的工厂,他派出工兵部队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协助加固厂房,转移、隐藏关键小型设备和图纸资料,甚至组织小规模的值守和巡逻,防止苏军或土匪的进一步破坏。对于尚在苏军严密控制下、难以进入的核心厂区(如鞍山炼钢高炉区),则指示地下人员设法与厂内留用的中国技术人员建立联系,传递信息,鼓励他们“磨洋工”、暗中记录设备拆卸情况、甚至巧妙破坏一些非关键部件以拖延苏军搬运进度。这些行动风险极高,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苏军的破坏速度。
孙大勇亲自负责,对所有前来投奔或联系上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建立秘密档案,内容包括其专业领域、工作经历、技术特长、政治倾向(初步评估)等。楚云飞定期翻阅这些档案,对其中一些关键人才,甚至亲自记下名字和特点。他心中已开始筹划,一旦局势稳定,如何以这些人为核心,快速恢复部分军工和民用生产。这支“技术别动队”,成为他隐藏在枪杆子之外的又一重要资本。
“薪火”行动并非没有阻力。一些思想顽固的军官私下议论“纵队座对鬼子技工也太客气了”,甚至有人向重庆方面写匿名信,告发楚云飞“包庇日俘,立场有问题”。苏军也察觉到楚云飞部的动作,加强了厂区警戒,并试图搜捕、控制中方技术人员。面对内外压力,楚云飞展现了强硬的手腕和灵活的策略。对内,他召开军官会议,严厉斥责短视行为,强调“技术是超越意识形态的战斗力”;对外,他通过正式渠道向苏军抗议其抓捕中国技术人员的行为,同时指示地下工作更加隐蔽。
一天深夜,一名原抚顺煤矿的资深中国工程师,带着厚厚的图纸,冒险逃出苏军监视区,来到楚云飞的接待站。他握着楚云飞的手,老泪纵横:“楚将军,那些机器,是咱中国人几十年血汗攒下来的家底啊!不能眼睁睁看着被毛子拆光啊!您是真干事的人,我这条老命,就跟您干了!”
望着老人激动的面容和那摞沉甸甸的图纸,楚云飞心中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