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解问道:“分化治之?”
岳天点点头道:“是的!其实,若能给以德国足够利益,使其中立,日俄便不可怕!我们可以趁着这次机会彻底击垮两国,以绝后患!德国主要利益在欧洲和非洲,军力也大多驻守在这些地方,又被英国牵制,不太愿意抽出太多兵力来远东干涉我们!”
“若是我们许诺打败了日本,将对马岛让给德国,我们打败了将巴拉望特别市的萨马岛低价卖给德国!我想德国足够保持中立,毕竟和我们陷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不是德国优先选项。”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几件准备工作!一、各地兵工厂抓紧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并运往蒙北省、高丽省。二、要加大移民力度和征兵力度,将陆军常备军人数在战前提高到40万人,同时在开春之后,在蒙北省各地修筑军事要塞和储存粮草,以备冬季作战之需。三、向关内各地派遣精干复兴党员,在半年内迅速在关内各地建立地下组织,以便人民革命军入关之后,能够配合人民革命军的进军。四、增派情报人员前往俄国、日本各地刺探情报,并在俄国布里亚特、中亚、高加索地区、日本控制的南朝鲜地区,发动当地老百姓反抗俄国和日本的统治,并适当提供资金或者武器。五、海陆军尽快演练新式战法和熟悉新式装备以便在新的战争中出奇制胜。六、派遣严复等人前往关内接触维新党人,在维新变法失败之时,出手救出梁启超、张謇以及戊戌六君子。”
中华人民复兴党和人民革命军的军政要员们,纷纷记录了岳天的最新安排,并在第一时间开始为迎接清廷戊戌维新变法风暴做准备。
1898年3月6日,光绪帝见自己老师帝师翁同龢已经好久没有提起康有为了,便渐渐淡了短期内再召见康有为的想法,而是召见了自己的师弟张謇,并委托他帝师翁同龢等人,与康有为等人多加联络,并拟定变法的具体细节。
光绪皇帝酝酿变法,自然躲不过慈禧的眼睛,有不少后党前往慈禧处告密,并请求慈禧太后降旨干预,但是慈禧太后却一笑了知,只是淡淡道:“如今皇帝已经亲政!不宜再干政!”
话虽说如此,慈禧太后每隔一段时间在向光绪皇帝请安时,都听取了光绪皇帝的汇报。康有为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几次给光绪递上的关于清国政体变革的奏折,光绪都送到了慈禧手里。慈禧也都认真地读了,对于康有为谈到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慈禧还是颇为赞赏的。在慈禧看来,这样的变法和维新,是清国最后的机会了,能改变一下,总比坐在这儿等死好。
1898年5月29日,和慈禧太后一起发动辛酉政变夺权的恭亲王死了。这个消息让康有为和维新党人陷入群情振奋。
恭亲王奕?可以说这个时候清廷皇室成员当中最聪明最能干的人,他对于清廷的热爱和责任远胜于对于天下的热爱和责任,这样的动机,使得他最终无法突破历史局限性。
临死之前,恭亲王还不放心光绪帝,对维新变法很担心,言之凿凿地对光绪说:“闻广东举人康有为等主张变法,请皇上慎思,不可轻信小人。”
光绪什么也没表示,但内心已经下定决心变法了。
1898年6月1日,光绪接到因官职太小而没有上书权力的康有为以御史杨深秀名义递上的奏折,请光绪皇帝颁布谕旨,明定国是;6月6日,光绪又接到了康有为以侍读学士徐致靖的名义递上的奏折,请皇上立即宣布变法。
随后几天之内,很多举子上书给朝廷,要求朝廷变法革新。与此同时,有不少官员也递交了奏折,要求光绪皇帝进行变法。
纷沓而至的上书激起了光绪变法的雄心,这位自小就生活在慈禧太后阴影里,一直懦弱而内向的皇帝,决意效仿一下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准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
以至于光绪一直没有见过康有为。只是由于康有为的奏折挑起了他的热情,热血沸腾的光绪草草地决定变法了,而他对于西方诸国实施改革和变法的具体步骤和思想根本无从谈起。
1898年6月9日,光绪帝借去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安”的机会,正式向慈禧太后提出自己的变法构想,慈禧太后听了之后,没有表示反对。
6月10日,光绪命令自己老师翁同龢、张謇等人与维新党人一起起草的《明定国是诏》,送给慈禧太后审查,慈禧太后也没有发表意见,便批准了。
6月11日,光绪发布变法诏书,清廷的变法革新开始。
这次变法诏令涉及经济、文教、军事和政治等各个方面,其中关于经济体制变革诏令就有70多件,内容涵盖了鼓励民间对农工商业的投资、大力发展铁路和矿业、发展银行、减免税收、变革财政制度等等。
关于文化教育类的变革诏令有80多件,明令废除八股取士,以后科举的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一为历史政治,二为时务策略,三才是四书五经。
关于政治体制变革令最多,多达90多件,内容包括精简机构,裁减官员,立即撤销通政司、光禄司、太仆寺、大理寺等。在变革令中,还大力倡导鼓励“官民论政”。
为了加快政令得到及时贯彻,光绪帝还专门去了一趟颐和园,为的是向慈禧太后汇报变法推进的情况。光绪帝还给慈禧太后带去了几份关于变法的奏折,其中就有康有为介绍世界强国变法的奏折。
光绪皇帝榻前汇报时,慈禧斜倚在榻上眯着眼睛听,许久之后,她才感叹这些奏折说得很透彻,可以一试。
光绪看见慈禧太后认为变法可行,当即就建言把这几本折里的内容印刷一下,大臣小吏们人手一册。
慈禧看了光绪帝一眼,才点点头道:“就这么办吧。”
但是让光绪帝始料不及的是在变法诏令颁发第四天,他的老师便出师了。帝师户部尚书翁同龢因为户部集体贪污事件,被多人弹劾,在慈禧太后压力下,光绪帝颁布上谕,以翁同龢“近来办事多不允协,屡遭人参奏,且于召对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渐露揽权狂悖”为名,勒令开缺回籍。自此光绪帝的身边,几乎没有贴心助手和谋士可用了。
在这时候,光绪帝才有点感受到慈禧太后的真实态度,此时身边又无人可用,这才想起了康有为,于是下旨于1898年6月16日,召见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