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治理以及为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做准备,中华人民复兴党党组织逐渐下沉到各级政权,直到村一级,确保东北特区政府的政策和主张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
在文化医疗教育上,随着医学院的建立和“赤脚医生”制度的实施,东北特区城乡老百姓就医成本大大下降,加上青霉素等药物的生产和普及,以及开展“卫生运动”,使得东北特区人均预期寿命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在第一次与美国技术贸易之后,岳天迅速给教育经费划拨了两百万银元建设各地城乡中小学,另拨款一百万银元,在奉天建立奉天大学,开设工科、商科等专业,从全国范围内网罗留学归国的各类人才以及外国学者充当教员。而新设立特区自然科学院内部,按照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建立分支,正全力消化岳天提供的各种资料,全速推进特区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交通运输上,岳天拨付了英国铁路公司第一笔建设款四百万银元,采用岫岩钢铁厂生产的铁轨,开工建设奉天至旅顺的铁路,同时划拨了五百万银元修复和拓宽奉天前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各地的道路,以便西洋式马车能够通行,方便战争时期,军事物资的调送。
由于第一次技术贸易,效果明显,美国政府在获得青霉素制造技术之后,开始疯狂生产和推广,其独特而又明显的疗效,不仅在美国被抢购一空,甚至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也专门派人到美国大量采购,甚至达到一支120mg的青霉素售价达到6美元,贩卖到欧洲可以卖到36美元,这使得美国药商获利巨大,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便因此获利一亿多美元,让美国政府和药商赚得盆满钵满。随后,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多次催促岳天进行第二次技术贸易。
辽东特区从第一次技术贸易获利颇大,两千两百万两库平银相当于三千一百万特区银元,几乎是日本1893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辽东特区,这笔钱直到1896年年底还未全部花完,但是为了获得美国政府进一步支持,还有手头上有一个药物可能在1897年就要被德国人发明了,岳天还是决定与美国开展第二次技术贸易。
1896年5月8日,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在奉天与岳天开展美辽第二次技术贸易谈判。这次岳天提供了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阿司匹林,以及抗疟疾神药——青蒿素萃取术两项技术。不管是阿司匹林还是青蒿素,都引起了美国医药公司的疯狂,由于有前面的交易记录,美国政府在经过简单治疗病患试验之后,便决定采购这两款技术。双方于1896年5月12日迅速签署了美辽第二次技术贸易协议,美国政府以六千万两清政府库平银约合4452万美元或者八千四百多万特区银元,采购这两项药物技术,其中五千万两为现银,另一千万两美国以货物,以及美国铁路技师、造船技师等技术人员技术服务来支付。
为了保持这种互惠关系,也为了可能爆发的美西战争亚洲战场做准备,在新发明的两种药物引起市场轰动之后,1896年10月3日,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代表美国政府打破孤立主义的原则,与岳天签订了双方政府的秘密条约《美辽防御与贸易条约》,其主要内容有3条:
第一条,双方尊重双方领土主权完全,不干涉两个政府所在国的内战,并严守中立;在缔约一方与第三国交战之时,另一方必须提供军事物资支持或者开放军港,直至战争结束。
第二条,辽东特区发明新技术要对外售卖,优先售卖给美国;美国需有偿地向辽东特区提供建设技术人才。
第三条,双方政府保障两国间的贸易自由,双方尊重彼此关税主权,美国政府允许和配合辽东特区每年向美国派遣一千名各类留学生。
条约有效期为五年。
在美辽技术贸易如火如荼地展开的之时,刚加冕完的沙俄尼古拉二世便迫不及待地部署进攻中国东北以及朝鲜南部、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由于俄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还有《清俄密约》的公布,使得英国、美国等国对此有了防范,所以在俄国诸多大臣建议下,尼古拉二世决定将战争时间推迟到1897年春天进行。
为了准备这场战争,俄国从1896年6月中旬开始,不断地运用西伯利亚大铁路往西伯利亚运输军队和作战物资。但此时,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并未修到海参崴,加之俄国军队的官僚主义,使得这次大运输运送效率极低,甚至到1896年10月西伯利亚入冬的时候,俄军才完成一半的运输任务,原计划在远东集结20万兵力的,实际上只集结了12万兵力,但是俄国即将发动远东战争的情报便已经被世界各国情报部门所掌握。
为了督促清廷履行《清俄密约》,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于1896年9月初,在李鸿章归国前,便向光绪帝递交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亲笔信,要求清廷做好战争准备,于1897年3月份左右一起向辽东特区发动进攻。
光绪帝接到俄国沙皇这封电报之后,便紧急召开了帝党高层会议,商议对策。在这次会议中,张謇出于民族情感和对岳天的信任,对清廷与俄国联合对辽东作战提反对意见。而光绪帝老师翁同龢、孙家鼐两人则认为,1897年即使袁世凯练兵能成十镇,恐怕也不一定能与中华人民革命军正面硬刚,所以他们建议朝廷,派出一支数万人的部队,以协助俄国勘察铁路地界为由,从山海关一线牵制辽东特区部分兵力,策应俄国军队,待俄国军队与辽东特区、日军决战之时,再寻机进击关外。
光绪帝权衡利弊,觉得自己两个老师的计划比较稳妥。待到9月底,李鸿章归国之后,受到光绪帝、慈禧太后的接见。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光绪帝先后汇报了在欧美所见所闻,详细谈了所见欧美的繁华强盛,一改以往态度,直言与俄国联合出兵辽东,实属驱狼吞虎之策,朝廷当务之急是要勤修内政,变法革新,富国强兵!
李鸿章这一汇报,让光绪帝、慈禧太后,一下子摸不着头脑,心想这李鸿章出了一次洋,难道在海外被维新党人给洗心革面了吗?其政治主张怎么向维新变法靠拢。光绪帝是颇为欣喜,而慈禧太后则是暗自警惕, 决定把李鸿章先晾在一边, 10月24日任命他为总理衙门上行走,只是见习大臣,并无实权,被人称为无用的“伴食之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