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妇人的目光示意下,男人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话,而是转身,用背对着众人,就这么睡去了。
饭后,妇人开始张罗着安排住处:“两位娘子若不嫌弃,可以住俺闺女那屋,干净也清静。两位秀才公就委屈一下,睡东边客房,炕烧得热乎着呢。”
周沐清立刻婉拒,脸颊微微泛红,连耳根都染上了一层薄红:“大娘不必麻烦!我们......我们这一路风餐露宿惯了,四个人挤在一处也好互相照应,就......就睡客房就行。”她声音虽依旧清冷,却带着明显的羞窘。
‘可恶,这种话又不能由书呆子来说,显得他登徒浪子,还要本仙子自己要求,真是可恶’
妇人见她坚持,又看帷帽遮面的裴淮也点了点头,只当他们一路行来皆是如此,对周边环境有所戒备,便也不再勉强:“那......那行吧,客房炕大,挤挤也暖和。”
夜深人静,客房内。
裴淮靠着墙根盘膝而坐,气息沉凝,似乎已入定。
周沐清则在炕上找了个角落,同样闭目打坐,周身灵气微微流转。
唯有叶洛和王砚,在炕桌上点了一盏小小的油灯,各自捧着一卷书册。
灯花偶尔噼啪一声,映照着两张年轻而专注的面孔。
他们讨论的正是今日所读的一篇由千年前的法家先贤桑弘旸与儒家学者激烈辩论的《盐铁论》选段,关乎官府如何管理盐铁专营与民生疾苦。
王砚手指点着书页,眼中是士子忧国的光:“叶兄,你看桑公此言切中要害——‘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朝廷要运转,赈灾、养兵、修路筑城,哪样离得开钱?盐铁之利,收归国有,国库方能充盈。此乃强国之基!若无此财源,纵有万般惠民良策,亦是空中楼阁。边军缺饷哗变,流民无粮生乱,前朝殷鉴不远啊!”他语气渐急,带着对国家由上至下运转的深切忧虑。
叶洛轻轻摇头,手指划过另一行字:“王兄所言财源确是国之所需,然此强国之策,其刃亦伤民。‘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百姓苦其费。’专营之权在手,官吏盘剥几成定例。劣质农具价昂误农时,盐价腾贵百姓淡食,这利国之策就反而成为了压垮黎民的新枷锁。”他抬起头,目光沉静地看向王砚,“真正的安民之道才是正途,在于‘使民自便’与‘吏治清明’并行。朝廷立公平之法度,严刑峻法惩治贪墨,确保盐铁流通顺畅、质优价平。同时广开利源,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民富则国自然强。这才是活水长流,而非杀鸡取卵的一时强国。”他的声音不高,却透着对底层疾苦的深刻体察。
王砚皱眉,手指开始习惯性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叶兄此论立意高远,是仁政。然见效何其缓?吏治清明,谈何容易!眼下国库空虚,强敌环伺,若无非常之策聚财应急,恐有倾覆之危!民为邦本的道理我懂,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语气沉重,显然更担忧国家整体的存续危机。
叶洛叹了口气:“王兄,强压聚财或可解燃眉之急,然苛政猛于虎,民怨积累,终成滔天之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应该明白。安民虽缓,如春风化雨,看似天方夜谭,却是真正稳固江山的根基。竭泽而渔,绝非长久之计......”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满是这些年对民生艰辛的共情。
两人低声辩论着,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沉浸在对治国理政之道的探讨中。
裴淮作为大宁真正的戍边武将,对他们的争论充耳不闻,呼吸悠长平稳。
周沐清偶尔睁开眼瞥他们一下,又很快闭上,显然也是对凡俗政论毫无兴趣。
直到油灯渐暗,灯芯结了硕大的灯花,窗外夜色深沉如墨,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犬吠和更夫模糊的梆子声,两人才意犹未尽地放下书卷。
“王兄心系社稷,见识深远,受教了。”叶洛拱手,语气真诚。
“叶兄心怀苍生,思虑周全,亦令在下深思。”王砚回礼,眼中仍有未散尽的思虑。
吹熄油灯,两人和衣躺下。
连日奔波下,修为高深的二女可以打坐一夜,但还处于炼气境的叶王二位书生,不得不有机会就好好的入睡,恢复下精神。
很快,客房内只剩下裴淮修炼呼吸之法那悠长几不可闻的气息,以及隔着门板传来的、妇人丈夫压抑沉闷的咳嗽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叶洛睁着眼,望着黑暗中模糊的房梁,白日里那丝若有若无的不对劲感,似乎随着这断续的夜咳,又悄然爬上心头,挥之不去。
他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却依旧思绪如乱麻,仍然难以立刻入睡。
直到明月高悬中天,叶洛体内那不受控制逸散的“本源清气”再次弥漫开来。
这才终于耗尽了白日里修炼得来的全部修为,让他重新回到了炼气一阶,强烈的疲惫感遍布全身,他这才抵挡不住,任由意识沉入了深沉的黑暗。
熟悉的失重感传来,再睁眼时,叶洛发现自己又一次站在了这里。脚下是一排清扫得干干净净的青石板路,四周弥漫着似雾非雾、带着草木清香的氤氲之气。
从九岁那年梦中第一次误入此境开始,这个地方他就已来过无数次。
只是自从被老秀才托付给掌门师尊,进入琼华派踏上修行路后,这梦便再未出现。
他本以为与这段离奇梦旅之间的缘分已经结束,却没想到,今夜它竟毫无预兆地重现了。
眼前是一座无法形容其神秀的山峦,气象万千,它就像是并非真实存在于世间一样,而是某种大道至理的具象化。
一条蜿蜒的石阶小径从叶洛脚下延伸,直通山腰处一座古朴的道观。道观门楣之上,悬着一块非金非木的匾额,上书十个个古拙苍劲的大字:
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
山门两侧,刻着一副对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
与天同寿道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