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傅氏顶层居所的书房内只亮着一盏孤灯。何紫妍没有睡意,她面前宽大的书桌上,摊开着的不再是集团财报或战略规划,而是厚厚几摞关于那场旧日车祸的卷宗复印件、现场照片、警方报告,以及傅文渊生前最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日志和行程记录。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她纤细的指尖夹着一支绘图铅笔,在一张摊开的、标注着各种符号的城市交通图上缓缓移动。这不是警方提供的标准图纸,而是她根据父亲日志、通讯记录以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碎片信息,自行还原绘制的傅文渊出事前数日的详细行车路线图。
她的思路清晰而冷酷:如果车祸并非单纯的意外,那么事前必然存在精心的策划。任何策划都难以做到天衣无缝,尤其是在“执行”环节之前,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她试图通过复盘最基础的“路径”,来寻找那个可能存在的、被忽略的“异常点”。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熄灭。何紫妍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一遍又一遍地核对着地图上的每一条线路,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她整理出的复亲日程进行交叉比对。
忽然,她的笔尖在代表事发当天的路线上停了下来。
根据傅文渊的日程,那天下午他原本应该从集团总部直接前往城西的高尔夫俱乐部,与一位重要的海外客户会面。这是一条他常走的、路况相对稳定且最为便捷的路线。
然而,在警方询问笔录的附件中,一份当时负责开车的司机老陈的补充说明里,提到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出发前,傅总接到一个电话,好像是二爷(傅宇奇)那边的助理小李打来的,说西线高架发生了多车追尾,堵死了,建议我们绕行北环快线,虽然远点,但能保证时间。”
何紫妍的瞳孔骤然收缩!
北环快线!那正是车祸发生的路段!
一个极其细微、此前从未被深究的疑点,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她脑海中的迷雾!
她立刻放下铅笔,快速在电脑上调取了事发当日准确的交通路况历史数据记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的数据流快速滚动、筛选、定位到那个精确的下午时段。
结果令人脊背发凉——西线高架在那个时间段,通行顺畅,根本没有所谓的“多车追尾”事故记录!甚至连轻微的拥堵都没有!
那个电话是谎言!一个精心编造的、目的明确的谎言!
而建议改道的,是傅宇奇的助理,小李!
何紫妍的身体微微后靠,靠在冰凉的椅背上,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她感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缓慢地跳动着。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傅天融父母的车辆,是被有意引导到那条相对偏僻、路况更复杂、也更容易制造“意外”的北环快线上的!
傅宇奇……他果然参与了!而且,他扮演的角色,可能不仅仅是幕后主使那么简单!他利用了自己助理的身份,亲自下达了那个致命的“建议”!
然而,这个发现带来的并非豁然开朗,而是更深的寒意与疑虑。
傅宇奇固然狠毒,但他为何要采取如此直接、甚至有些冒险的方式,让自己的助理亲自打电话?这不符合他惯于隐藏在幕后的作风。除非……这个“建议”本身,也并非他的本意?或者,他也是在执行某个更上层、更隐蔽的指令?那个隐藏在路边阴影里的车辆,与这个谎言般的电话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何紫妍猛地想起,在“潜影”小组转入静默前发回的最后一份残缺信息中,似乎提到过一笔与傅宇奇有关、但来源和去向都极其模糊的境外资金流水,时间点就在车祸发生前的不久。
所有的线索,如同散落的珠子,开始被这根名为“行车路线异常”的细线,隐隐串联起来。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个发现至关重要,但也极其危险。它证实了车祸的阴谋性质,却也指向了可能存在的、更深层的共犯结构。
她看了一眼时间,已是凌晨。傅天融早已熟睡。她沉默了片刻,最终没有立刻去叫醒他。这个消息太过沉重,也太过惊悚,她需要先消化,需要更谨慎地评估其影响,以及……思考该如何在保护他的前提下,揭开这血淋淋的真相。
何紫妍将那份标记得密密麻麻的地图和交通记录仔细收好,锁进了书房的保险柜。然后,她关掉了台灯,让自己彻底融入书房的黑暗之中。
只有窗外遥远的天际线,透出黎明前最深沉的那一抹墨蓝。
行车路线的异常,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发现了一道致命的暗流。它证实了阴谋的存在,却也预示着,真相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加黑暗、更加庞大的阴影。何紫妍知道,她触碰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无论如何,她已经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