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荷花池边的柳树,在地面织出细碎的光影。六人小组按照约定,带着各自准备的资料,聚在池边的石亭里 —— 这里远离教学楼的喧嚣,成了他们讨论诗社事宜的秘密基地。石桌上摊满了东西:苏松的牛皮笔记本摊开在中间,白墨的社团章程草案压着一角,贺花的汉元素设计图旁边放着宋子充的植物资料册,宋子都的相机搭在石栏上,尤龙则从书包里掏出一袋刚买的橘子,剥了皮分给大家。
“咱们今天主要讨论两个事:一是确定首次诗社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二是规划后续资料整理和宣传的进度。” 白墨先开了口,把章程草案翻到 “活动规划” 那一页,“我之前想过,第一次活动可以以‘初识《诗经》’为主题,先让大家熟悉一下《诗经》的基本篇目和文化背景,再做些轻松的互动,让大家觉得有意思,以后才会更愿意参与。”
尤龙刚咬了一瓣橘子,立刻举手:“我觉得可以加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用《诗经》里的句子,接不上来的人表演个小节目,比如唱首歌、背首诗,这样既热闹又能记住诗句,比单纯坐着听有意思多了!”
“这个主意好!” 贺花笑着点头,从手账本里翻出几张卡片,“我还准备了‘诗经名句卡片’,正面写句子,背面写出处和注解,到时候可以用卡片做‘猜诗句’的游戏,大家抽卡片,猜对应的篇目,猜对最多的人可以送个小礼物,比如我做的小发簪。”
宋子都放下相机,靠在石亭的柱子上:“我可以提前拍点荷花池的照片,比如荷花、柳树,配上对应的《诗经》句子,做成 ppt 在活动时展示,比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对应荷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对应柳树,这样大家看着实景图,更容易理解诗句的意境。”
苏松把这些想法都记在笔记本上,字迹工整:“诗词接龙、猜诗句游戏、实景 ppt 展示,这些互动环节都很有意思。另外,咱们还得准备些基础资料,比如《诗经》常用篇目的打印稿,方便大家活动时参考,这个可以交给宋子充负责吗?”
宋子充点点头,从资料册里拿出一叠打印纸:“我已经整理好了《诗经》里最常见的 20 篇,比如《关雎》《蒹葭》《静女》,每篇都标了重点字词的注解和文化背景,到时候可以分发给大家。另外,我还整理了‘《诗经》植物对照表’,把诗里提到的植物和现实中的对应起来,比如‘荑草’就是白茅,‘扶苏’就是棠梨树,方便大家理解。”
白墨看着大家各有准备,心里很是欣慰:“这样一来,第一次活动的内容就很丰富了 —— 先看宋子都的实景 ppt,了解《诗经》与自然的联系;再一起读宋子充整理的篇目,熟悉诗句;然后玩诗词接龙和猜诗句的游戏,做互动;最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诗经》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整个流程大概一小时,不会占用大家太多时间,也能达到‘初识《诗经》’的目的。”
“那场地怎么办?” 苏松忽然想起之前的问题,“咱们之前说用操场的活动室,要不要提前去布置一下?比如贴点诗句海报、挂点小灯笼,营造点氛围。”
尤龙立刻拍胸脯:“场地布置交给我!我可以找几个同学帮忙,提前去活动室挂灯笼、贴海报,海报可以让宋子都设计,用他拍的照片和扶苏树的图案,肯定好看!另外,我还可以借个小音箱,活动时放些轻柔的古风音乐,氛围更足!”
宋子都挑眉:“海报没问题,我今晚就能设计好,明天打印出来给你。不过得加个条件,活动时你得当我的‘模特’,我想拍几张大家参与活动的照片,以后做诗社的宣传素材。”
尤龙爽快答应:“没问题!到时候我穿运动服还是汉元素衣服?穿汉元素是不是更符合主题?”
贺花眼睛一亮:“我可以帮你搭配一套简单的汉元素服饰!比如淡绿色的襦裙,配个小发簪,既轻便又符合《诗经》的主题,拍照也好看。我自己也准备一套,到时候可以给大家简单讲讲汉元素服饰的特点,也算融入‘传统文化’的主题。”
苏松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从活动主题、流程,到资料准备、场地布置,再到人员分工,每一项都安排得清清楚楚。他忽然觉得,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是件特别温暖的事。
“对了,咱们第一次活动要不要邀请陈老师来参加?” 白墨忽然提议,“陈老师是语文老师,对《诗经》很有研究,请她来做个简单的分享,既能给大家答疑解惑,也能让老师更支持咱们诗社的发展。”
大家都表示赞同,宋子充补充:“可以请陈老师讲讲《诗经》的创作背景,比如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状态,这样大家理解诗句时会更深入。另外,还可以请老师推荐几本《诗经》的解读书籍,方便大家课后学习。”
尤龙拿出手机,看了看日期:“咱们定在下周三下午的自习课搞活动吧?还有五天时间,足够咱们准备资料、布置场地了。这几天大家各自把负责的事做好,下周二咱们再聚一次,检查一下准备情况,有问题及时调整。”
“我还有个想法,” 贺花忽然说,“咱们可以做个‘诗社纪念册’,第一次活动时让大家写下自己最喜欢的《诗经》句子,或者对诗社的期待,以后每次活动都记录下来,等毕业的时候,就是咱们最珍贵的回忆。”
苏松立刻响应:“这个主意好!我可以负责纪念册的记录,每次活动后把大家的留言、照片整理进去,做成一本手写纪念册。以后诗社发展壮大了,这本纪念册就是咱们的‘初心记录’。”
宋子都也点头:“我可以拍些活动的照片,贴在纪念册里,图文结合,更有意义。比如大家玩游戏时的笑脸、分享诗句时的认真模样,这些瞬间都值得记录下来。”
夕阳渐渐西斜,荷花池里的荷叶被染成了金色,偶尔有蜻蜓飞过,停在荷叶上,像一幅灵动的画。六人围坐在石亭里,还在热烈地讨论着细节 —— 从游戏规则的制定,到小礼物的准备,再到纪念册的设计,每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尤龙剥了最后一瓣橘子,递给苏松:“你说咱们的诗社以后会不会发展得很大?比如全校很多人都加入,甚至其他学校的人都知道咱们的‘扶苏诗社’?”
苏松接过橘子,笑着说:“只要咱们一直坚持下去,用心做活动,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就算以后人多了,咱们也要保持现在的初心 —— 一起读诗,一起分享,一起在高三这段紧张的日子里,找到属于咱们的快乐。”
白墨看着大家,眼神里满是期待:“我相信咱们的诗社一定会越来越好。就像《诗经》里说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咱们从一个小小的小组开始,慢慢发展,一定会走出属于咱们的路。”
宋子充也难得多说了一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以后遇到困难,咱们一起解决;有好的想法,一起分享。诗社不仅是一个组织,更是咱们的‘精神小窝’。”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校园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柔和的灯光照在荷花池上,泛起粼粼的波光。六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走在校园的小路上,尤龙还在兴奋地说着场地布置的细节,贺花和白墨讨论着汉元素服饰的搭配,宋子都和宋子充低声交流着照片和资料的配合,苏松则握着笔记本,心里满是温暖和期待。
他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的记录,每一项计划都清晰明了,每一个名字后面都写着对应的分工,像一份充满希望的 “约定”。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扶苏诗社” 不再只是一个构想,而是即将落地的现实;他们六个人,也不再只是普通的同学,而是为了同一个梦想并肩前行的伙伴。
回家的路上,苏松忍不住拿出手机,给小组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今天讨论得很顺利,感谢大家的用心准备。咱们一起努力,把第一次活动办好,让‘扶苏诗社’有个好的开始!”
很快,群里就热闹起来 —— 尤龙发了个加油的表情包,贺花分享了几张汉元素服饰的参考图,宋子都发了一张刚拍的荷花池夕阳照,宋子充发了《诗经》篇目整理的电子版,白墨则把活动流程整理成表格,发在群里供大家参考。
苏松看着群里的消息,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这段关于诗社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这段和朋友们一起努力的时光,一定会成为他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他握紧手里的笔记本,心里默默想着:下周三的活动,一定会很精彩;他们的 “扶苏诗社”,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