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老太太私下里偷偷戴过不少次,还被陈婉月撞见过。
为此,陈婉月气的不行,与老太太大吵过一架。
她说老太太若稀罕金货,不如趁着土还没埋到脖子,再嫁一次,指不定男方就肯给她一支金簪当聘礼,也省的她总是霸占着她的不还。
这话恶心人,险些把老太太气晕。
但老太太理亏在先,陈婉月也不想落下骂名,祖孙俩有志一同装失忆,只当这件事从没发生过。
眼下终于看到了日思夜想的金簪,可这簪子马上就不是自己的了,陈婉月抑郁愤恨的心情可想而知。
老太太心里也不好受,她拿着金簪摩挲了又摩挲,“这是当年赵家给的定亲信物,我们虽然是小门小户,但不该贪的东西我们不贪……”
话说的好听,老太太心头却疼得滴血。
金簪贵重,她老婆子活了一辈子,也没舍得买一支。
若是要退亲的人家没钱没势,她就把这金簪昧下了。可赵家不是她能欺负的,不退不成。
金簪留不住,其余酒、茶、点心、肉、布匹什么的,这些年早就吃用了,要她把这些补上,她可不乐意。
老太太眼巴巴的看着赵大伯,赵大伯又看向赵璟。
赵璟微抿着唇,将那只鹤翔九霄的宝蓝色荷包递给大伯。
“换回定亲礼,便算是退亲了。至于这些年逢年过节送的礼,以及定亲时给出的其余物件,只当做是耽搁了二姑娘花期的赔礼。”
老太太闻言,顿时喜笑颜开。
陈老三两口子听见,也都松了一口气。
“都说读书人明理,我们家礼安书读的不到家,就是没有璟哥儿处事周全。”
老太太又含笑夸了几句。
赵大伯懒得听她啰嗦,只将两方的定亲礼互换过,又拿出早些年两家的婚书。
让各方确认过婚书的真假,赵大伯叹了一口气,到底是将之丢在了脚下的火盆中。
火焰如蛇,一窜而上,很快便将那婚书烧做灰烬。
眼看此事终于圆满解决,陈家众人再难掩饰眸中的欣悦。
赵大伯却顾自感伤,“如此,这桩婚事就算解除了。璟哥儿,回头去坟上与你爹说一声,让他别记挂了……大家都在一个村子,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好聚好散……”
“好聚好散不了!”
堂屋的门,猛一下被人从外边推开。
一屋子人闻声抬眼看去,就见素来和蔼可亲的赵大娘,此时攥紧着拳头,气势汹汹的走进来。
她直勾勾的看着老太太,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吃了她。
赵大伯看见老妻过来,当即站起身,“刚下过雨,路上湿滑,你跑出来做什么?”
“我不过来,让你们一屋子爷们被陈家这老太太哄骗么?”
“什么哄骗,哪里来的哄骗,老嫂子有话不妨直言。”
说这句话的是陈婉清的一位叔爷。
这位叔爷家中人丁兴旺,他又有一手木匠手艺,家里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又因为叔爷性子活络,能言善辩,便是他年纪比陈大昌小,也做了陈家这房的主事人。
就见叔爷一脸纳罕的看着赵大娘,“老嫂子,你有话直说,不用这么夹枪带棒。咱们陈家和赵家是做不成亲家了,但那是因为两个孩子八字不合,可不是因为别的什么缘故。这件事我们心中也有遗憾,可天命如此,又能奈何?老嫂子,你倒是说说,我嫂子哄骗你们什么了?若她真心哄骗,直接瞒下八字不合的事情,让两个孩子成了亲,这对我们陈家不是更有利?”
叔爷想了又想,还是想不明白,这“欺瞒”二字从何而来。
赵大娘呵呵冷笑,“与我们家结亲,对你们来说,可不是有利,那是有害!至于瞒了什么,你这个问题问的好,这也是我想问弟妹的事情。”
赵大娘手指着欲要趁人不备,往外跑的老太太。
老太太被苗花儿和她男人赵棠拦住了去路,她一脸心虚焦急,明眼人一瞧就知道,这其中肯定有事儿。
陈家叔爷都看出来的事情,其余诸人自然也看出来了。
曲家两位长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这般坐在椅子上看热闹。
赵大伯则忧心匆匆。
他扶着赵大娘在位子上坐下,“再大的事儿,也没你的身子骨要紧。你的腿一逢阴天下雨,就疼得针扎一般。大夫说了,让你好生在家养着,你再不注意,以后真走不了路了。”
赵大娘完全没将这话听到耳朵里,她只将椅子的扶手拍的啪啪响,“你们老陈家的男丁,讲究个仁义道德,不愿意做那欺负人,让人为难的事儿。可有人拿你们的仁义当蠢笨,当你们的好说话当没脾气,故意欺负你们。”
赵大娘指着老太太,“弟妹做了什么好事儿,你自己说。”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许素英坐不住了。
她带着陈婉清来了堂屋,主动给赵大娘捧茶,“有什么事儿,您慢慢说。索性退婚的事情都说出来了,也没别的事情值得隐瞒了,您说是不是?”
后一句话,许素英是看着老太太说的。
但老太太敢承认她干的事情么?
她若是把她干的好事儿说出来,赵家的人不活撕了她。
早知道今天下午就会退婚,她着什么急?
但凡她把婉月与李存的亲事往后拖一拖,现在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老太太咬紧了嘴巴不承认,只一个劲儿道,“我不知道你们说什么。我没做对不起你们赵家的事情,更不存在欺瞒一说。”
老太太话说的硬气,心里却狐疑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她与婉月今天是出了一趟门,但祖孙俩知道轻重,谁也没往外说与李家定亲的事儿。
家里另外三个大人,午后才从县城回来,之后大雨瓢泼,他们也没机会与别人闲话。
老太太盘算了一遍,觉得消息不可能是从他们这里走漏的,李存他娘也不想李存娶婉清回去,肯定会极力隐瞒此事,也肯定会闭紧了嘴巴。
所以,竟是王媒婆说漏了嘴么?
还真让老太太猜着了。
这次还真是王媒婆说漏了嘴。
要说起这件事,那真的只能用一个“巧”字来形容。
就说苗花儿用早膳时呕吐,膳后更是吐得苦汁子都出来了,联系她成亲的日子,这明显是有孕了。
苗花是头一胎,她自己重视,婆婆男人也重视,碰巧当时虽阴了天,却没下雨,两口子架起牛车就往县城去。
确诊苗花儿有孕,两口子喜上眉梢。又逢苗花儿饿的厉害,疼媳妇的赵棠直接带了媳妇去下馆子。
当时已经落了雨,不少百姓去馆子里避雨。一楼没了落脚地,掌柜的将他们安排在二楼包厢中。
就是这么巧,隔壁包厢中,王媒婆正带着媳妇,等着请她说媒的人到来。
可能是今天经历的事情太奇葩,亦或者是觉得在包厢中,即便说了些阴私,也不会被外人听到。
王媒婆就与她儿媳妇,说了这一出“姐妹换亲”。
当时赵棠和苗花儿,只当这是下饭菜,就着这八卦,吃饭好不香甜。
等后头王媒婆的媳妇,问起这事儿发生在何地,那家姑娘姓甚名谁,主张隐瞒儿子此事的又是哪家后,夫妻两从王媒婆嘴里听到熟悉的名字,人都傻了。
赵棠冲动,直接跑到隔壁包厢撞开门,逼迫王媒婆将方才的事情再说一遍。
王媒婆知道说漏了嘴,也是频频往自己脸上扇耳光。
但让她再说一遍,她却不肯,只道不能坏了吃饭的差事。
王媒婆后来得知,今天她说亲的那姑娘,早几年前就定给了赵棠的堂兄弟,也是瞠目结舌。
在小两口离去时,她到底忍不住说了一句,“许是这件事,对你那位兄弟来说,并不是坏事儿。这样三心二意的姑娘,这样不讲信誉的人家,我也是第一次见。你们不与她家结亲,这是你们的福气。”
赵棠和苗花儿才不管什么福气不福气。
小两口也还管下雨不下雨,赶紧驾上牛车,就往赵家村跑。
但道路湿滑,苗花又刚怀胎,两人急在心里,动作上却不敢有丝毫马虎。
磨磨蹭蹭,平时小半个时辰就能走完的路,愣是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回来。
回了村也不敢直接往大房去,只赶紧回家换下湿衣裳,又喝了姜汤驱寒,等身上热乎了,这才去了赵璟家。
赵璟自然不在家,他们又寻去赵大伯家。在赵大伯家又扑了个空,问过赵大娘才知道,大伯来陈家大房,主持赵璟与陈家退婚的事情。
那能这么便宜陈家?
陈家人两面三刀,把他们赵家人当傻子愚弄。此番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他们以后怕不得骑在赵家人身上拉屎撒尿。
二人赶紧将事情与赵大娘一说,背着赵大娘就过来了。
“你没做对不起我们赵家的事情?老太太,有本事你对老天爷发誓,但凡你嘴里有一句虚话,就让你的儿孙,不,是让你三房的儿孙都不得好死!”
陈林怒气上脸,挽起袖子就来推苗花儿,“贱蹄子,你说的什么话。”
赵棠如何肯让媳妇吃亏,他生的人高马大,又正是能打能拼有力气的时候,直接冲上去,摁住陈林一顿暴打。
李氏一边喊着“杀人了!”“赵家的人仗势欺人,要打死我们陈家人”,一边扑上去,往赵棠脸上狠狠一抓。
陈大昌与陈家叔爷赶紧来拉架,赵大伯、赵二伯、赵三伯赶紧来拉他们。
又有赵璟和德安被喊上去将人撕扯开,老太太趁乱往外跑,赵大娘从座位上跑下来,截住了老太太。
堂屋内当即乱做一团。
眼瞅着两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要动手,许素英、陈婉清、苗花儿都待不住了,几人赶紧过去把两人分开。
至于陈婉月,她早趁着众人不备溜走了。
退婚的目的达成,接下来的事情与她无关。
她要回去好生养着,等着做美美的新娘子。她还要去山上寻宝箱,为自己筹谋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
她的志向远大,未来人生路坦荡。
她要去过好日子,才不想与这堆只知道打架斗殴,三句话不离“放屁”的市井小民混在一起。
陈婉月离去后不久,屋内各种纷乱也被镇压下来。
赵大伯一脸黑沉,指着赵大娘,以及一脸不服气的赵棠夫妻,“一过来就挑事儿,你们倒是先把话说清楚。怎么个欺瞒,怎么个欺人太甚,你们啥也不说,上来就动手,你们还有理了。”
“你个老头子,等你听完这事儿,我看你怎么把你这话吞回去。”
“大娘你别急,这事儿我来说。”
苗花儿站出来,嘎嘣脆的把遇见王媒婆的事情说了出来。
她着重强调,李家与老太太早就通过气,“换亲”这事儿连王媒婆都瞒着。
王媒婆是事临到头了,才知道李家不与陈家大房的婉清订亲了,却是相中了陈家三房的陈婉月。
“大伯,你听听这事儿,你觉得荒唐么?普天之下,怕是再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了!先不说那李家言而无信,朝三暮四,只说陈婉月与璟哥儿定亲都七八年了,每年璟哥儿送去的年节礼,他们可没往外推过。怎么,临到璟哥儿要出孝,他们要将闺女嫁过来了,他们反悔了!”
“想反悔也不是不成,婚姻讲究的是结两姓之好,真把那心存异心的嫁到咱们家,最后坑的还是璟哥儿。”
“可你不满意这桩亲事,你就正大光明的退。一女许两家,传出去怕不得让人笑掉大牙。”
苗花儿越说越气,头发丝都快立起来了。
此时再回想前两天老太太往赵璟家去,她与老太太打招呼,老太太一脸尴尬。
当时她没多想,只以为是她态度太热情,吓到了老太太。如今想来,怕是老太太那时候就存了退亲的念头,见了他们心虚。
呸,个不讲究的老太太。
亏得这几年九婶子全心全意待他们,有什么好的,也给他们老两口送一份。
如今看来,那些好东西,还不如都拿去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