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寒在图书馆查阅旗袍相关资料,她的指尖停在一本泛黄的《民国服饰图鉴》上,书页间飘出淡淡的樟脑味。
找到了。她轻声自语。
翻开的那页正是1930年代的海派旗袍样式。
苏寒的铅笔在素描本上快速移动,线条渐渐勾勒出改良旗袍的轮廓——小圆立领像含苞的花蕾,七分袖设计露出纤细的手腕,腰线比传统款式提高两厘米,更显腿长。
设计纸上的红梅旗袍渐渐成形。
苏寒选用正红真丝绡为底,用的是苏绣中的技法
真丝缎面上,一枝红梅从右侧髋骨斜伸至大腿开衩处。
苏寒用三种红色丝线表现梅花的层次:
花苞是胭脂红,
半开的用朱砂红,
盛放的则是正宫红。
拇指大小的梅花错落有致,花瓣边缘绣着极细的金线,仿佛积雪折射的晨光。
这里要加个细节。她在设计图备注栏写道:走动时,开衩处的梅枝会若隐若现,宛如雪地里突然探出的红梅。
墨绿色的丝绒面料像一潭静水,腰际斜斜伸出几枝绿萼梅。
苏寒特意选用深浅不一的翠绿丝线:
老枝近褐,
新枝泛黄,
花萼则是带着灰调的豆绿。
最妙的是花心处缀着米粒大小的淡水珍珠,模拟晨露将坠未坠的形态。
绿梅款配羊绒披肩。她在构思图上标注,珍珠纽扣做成梅花形状。
黄金小神童兰花的娇贵,让苏寒换了三次设计方案。
最终选用香云纱为底,在侧缝开衩至大腿中段处,用金棕丝线绣出悬崖垂兰的姿态。
花瓣要带玉质感。她独创性地在丝线中捻入极细的玻璃丝。
当光线掠过时,鹅黄色的兰花瓣会泛起珍珠母贝般的光晕。
最绝的是领口内衬——翻开小圆立领,可见用发绣技法完成的微型兰花。
青竹款式的草图最为简洁,也最难把握神韵。
苏寒换了七张纸才确定版型——月白色真丝缎为底,右侧开衩处斜出一枝翠竹。
月白色的丝缎底布上,几茎墨竹从脚踝蜿蜒至腰际。
苏寒创新性地用深浅不一的灰绿丝线表现竹节,竹叶则采用苏绣中的技法,让叶尖看起来锋利如剑。
最精妙的是在竹节处缀着细小的翡翠珠子,模拟清晨的露水。
竹节要锋利,竹叶的排布要符合斐波那契数列。她在设计图角落写道,这是大自然的密码。
袖口的七分设计处,她巧妙地绣了片半卷的新叶,仿佛正从袖中抽出。
这灵感来自前世宿舍窗外的那丛竹子,每年春天都会“竹笋破土。
绛紫色的真丝缎上,金线绣制的菊花纹样华丽绽放。
苏寒用法国金线勾勒出花瓣的卷曲姿态,花蕊处缀着细小的红宝石颗粒。
当穿着者转身时,裙摆翻飞间会露出藏在里层的金丝菊暗纹,宛如凤凰振翅时闪现的翎毛。
内衬要用香云纱。苏寒在材料栏注明,走动时会发出沙沙声响,像秋风吹过菊田。
夕阳西沉时,苏寒将五款设计图在桌面上排开。
红梅的热烈、绿梅的清冷、黄金小神童兰花的娇贵、墨竹的挺拔、凤凰振羽菊的华丽,在暮色中交相辉映。
图书馆的顶灯突然亮起,那些金线刺绣的纹样图纸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有了生命。
苏寒把确定的图纸收入书包内,起身准备离开,此时闭馆的铃声适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