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悄然滑入深秋,清华园里的银杏达到了最绚烂的时刻,满树金黄,如同燃烧的火焰,在湛蓝的天幕下勾勒出辉煌的轮廓。秋风掠过,叶片簌簌而下,在地上铺就了一条松软灿烂的地毯。张陆桉的生活似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风云时代》的书稿已交付出版社,进入了紧张的编校流程,他与李文瀚保持着邮件和电话沟通,处理着稿件中的零星疑问。他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了课堂教学和新的研究资料收集上,日子充实而规律。
这天下午,他刚结束一堂关于明代士绅社会的专题课,正收拾讲台上的教案,系里的行政秘书匆匆走进教室,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恭敬与喜悦的笑容。
“张老师,系主任和几位领导在办公室,请您现在过去一趟,说是有重要事情商议。”
张陆桉微微一怔,系主任同时找几位领导一起见他?这阵仗似乎不寻常。他心中掠过几个可能,是关于下学期的课程调整?还是他提交的某个研究项目申请有了反馈?他面上不动声色,点点头:“好,我马上过去。”
穿过洒满金色光影的走廊,来到系主任古色古香的办公室外,他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
推门进去,办公室内烟雾缭绕——系主任是位老烟枪,此刻正和分管科研与人事的两位副主任坐在沙发上,茶几上的烟灰缸里已经积了几个烟蒂。看到张陆桉进来,三人都露出了笑容,只是那笑容里,似乎比平时多了几分郑重和赞许?
“陆桉来了,快坐。”系主任指了指空着的单人沙发,语气比往常更为和蔼。
张陆桉依言坐下,心中疑窦渐生。这气氛,不像是讨论寻常事务。
系主任清了清嗓子,与其他两位副主任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目光落在张陆桉身上,开门见山,声音洪亮而清晰:
“陆桉啊,今天叫你来,是有一个好消息要正式通知你。”他顿了顿,似乎在欣赏张陆桉眼中一闪而过的讶异,“经过系里提名,学校学术委员会及人事评审委员会的多次讨论和投票表决,最终决定——破格晋升你为历史系副教授!正式的文件和聘书,下周就会下达。”
张陆桉整个人都愣住了,即使他心性沉稳,此刻也难以抑制地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破格晋升副教授?这完全在他的计划之外!按照正常的晋升流程,他资历尚浅,至少还需要一两年的积累和等待。他甚至已经做好了耐心排队的心理准备。
“主任,您是说破格晋升?我?”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意外而有些高。狂喜的苗头刚刚蹿起,立刻被更强烈的疑惑压了下去——为什么?
“没错,就是你,张陆桉。”分管科研的副主任笑着确认,他掐灭了手中的烟,“学校认为,以你目前展现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已经完全达到了副教授的任职要求,甚至超出了很多。破格晋升,是实至名归。”
“可是……”张陆桉下意识地想说什么,却被系主任抬手打断了。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资历,对吧?”系主任身体前倾,目光锐利地看着他,“论资排辈,在某些时候是必要的稳定机制。但对于真正突出的人才,学校从来不惜于打破常规。你的那本《风云时代》,虽然尚未正式出版,但书稿在学术委员会小范围审阅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几位评审专家,包括校外请来的权威,都认为这本书观点新颖,史料扎实,论证严密,极具开创性,是近年来明史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力作。”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内部评审意见摘要,念道:“‘该着作不仅深化了对元明鼎革之际政治军事过程的理解,更从“秩序重构”的独特视角,切入社会结构与人心变迁的深层肌理,展现了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问题意识……’这样的评价,可不是随便哪个讲师都能得到的。”
分管人事的副主任接口道:“除此之外,你之前发表的系列论文,尤其是在《历史研究》上的那几篇,质量都很高,在学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还有《明朝那些事》也很突出,你的课堂教学评估也是名列前茅,学生反响非常好。综合考量你的科研产出、学术潜力与教学贡献,学校认为,你的学识和能力,足以胜任副教授的职位,不应被资历所局限。所以,才有了这次破格提升的决定。”
原来如此。张陆桉心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被认可的踏实感。他之前的种种努力,伏案疾书的日夜,绞尽脑汁的思考,反复修改的打磨,原来都被人看在眼里,并给予了如此高度和及时的肯定。这种肯定,不是来自外界媒体的喧嚣,而是来自自己所在的、代表着国内最高学术水准之一的平台内部的、严谨而权威的认定。这比任何赞扬都更有分量。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有些激荡的心情,站起身,对着三位领导郑重地鞠了一躬:“谢谢学校!谢谢系里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负所望,继续努力。”
系主任满意地笑了,也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陆桉!学校对你们年轻人寄予厚望。副教授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份责任。希望你在新的岗位上,能产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从系主任办公室出来,深秋的阳光迎面扑来,有些刺眼。张陆桉走在金黄的银杏树下,脚步依旧沉稳,但胸腔里那颗心,却跳得比平时快了许多。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需要时间慢慢消化。
他没有立刻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下意识地走向了黄教授家所在的那片安静的教工住宅区。他需要和这位亦师亦父的长者分享这个消息,或许,也能从他那里得到更深的解读。
黄教授正在书房里练字,宣纸上墨迹未干,是“宁静致远”四个大字。见到张陆桉进来,他放下毛笔,脸上带着了然的笑意,仿佛早已预料到他的到来。
“听到消息了?”黄教授示意他坐下,亲手给他倒了杯茶。
“刚听系主任说完。”张陆桉在黄教授对面坐下,依旧有些感慨,“黄老师,说实话,我很意外。我没想到会这么快……”
黄教授呵呵地笑了起来,眼神中充满了睿智和欣慰:“意外,但也不必过于惊讶。陆桪,学术界的规则,固然看重资历,但归根结底,最硬的通货,永远是实力和成果。你的那俩本《明朝那些事》《风云时代》,就是你的硬实力。学校领导层不乏有眼光的人,他们能看到你的价值。破格提升你,一方面是对你过去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投资,期望你能在未来带来更大的回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语重心长:“当然,这也意味着,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以后,会有更多的人看着你,对你的要求也会更高。学术研究、课堂教学、甚至可能的一些行政服务,都需要你投入更多精力。要戒骄戒躁,沉下心来。”
“我明白,黄老师。”张陆桉认真地点点头。黄教授的话,像一盆温水,既洗去了他心中残存的一丝不安与飘飘然,也带来了温暖的鼓励和清晰的指引。
“亦玫知道了吗?”黄教授问道。
“还没有,我第一个就来告诉您了。”
“嗯,晚上回家吃饭,我们好好庆祝一下。”黄教授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女婿兼爱徒有此成就,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从黄教授家出来,张陆桉的心情彻底平复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与坚定。破格晋升,像一道强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标注了一个新的起点。他抬头望向天空,秋日午后的阳光依旧灿烂,透过金黄的银杏叶缝隙,洒下万点金光。
他知道,从讲师到副教授,不仅仅是职称的改变,更是学术生涯的一次重要跃迁。它意味着更广阔的平台,更丰富的资源,也意味着更严峻的挑战和更殷切的期望。但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那是对自身能力的确认,也是对未来征途的渴望。
他拿出手机,准备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黄亦玫。手指在屏幕上停顿片刻,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她得知消息后,那比自己还要开心的、灿烂的笑容。前路漫漫,但有硕果慰藉辛勤,有良师指引方向,有爱人陪伴身旁,他无所畏惧。脚步,愈发沉稳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