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随着高迎祥被锁链加身、押送京师,河南境内的民变烽火看似暂时熄灭。然而,这平静的表象之下,涌动的是更为深重、盘根错节的危机根源,远未消除。

真正盘踞在这片中原沃土之上,吸食民脂民膏、动摇国本的,是那延续了数十甚至数百年的四大巨室——曹、褚、苗、范。这些家族早已非寻常门第,他们通过错综复杂的姻亲纽带、同门之谊、宗族关联与师徒脉络,编织成一张遮天蔽日的庞大关系网,其触角深植于河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府衙。税赋、刑名、吏治,乃至军屯,几无不被其渗透把控。

更为棘手的是,这些家族赖以维持其权势、横行乡里的爪牙与倚仗,便是以左良玉为首的那一批骄兵悍将。这些军阀拥兵自重,往往与地方豪强沉瀣一气,借剿贼之名行割据之实,朝廷纲纪在其眼中几同虚设。

而在这张巨网之上,还笼罩着一层令人投鼠忌器的阴影——那便是深得神宗皇帝溺爱、就藩于此的福王。福王府不仅坐拥惊人的庄田岁禄,其庞大规模的仪卫、与地方势力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俨然成为地方势力对抗中央权威最坚固的屏障。

民变的火种,源于土地兼并下的民不聊生,源于苛政重赋下的绝望喘息。只要这蠹害国家的三重毒瘤——宗室之奢、豪强之贪、军头之暴——不被彻底铲除,河南乃至天下的祸乱之源,便永难断绝。一时的军事胜利,不过是扬汤止沸;唯有刮骨疗毒,彻底重整河南的秩序,方能求得长治久安。

随着军事上的初步胜利,河南局势暂稳,朱由检深知“破易立难”,立刻部署地方善后与重建,一套精心构划的人事布局迅速颁布:

孙传庭凭功,晋兵部右侍郎,领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全省军务,赐尚方剑,享先斩后奏之权,成为镇守中原、威慑四方的军事支柱。其麾下精锐不仅是平乱铁拳,更是推行新政的坚实后盾。

原河南巡抚范景文被擢升为河南总理大臣,总揽民政、财政及司法大权,专注于清丈田亩、安抚流民、恢复生产、革新吏治,旨在从根源上铲除滋生叛乱的土壤。

将娴熟边务、精通火器与城防的能臣孙元化,从陕西三边巡抚任上调赴河南,接任河南巡抚。其职责在于协助范景文稳定地方,并重点整饬军备,构建稳固的地方防御体系。

李岩保留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衔,兼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以其洞察民情、善于沟通之能,深入地方,监督政策执行,确保朝廷恩泽能真正惠及百姓,同时监察地方官员,肃清贪腐。

李红正式晋升参将,兼任河南指挥佥事,全权负责军屯事务。其任务不仅是督率士卒垦荒自给,以减轻朝廷粮饷压力,更需以军屯为基点,逐步收回被豪强侵占的国有土地,重塑地方经济与军事秩序。

朱由检提起朱笔,行云流水般批阅着奏章,嘴角不自觉泛起一丝得意。回想当初连官员品级都要偷偷查阅的窘迫,如今这般挥洒自如着实令人欣慰。

然而历史的经验总是在提醒:每当这位崇祯皇帝志得意满之时,往往就是麻烦找上门之际。

此番祸端,竟源于他闲来无事默写改编的话本。那册夹杂着现代叙事、极力渲染李红“飒爽英姿五尺枪”的故事,使女将军李红的事迹家喻户晓。

这一火,便点燃了意想不到的烽烟。

那些本就出身将门帅府、自幼耳濡目染兵事、却困于闺阁之间的千金们,亲眼见到“当代花木兰”的活例,得知并非只有土司之女才能驰骋沙场,深埋心中的火种瞬间燎原!

坏事了。

督师孙承宗那位年方十八、弓马娴熟的孙女孙芸,湖南道州守备沈至绪文武双全的二十岁女儿沈云英,以及孙传庭麾下千户毕严那位曾随父剿贼、胆识过人的十八岁女儿毕着——这三位将门虎女,竟不约而同地通过通政司递来了正式奏疏!

三本奏疏,连同按满红指印的“请愿书”,赫然摆在了朱由检的龙案上。他瞪着那几份字迹或娟秀或刚劲、却同样言辞恳切又理直气壮的折子,只觉得头皮发麻。

“这些女娃娃都疯了不成?”

她们为何能直接上书皇上?只因大明祖制本就允许百姓上书言事,只是以往的皇帝大多置之不理。而这位穿越而来的崇祯帝却不同,他要求通政司所有奏本必须呈阅,这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朱由检急忙召来内阁诸臣——成基命、李标、钱龙锡、杨嗣昌、毛羽健。然而这几位重臣个个垂首屏息,目光凝滞,俨然一副“陛下圣心独断,臣等不敢妄议”的模样。那无声的沉默分明在说:这烂摊子是陛下自己惹出来的,自然该由陛下自己收拾。臣等还要处置军国要务,若陛下无其他吩咐,容臣等告退。

朱由检只得硬着头皮,将那三位将门之女召至京师。他特意命兵部依照武举规程设下重重考验,指望这些娇生惯养的千金会在严苛的武试面前知难而退。不料数日后,当他看到呈报上来的考评结果时,顿时瞠目结舌。

皇帝左手无力地撑着前额,右手颤抖地捏着三份考评文书,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那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弓马骑射,甲等。兵法策论,甲等。营阵演练,甲等。

朱由检望着那三个刺眼的“甲等”评语,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他召来兵部尚书王洽,将三份考评单推到他面前。

“和仲啊,”朱由检揉着发痛的太阳穴,“你是不是太过体恤朕意了?”

王洽一如既往地微微歪着头,神色坦然:“陛下,臣一向恪守本分。这次考核皆是按规程……”

“当真没有放水?”朱由检打断他,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三个“全甲等”上。

“臣未曾通融半分。”王洽答得斩钉截铁。

“果真?”

“果真。”

朱由检无计可施。李红的例子就在眼前,他总不能直接在奏疏上批个“不准”。更让他纳闷的是,这些女娃娃的长辈居然没有一个上书劝阻的?难道他们都如此开明?他也不敢写信询问孙承宗,万一老督师回一句“全凭陛下圣裁”,那他更是骑虎难下。

“罢了,罢了。”朱由检长叹一声,对王洽说道:“全部授千户衔,调到孙传庭麾下效力。”

既然要头痛,那就不能只他一人头痛。你孙伯雅也得跟着一起分担才是。这才叫君臣一体,荣辱与共。

孙传庭会头痛吗?他才不头痛呢。

收到京中调令时,这位总督大人只是挑了挑眉,便不慌不忙地提起朱笔,在公文上潇洒一挥——竟将三位新科女千户连同毕严本人,一并调拨至李红麾下听用。

于是,河南卫所的演武场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幕:新任指挥佥事李红身着戎装,英姿飒爽地接受四位千户的拜见。而在这四人中,赫然有一位面色铁青的老将——正是毕严。

毕千户看着身旁与自己同阶同品的女儿,只见那小丫头片子嘴角止不住地上扬,眉眼间尽是藏不住的得意。老将军当即把脸一沉,重重咳了一声。

那眼神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纵然官职平起平坐,为父终究是为父。你这丫头自己掂量着办。

李红强忍笑意,正色发令

“毕着听令!”

“末将在!”年轻的毕千户昂首挺胸出列。

“命你率所部兵马,即日前往郑州整训新军!”

“得令!”

老毕严站在一旁,眼角微微抽动,却见女儿转身朝他俏皮地眨眨眼,压低声音道:“爹,女儿这就先去整军了。晚些回营再向您请教兵法~”

毕严那张绷紧的老脸终于绷不住了,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弯了弯,却又赶紧板起面孔,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嗯。”

至于那沈云英更是了不得——她老爹沈至绪在军伍中拼杀大半辈子,流血流汗才挣得个道州守备的官职。可自家这闺女倒好,不过短短数日便已是千户之身,眼瞅着就要与自己平起平坐了。

沈至绪捧着兵部发来的公文,只觉得手中轻飘飘的纸张重似千斤。他忍不住捻着胡须喃喃自语:“照这个升迁速度,怕是再过些时日,老夫见了自家闺女都得先行军礼,恭恭敬敬唤一声‘沈千户’了?”

这日家书中,沈老将军的笔迹明显凌乱了几分

“云英我儿见字如晤:闻吾儿授千户之职,为父甚慰。然军中非比闺阁,务须谦谨自持,勿骄勿躁…另,若他日战场相逢,为父若依制需向汝行礼,还望我儿速速侧身避让,给为父留几分颜面…”

沈云英在读到这家书时,忍不住噗嗤一笑,提笔回信道:“父亲大人放心,女儿纵有千般造化,也永远是父亲的女儿。他日若真在军中相遇,自是女儿向父亲行礼问安——毕竟,家礼大于军礼嘛!”

不过她笔锋一转,又添上一句:“当然,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父亲非要依制向女儿行个军礼…女儿也是不敢推辞的。”

远在湖南的沈至绪收到回信,看着女儿那带着几分俏皮的语气,又是好笑又是好气,最终却也只能摇头叹道:“这丫头…真是反了天了!”

你问孙承宗是何态度?这位老督师如今领兵部尚书衔,手握尚方宝剑,总督蓟镇、大同、宣府三镇军务,总理山西全境,是名副其实的正二品封疆大吏。在他看来,自家孙女那点成就,还远未到需要他认真对待的程度。

这一日,老督师在宣府镇阅兵时,恰逢京中故旧来访,席间不免谈及此事。那位旧友笑着打趣道:“稚绳公,听闻令孙女如今已是天子亲授的千户,将来怕是要青出于蓝啊!”

孙承宗闻言,只是不紧不慢地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面上却故作淡然道:“小丫头片子,不过是陛下恩典,给她个历练的机会罢了。真要说到统兵打仗…”老督师端起茶盏轻呷一口,语气忽然转为铿锵:“待她什么时候能独当一面,镇守一方,再谈什么超不超越不迟!”

话虽如此,当夜老帅在写给孙芸的家书中,笔锋却柔和了许多:“芸儿知悉:闻尔授职千户,甚好。然需知兵者国之大事,非儿戏也。倘有疑难,可随时来信。祖父虽在边关,指点一二的工夫还是有的。”

朱由检自以为将三位女千户塞给孙传庭后便能高枕无忧,岂料他亲手打开的这道口子,竟成了席卷天下的洪流

随着孙芸、沈云英、毕着三人授官任职的消息传开,整个大明的巾帼豪情仿佛一夜之间被点燃。通政司的驿马一日忙过一日,送往紫禁城的文书堆积如山——

有秦良玉旧部之女联名血书请缨,愿重组白杆女兵;有南京魏国公府旁支的庶女率百名家丁自请戍边的;更有一位山西豪商之妻,竟在文书中直言愿捐银二十万两,只为换一个率家丁勤王的名分。

朱由检望着龙案上越堆越高的请愿书、保荐状、甚至还有几位县主、郡君亲笔所书的从军申请表,只觉得眼前发黑。最离谱的当数一份来自山东的文书——某致仕参政的夫人竟详细罗列了自家筹建的娘子军编制:骑兵一队、火铳手三队、甚至还配了两位通晓医术的姑子随行!

“疯了,疯了,真是都疯了!”

朱由检揉着发痛的太阳穴,对着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喃喃自语。他只觉得这些女子一时热血上头,却不知自己无意间撬动了怎样沉重的闸门。

他哪里知道,百余年来,朱子理学如无形枷锁,将多少女子的才情与抱负禁锢于深闺之中。她们日复一日对着绣架针线,将青春的躁动埋藏在贞静娴淑的仪态之下——直到一个活生生的女将军真的跃马横枪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线曙光,照亮了无数被压抑的人生。

藏书吧推荐阅读:乱世枭臣医将婿女帝太监最风流国破山河在带崽穿越奸臣一戟平三国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尘雾中的特工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仙人只想躺着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神武太医俏女帝矛盾难以调和大明帝国1627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刚封了侯,你告诉我天下大乱了?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远东新纪元1630穿越娶了秦香莲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风起刈羽我的谍战岁月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南疆少年走天下天下第一小厮三国:开局董卓入京,逼着我退位清泉明月低武世界开始起兵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清客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雁断胡天月锦衣行之吕敏传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北宋群英录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在下九千岁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大唐小郎中历史盘点:从王朝末年开始三国之袁术家臣白话三侠五义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时空手环:代号025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五姓嫡脉:躺赢大唐超神狂兵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藏书吧最新小说: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