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老猫在基地外围布下天罗地网、大展身手的同时,基地核心区域的节点控制室内,那只被陈远起名为“小猫”的橘白相间的猫科动物,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出越来越不凡的特质。
这只在灾变后被陈远从废墟中救下的小猫,如今已是基地里人人喜爱的“团宠”。它不像其他流浪猫那般警惕胆小,反而格外黏人,尤其对希望节点散发出的复合能量场情有独钟。每天清晨,当节点控制室的大门打开,它总会准时溜进去,熟练地跳过控制台的缝隙,蜷缩在温热的节点基座旁,把毛茸茸的身子缩成一团打盹。基座散发出的柔和能量如同天然暖炉,将它的毛发烘得蓬松柔软,阳光透过控制室的观察窗洒在它身上,勾勒出一层金边,模样惬意又慵懒。
起初,大家只当它是单纯喜欢这里的温暖和能量浸润,毕竟节点周边的环境确实比别处更为舒适。但渐渐地,负责节点维护的研究员们发现了异常——每当“小猫”在基座附近休憩时,节点与“青木之境”“机械境”这两个关键维度的通讯稳定性,总会出现微弱但明确的提升,能量流转的仪表盘上,波动曲线也变得更加平缓顺畅,原本偶尔出现的细微卡顿现象几乎消失不见。
“你们有没有觉得,今天和青木之境的信号特别稳?”一次例行通讯后,研究员小李揉了揉眼睛,指着屏幕上的稳定曲线说道。旁边的老张点点头:“确实,我刚才检测能量回路,顺畅得不像话。”两人目光同时投向蜷缩在基座旁的“小猫”,它正打着小呼噜,尾巴偶尔轻轻扫动一下,似乎对这一切毫无察觉。这个发现让研究员们格外好奇,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小猫”在场时的节点运行数据。
真正令人震惊的奇迹,发生在一周后。当时,研究团队正尝试与一个新探测到的维度建立联系,这个维度的信号极其微弱,且充满了杂乱无章的能量干扰,通讯频道里全是刺耳的杂音,如同无数根钢针在摩擦,尝试了整整三个小时,始终无法捕捉到清晰信号。研究员们满头大汗,调试设备的手指都有些僵硬,陈远也站在一旁眉头紧锁——这个新维度的能量特征独特,或许能成为重要的资源补给点,放弃实在可惜。
就在这时,一直趴在控制台上看热闹的“小猫”,似乎被频道里持续不断的嘈杂干扰声惹恼了。它竖起耳朵,琥珀色的眼睛盯着发出杂音的扬声器,尾巴烦躁地甩动着,突然纵身一跃,跳到扬声器旁的操作面板上,对着那不断发出刺耳声响的设备,不满地“喵呜”叫了一声。
这声猫叫清脆又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不像普通猫咪的叫声那般尖锐,反而蕴含着一种舒缓的波动。奇迹就在这一刻发生了:随着这声叫声落下,通讯频道内的干扰噪音瞬间降低了大半,刺耳的杂音变成了微弱的背景嗡鸣,一个断断续续但清晰了不少的信号,成功被捕捉到了!
“有信号了!”小李激动地大喊,迅速按下录音键。频道里传来潺潺的水流声,夹杂着一段温和的意念波动,自称来自“深澜界”——那是一个被无尽水域覆盖的维度,同样面临着“净化序列”分支“熵增吞噬者”的威胁,正迫切需要盟友。
这次偶然事件,让陈远和研究员们彻底意识到“小猫”的非凡能力:它竟然拥有天生调和不同维度规则波动、过滤干扰信号的天赋,就像一个活着的、智能的“规则滤波器”,能在无形中将杂乱的能量干扰梳理顺畅。
从此,“小猫”正式获得了在节点控制室自由活动的特权,甚至有了专属的舒适软垫,就放在控制台旁最显眼的位置。它依旧保持着猫咪的天性,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晒太阳,偶尔伸个懒腰,蹭蹭研究员们的手心。但每当需要进行高难度维度通讯,或是遭遇强烈干扰时,研究员们就会笑着“请动”这位特殊的“技术专家”。
有时,只需要“小猫”在控制室内待着,趴在软垫上打盹,通讯信号就会变得稳定;有时,遇到特别顽固的干扰,研究员们会轻轻挠挠它的下巴,引导它对着干扰源叫一声,那独特的韵律总能立竿见影。基地里的人都打趣说,“小猫”是通讯部门的“编外首席技术官”,级别比不少研究员还高。
而这位“首席技术官”索要的报酬却格外简单:一碗高级能量猫粮,晒得暖暖的阳光,还有一个足够柔软的垫子。每当任务完成,研究员们递上它最爱的猫粮时,“小猫”总会低头大口吃着,尾巴高高竖起,像是在为自己的“工作成果”庆祝。它或许不懂什么维度通讯、规则调和,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成为了希望节点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基地的多维合作之路,铺就了一块关键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