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一夜对各种线索的梳理与思索,林辰在凌晨时分才处理好一些后续事务。 他将碎纸机清理干净,纸屑倒入垃圾桶,又用清水冲洗了刀片。他脱下外套搭在椅背,重新坐回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命名为“工作汇报提纲”。光标在空白页面上闪烁,他没有立刻输入,而是调出邮箱,将陈雪昨夜发来的数据汇总文件下载到本地,并移动至加密文件夹。文件名为“工信局数字化转型阶段性成果分析”,附带三张图表和一份企业访谈摘录。
他看了眼时间,凌晨五点四十七分。距离区政府晨会还有十三分钟。他合上电脑,起身穿衣,将U盘插入锁孔旋转半圈,确认保险后拔出,放入口袋。出门时顺手关灯,楼道感应灯亮起又熄灭。
六点四十分,林辰站在区政府主楼电梯口。他手中夹着一个深蓝色文件夹,封面印有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字样,右下角贴着条形码。电梯门开,王为民正低头看手机,抬头见是他,略一停顿。林辰上前半步,将文件夹递出:“王区长,昨天刚整理完的数据,您之前提过的智慧园区试点,企业反馈比预期好,我顺手做了个简要汇总。”
王为民接过,翻了两页,眉头微动。第一页是辖区中小企业接入政务平台后的审批时效对比图,第二页列出了十五家重点企业的满意度评分。“这个响应机制,是你在街道时推的?”他问。
“是,后来在局里做了优化,加了预警提醒和责任追踪。”林辰语气平稳,“不是压缩流程,是把沟通前置了。”
王为民合上文件夹,点头:“有心了。待会儿我看看。”说完转身走向会议室。
林辰未再言语,退至走廊一侧,目送其背影进入会场。七分钟后,他收到陈雪短信:“材料备份已完成,原始数据全部核对无误。”他回了一个“好”字,将手机收起,走向办公区。
中午十二点零七分,林辰出现在区政府食堂三楼。他端着餐盘,故意绕过中心区域,走向靠窗一桌。那里坐着发改局项目科科长孙立峰和财政局预算股副股长赵敏,正谈论某产业园的资金拨付问题。林辰走过去,笑着打招呼:“两位领导还没吃完?我这饿得不行,能拼个桌吗?”
孙立峰抬眼,略显意外,但还是让出位置。赵敏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林辰坐下,边吃边听。话题很快回到审批时限上。赵敏抱怨:“现在项目报上来,光等工信局初审就得五天,等不起。”
“我们局现在是三个工作日内必须给出意见。”林辰接话,“这和之前在街道时推行的提前介入审批流程有相似之处,不过在局里做了进一步优化,不是卡流程,是提前介入。比如你们财政这边担心的资金合规问题,我们可以在企业申报前就组织预辅导,把风险点提前筛一遍。”
孙立峰挑眉:“你们还能做预辅导?”
“基层单位提需求,我们派专员对接。”林辰夹了口菜,“上个月帮一家智能制造企业梳理申报材料,原本要两周走完的程序,四天就批了。他们后来追加了两千万元投资。”
赵敏放下筷子:“这模式能不能推广?我们几个口子都头疼效率。”
“可以整理个操作手册。”林辰笑了笑,“回头我让同事发您邮箱。其实不是改制度,是换个做事顺序。”
饭毕,孙立峰主动递来名片:“你们那个预警机制,我想在发改系统内部讲一次课,能不能安排个人来给我们培训?”
“我亲自来也行。”林辰接过名片,也递上自己的,“正好听听你们的需求,看看怎么配合更顺。”
两人握手时,赵敏在一旁扫码加了他的微信。林辰没有立刻通过,而是等他们走远后,才在手机上点击“接受”,备注改为“财政-赵敏-资金协同”。
下午三点十八分,林辰回到办公室。陈雪已在等他,桌上摊着三份纸质报表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她推了推眼镜:“统计局的数据调出来了,加上企业回访记录,总共涉及二十七家企业,覆盖员工一千三百余人。增长率、成本下降率、审批提速率都做了交叉验证。”
林辰坐下,翻开材料。每一页都有红色批注,问题处贴着便利贴,修改建议写得清晰。他逐页翻看,点头:“数据没问题。但光这样,不够直观。”
“你是想做答辩材料?”陈雪问。
“不是答辩,是让做的事被看见。”林辰打开电脑,调出ppt模板,“百姓得了实惠,领导不知道,等于没做。这不是包装,是呈现。”
陈雪沉默片刻:“我可以帮你做图表,但不能夸大。”
“一条数据都不能错。”林辰看着她,“但我们可以让它讲清楚故事。比如这张图——”他指着一页,“企业审批从平均十一天降到六点三天,背后是哪几个环节突破的?把这些拆出来,配上案例,才有说服力。”
陈雪重新打开文件,开始调整版式。两人并排坐着,一个提逻辑,一个做排版。四点二十六分,第一版材料包完成。共十二页,前三页为总体成效,中间六页为三大重点项目详解,后三页为群众和企业反馈摘录。林辰在封面写下标题:“河东区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实践与成效”,又在右下角加了一行小字:“为民为实,亦需为显。”
陈雪瞥了一眼,没说话,只是将文件另存为“终版-已核”,上传至局内共享平台。
五点零三分,林辰收到一条微信。是孙立峰发来的:“王区长刚才问起你那个预审机制,说让我们几个部门下周碰个会,你这边能不能做个汇报?”
林辰回复:“可以,材料已经准备好。”
发完消息,他靠在椅背上,闭眼三秒。再睁眼时,目光落在办公桌抽屉上。他拉开最下层,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一张布票存根的复印件。他没看,只是将信封重新折好,塞进文件夹背面的夹层。
下班前,他给王为民的秘书打了个电话,确认明天是否有十分钟空档,想当面补充一份材料。对方答应会转达。
走出办公楼时,天色已暗。他步行穿过广场,路过一处宣传栏,停下脚步。上面贴着近期干部公示名单,虽无副处级提拔信息,但有一栏“重点工作通报”提到了“智慧城区建设进展”,其中一句写道:“工信局探索服务前置模式,初见成效。”
林辰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
第二天上午九点四十五分,秘书来电:“王区长十点有五分钟空隙,让您去一趟。”
林辰拿起文件夹,快步上楼。敲门后进入,王为民正在批阅文件。他将材料轻轻放在桌上:“这是补充的一些企业案例,都是实名反馈,您要是有兴趣,可以看看。”
王为民抬头:“你最近动作不少。”
“都是该做的事。”林辰语气平静,“只是希望别做了也没人知道。”
王为民翻开材料,看到第三页时,忽然问:“你是不是想争取点什么?”
林辰没有回避:“我想让做的事,能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