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月近圆满,马匹丢失,没有灾祸。
含义: 诚信接近圆满(月几望),却有小损失(马匹亡),但因诚信深厚,无咎。象征诚信至盛时,小失不影响大局。
六四故事:
西境调解的成功,如同为孚心的仕途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他的名声不再局限于断案如神或外交斡旋,更因其能以“诚”化解最深重的世仇,而被视为具有教化之能的贤德之士。
不久,国君颁下诏令,擢升孚心为司徒,位列九卿之一,主管邦国教化、礼仪风俗。
此任命一出,朝野虽有微词者,但更多的是认可与期待。
数年间,孚心秉持诚信之道,推行教化。
他修订律法,强调“教化为先,刑罚为辅”,要求官吏审案需重实证、察情理。
他整饬学风,鼓励士人求真务实,反对空谈虚名。
他自身更是廉洁奉公,生活简朴,对待士民百姓,无论贵贱,皆以诚相待。
渐渐的,一种清明祥和的风气在国中弥漫开来。
狱讼减少,市井无欺,路不拾遗或许尚难完全做到,但民风之淳朴,确为数十年来所未见。
民众对这位年轻的司徒交口称赞,其声望如中天之月,渐趋圆满。
(月几望——诚信接近圆满)
孚心并未因此而骄矜。
他依旧每日乘着那辆老旧的马车,往返于府邸与官署之间。
拉车的,是一匹名为“追风”的骏马,通体雪白,神骏异常。此马乃数年前一位敬仰其德行的边将所赠,多年来是孚心最可靠的脚力,也是他为数不多的“贵重”私产。
这日黄昏,孚心处理完公务,如常将“追风”拴在司徒府后院的马厩中,添足草料清水,才返回内室休息。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
然而,次日清晨,当老仆照例前去喂马时,却发出了一声惊惶的尖叫。
“大人!大人!不好了!‘追风’……‘追风’不见了!”
只见马厩木栏被利刃劈开,锁链被斩断,那匹神骏的白马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一地凌乱的蹄印和几缕被挂下的白色鬃毛。
(马匹亡——出现小损失)
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司徒府。
仆役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惶恐与愤怒。
“哪个天杀的贼子!竟敢偷到司徒府上来了!”
“定是看‘追风’神骏,起了歹心!”
“必须报官!全城大索!抓住这胆大包天的毛贼,重重治罪!”
府中管事更是急得满头大汗,立刻就要去调集府兵,封锁街道,大肆搜捕。
一时间,府内人心惶惶,气氛紧张。
孚心闻讯赶来,站在空荡荡的马厩前,眉头微蹙。
他看着那被破坏的栏杆,沉默了片刻。
“追风”与他相伴多年,颇有感情,骤然失去,心中自然惋惜不舍。
仆役们的愤怒与恐慌,他也理解。
但他很快平静下来。
若因一匹马而兴师动众,搅得全城不宁,岂不是因小失大?
民众会如何看待他这位口口声声提倡教化的司徒?
是会认为他执法如山,还是会觉得他小题大做,与民争利,甚至……以往的信誉皆是伪饰?
他想起此刻自身如月将圆的声望,以及卦象所示。
(月几望,马匹亡的考验来临)
他抬手,制止了躁动的众人。
“不必惊慌,更不必大动干戈。”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和,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马丢了,再寻便是。若因此事搅扰民生,破坏安宁,才是真正的不智。”
他转身对管事吩咐道:“准备一块木榜,以司徒府的名义张挂于市集口。”
片刻后,一块醒目的告示牌立在了人来人往的市集口。
上面以清晰的字迹写道:
“司徒府失良马‘追风’,通体雪白,神骏异常。此马虽为代步之资,然相伴数载,情有不舍。
今马亡,小事耳;民心安定,方为大事。
若有知其下落、送还者,赏金十镒,前罪不问。
若取马者自行送还,非但无罪,赏金照付,司徒府更以上宾之礼相待,聆听其言。”
这告示一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民众围在告示前,议论纷纷。
“丢了如此宝马,司徒大人非但不怒,不出兵搜捕,反而张榜悬赏,还承诺不追究罪责?”
“甚至……连偷马贼自己送回来,都能拿赏金,还被奉为上宾?”
“这……这真是闻所未闻!”
“孚司徒,真乃诚德君子!心胸如海啊!”
有人赞叹,有人不解,也有人暗中观望。
赏金固然诱人,但更让人震动的是那份“不究前罪”、“聆听其言”的诚意。
这完全超出了常人对“失窃”的反应。
(以诚信之道处理损失)
偷走“追风”的,是一名叫做阿狸的年轻人。
他并非职业盗匪,只是边境战乱流落至都城的遗孤,自幼在市井摸爬滚打,身手敏捷,胆大妄为。
他偶然见到“追风”,惊为天马,又听闻司徒孚心为官清廉,府中戒备想必不严,一时贪念起,便铤而走险,深夜盗马。
得手之后,他将“追风”藏于城外一隐蔽山洞,本想待风头稍过,便寻机远卖他乡,换一笔巨财。
然而,城门口、市集上并未出现他预想中的严查和通缉。
反而,司徒府那张匪夷所思的告示,如同长了翅膀,传到了他的耳中。
起初,他嗤之以鼻,认为是官府的诱捕之计。
“不追究?还赏金?听我说话?骗鬼呢!”他对着不安刨蹄的“追风”嘟囔,心里却开始打鼓。
但接下来几天,都城果然一片平静。
没有挨家挨户的搜查,没有城门森严的盘查。
有的只是市井间对孚司徒宽宏大量的交口称赞,以及对那胆大盗马贼的一丝好奇——究竟是谁,会去偷这样一位贤德君子的马?
阿狸躲在暗处,听着那些议论,看着人们提到孚心时脸上自然流露的敬重,他的心,再也无法平静。
他回想起自己颠沛流离的童年,遭受的白眼和欺辱。
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何曾正眼看过他们这些蝼蚁?
可这位孚司徒……
告示上“马亡小事耳,民心安定方为大事”那句话,反复在他脑海中回响。
那“赏金十镒”、“前罪不问”的承诺,更像是一把重锤,敲击着他内心紧闭的门。
是夜,月明星稀。
阿狸辗转反侧,最终一咬牙,牵着被他喂养得依旧神骏的“追风”,趁着夜色,来到了司徒府门前。
他跪在府门外石阶下,将马缰举过头顶,高声道:“小人阿狸,一时糊涂,盗取司徒宝马!今感大人至诚,特来送还,甘愿领罪!”
府门迅速打开,灯火通明。
孚心闻报,并未摆出官威,而是亲自走出府门。
他看到跪在地上的年轻人和一旁安然无恙的“追风”,脸上并无怒色,反而露出一丝温和。
他上前,没有先接马缰,而是伸手将阿狸扶起。
“你能迷途知返,送还马匹,甚好。”他看着阿狸惊疑不定的眼睛,诚恳道,“我榜文所言,字字为实。你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让我这老伙计安然归来。”
他转头对管事道:“取赏金十镒来。另备酒食,我要与这位小友一叙。”
(诚信感化,转危为安)
阿狸捧着那沉甸甸、足以让他安稳生活数年的黄金,坐在布置虽简朴却透着庄重的偏厅里,看着眼前位高权重却平和如长辈的孚心,恍如梦中。
孚心没有盘问盗马细节,更没有训斥,只是温和地问起他的身世,为何流落,生活有何艰难。
阿狸起初拘谨,但在孚心真诚的目光下,渐渐敞开心扉,诉说了自己的漂泊与困苦,以及对未来茫然的恐惧。
孚心静静听着,不时点头。
最后,他说道:“金帛予你,是让你有安身立命之本。望你自此洗心革面,寻一正途。若愿从军报国,我可为你引荐;若愿学一技之长,我可安排你入官营作坊。人生路长,切莫再行差踏错。”
阿狸望着孚心,眼圈骤然红了。
他猛地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哽咽:“司徒大人……小人……小人混蛋!小人今日才知,世上真有如此信义之人!这金子,小人受之有愧!愿投身军中,戴罪立功,报答大人不罪之恩、知遇之诚!”
孚心含笑将他扶起,依言为他写了荐书。
此事传开,举国震动。
世人皆赞:“孚司徒之诚,竟能感化盗马之贼!使其不仅主动归马,更愿洗心革面,投身报国!”
“马匹亡”不仅未损孚心德望,反而使其“诚信”之名更加深入人心,光芒愈盛。
(因诚深厚,无咎,反增德望)
经此一事,孚心站在庭院中,望着夜空中那轮接近圆满的明月,心中澄澈。
“月望马亡,诚能补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月亮接近圆满时丢失马匹,但诚信可以弥补缺损。虽然失去了马匹,却得到了更宝贵的民心与教化之功。)
他更加确信,当诚信成为一种深厚的力量时,外物的小损小失,已不足以动摇根本。
反而能借此彰显诚信的光辉,化弊为利,使德行愈发圆满。
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讲述了孚心因德望高隆升任司徒,主管教化,其诚信之名如明月渐趋圆满(月几望)之时,遭遇家中良马“追风”被盗的意外损失(马匹亡)。面对仆役的惶恐与搜捕的建议,孚心并未以权势压人、兴师动众,而是深刻洞察“马亡小事,民心乃大”的道理,采取张榜悬赏、承诺不究罪责并愿聆听其言的诚信方式处理。其出人意料的宽厚与诚意,深深触动了盗马青年阿狸,使其不仅主动送还马匹,更在孚心感召下洗心革面,愿投身正途。此事不仅未对孚心的声望造成损害,反而因其处理方式极好地诠释了教化之本,使其诚信德行更为民众所信服,声望更隆(无咎)。这生动阐释了中孚卦六四爻辞的深意:当个人或组织的诚信修养接近圆满、声望正隆之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的、小的损失或挫折。此刻,若能以深厚的诚信根基为依托,以宽容、智慧的方式应对,而非斤斤计较、以暴制暴,就能将小的损失转化为彰显诚信、巩固德望的契机。因为大众所信服的,并非永不犯错的完美,而是面对得失时所展现的真诚、宽仁与定力。这种境界的诚信,已能化解矛盾,转危为安,故虽有小失,却无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