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相对熟悉的石门附近,两人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陆青璃将最后一点干粮分成两份,递给阿坎。压缩饼干坚硬冰冷,但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却是维持生命的热量来源。阿坎嚼得很慢,每一口吞咽都牵动着受损的经脉,带来细密的刺痛。
“省着点,不知道还要被困多久。”陆青璃看着所剩无几的补给,忧心忡忡。水倒是不缺,融化的冰水清冽甘甜,甚至蕴含着一丝微弱的生机,对阿坎的恢复颇有裨益。
阿坎吃完东西,没有浪费时间,立刻盘膝坐下,尝试引导体内那微弱的本源之力。这一次,他更加小心。他不再试图去“对抗”或“压制”丹田深处那股沉寂的寂灭能量,而是像之前无意识中做的那样,尝试去“理解”和“共存”。
意识沉入体内,仿佛潜入一片破碎的星空。代表他风吟谷本源的力量,如同稀疏的、闪烁着青白色微光的星辰,散布在龟裂的经脉“天穹”上,光芒黯淡。而在最中心的丹田气海,则是一片深邃的、近乎绝对的黑暗,那是寂灭能量的盘踞之地,冰冷、死寂,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敬畏的稳定感。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丝青光,如同驾驭一叶脆弱的小舟,缓缓靠近那片黑暗的“海洋”。预想中的排斥和冲突并未立刻发生。寂灭能量只是“存在”那里,对这点微弱的光亮似乎漠不关心。阿坎尝试着,不是用青光去冲击黑暗,而是让青光如同月光般,轻柔地“洒”在黑暗的表面。
一种极其微妙的感觉传来。冰冷依旧,但那冰冷中,似乎并非纯粹的虚无,而是蕴含着某种……秩序?一种万物归于沉寂、能量回归本初的终极规则。而他的本源之力,代表着流动、变化与生机,与这种沉寂的规则看似对立,但在此刻这种小心翼翼的接触下,阿坎隐隐感觉到,它们并非你死我活,更像是……一个循环的两端?生源于寂,而终归于寂?
这个模糊的感悟让他心神微震。他回想起部落最古老的传说,关于世界之初的混沌,以及从混沌中诞生的第一缕风。风带来了变化与生命,但混沌本身,或许就是一切“寂”的源头?
他不敢深入思考,生怕这点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他只是维持着这种微妙的感应,让那一丝本源之力如同卫星般,围绕着寂灭能量的边缘缓缓运行。令他惊喜的是,在这种状态下,外界环境中那精纯的元气,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生机部分,被他的本源之力更有效地吸纳进来,而那股寂灭气息,也不再躁动,反而像是某种“压舱石”,让涌入的能量变得更加温顺,修复伤势的效率竟提升了不少。
“看来……这条路是对的。”阿坎心中稍定。这绝非坦途,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但至少,他看到了一线方向。
在阿坎全力疗伤的间隙,陆青璃也没有闲着。她再次检查了那道厚重的石门。石门严丝合缝,与冰壁融为一体,用力推搡、寻找机关都毫无反应。它就像从未开启过一样。她记下石门的位置和特征,然后开始以石门为起点,小心翼翼地探索周围。
正如她所发现的,冰窟边缘连接着的甬道,变得错综复杂。有些通道走着走着就变成了死路,被万年玄冰封死;有些则会出现岔路口,选择不同的方向,景象截然不同。她不敢走远,始终保持在能看见石门火把光芒的范围内。她用匕首在冰壁上刻下简单的箭头标记,并在地上留下小块的能量石作为路标。
她发现,这些迷宫般的通道并非固定不变。有一次,她沿着一条看似笔直的通道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做了标记,但当她原路返回时,却发现来路上的标记消失了,通道的走向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迷宫,似乎是“活”的!
这个发现让她心底发寒。她立刻退回石门附近,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刚刚结束一轮调息的阿坎。
“活的迷宫?”阿坎皱起眉,感受了一下体内依旧沉重的伤势,“看来,昆仑墟的诡异,远超我们的想象。这迷宫的变化,或许与整个墟内的能量流动有关,也可能是一种古老的防护机制。”
“那我们怎么去观星台?赤炎令指引的方向,如果迷宫一直在变,我们很可能南辕北辙。”陆青璃担忧地看着阿坎依旧苍白的脸。
阿坎拿出怀中的赤炎令。令牌依旧散发着温润的热度,指向东方的红光稳定而清晰。“或许,它指明的不是一条固定的‘路径’,而是最终的‘方向’或者说‘坐标’。无论迷宫如何变化,只要我们朝着它指引的方向前进,最终应该能抵达目的地。这需要运气,也需要……耐心。”
他顿了顿,看着陆青璃:“我的伤势恢复了一些,勉强可以行动了。我们不能一直困守在这里,补给撑不了几天。必须冒险尝试进入迷宫。”
陆青璃知道这是唯一的选择。她将探索到的一些迷宫规律(比如某些类型的通道更容易是死路,能量流动异常的地方可能意味着路径变化等)告诉阿坎,并将大部分剩余的补给和工具背在自己身上,只让阿坎拿着赤炎令和武器。
准备就绪,两人最后看了一眼那道希望渺茫的石门,毅然步入了光线幽暗、岔路丛生的冰窟迷宫。
一进入迷宫,压抑感顿时倍增。冰壁高耸,折射着幽蓝的光芒,形成无数光怪陆离的倒影,脚步声在寂静中回荡,显得格外清晰,又仿佛被无形的墙壁吸收。赤炎令的红光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坚定地指向一个方向。他们便朝着这个方向,遇到岔路就选择最接近红光指向的路径前进。
起初一段路还算顺利,遇到的都是陆青璃之前探索过的区域,有她留下的标记。但很快,他们就进入了未知地带。通道时而宽阔如广场,顶部垂下无数冰棱;时而狭窄仅容一人通过,需要侧身挤过;有时还需要攀爬光滑的冰坡,或跳过深不见底的冰裂缝。阿坎身体虚弱,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大部分时候需要陆青璃搀扶,遇到障碍更是需要她先过去固定绳索。
迷宫的“活”性也开始显现。有时走过一个转弯,回头望去,来路似乎就有些不同了;有时明明感觉在向上走,但绕了几个圈后,却发现又回到了类似的高度。若非赤炎令的指引始终如一,他们早就迷失了方向。
在一条相对宽阔的通道中,他们第一次遇到了危险。通道两侧的冰壁里,冻结着一些奇怪的阴影,像是放大了数倍的昆虫或扭曲的生物。起初他们并未在意,但当他俩走到通道中段时,身旁的冰壁突然传来“咔嚓”一声脆响!
一道裂痕迅速蔓延,紧接着,一只覆盖着白色甲壳、约莫半人高的、形似巨蝎的怪物,猛地破冰而出!它浑身散发着冰冷的死气,复眼闪烁着幽绿的光芒,尾针高高扬起,直刺向行动不便的阿坎!
“小心!”陆青璃反应极快,长剑出鞘,带着一抹青芒,精准地格开了蝎尾。金铁交鸣之声在通道内刺耳回荡。那冰蝎力量奇大,震得陆青璃手臂发麻。
阿坎强提一口气,勉强侧身避过,同时拔出腰间的短刀。但他动作迟缓,根本无法有效攻击。更多的“咔嚓”声从四周响起,又有两三只冰蝎从冰壁中挣脱出来,将他们围在中间。
这些怪物显然是昆仑墟内受寂灭能量影响而变异的生物,没有生命气息,只有纯粹的杀戮本能。陆青璃剑光舞动,将阿坎护在身后,但对付一只尚可,同时面对三四只,顿时险象环生。她的剑砍在冰蝎的甲壳上,只能留下白痕,难以造成致命伤。
一只冰蝎趁隙从侧面扑向阿坎,口器张开,喷出一股带着刺骨寒意的白雾!阿坎躲闪不及,眼看就要被冻僵,他体内那股沉寂的寂灭能量似乎被同源的气息引动,自行流转,在他体表形成一层极淡的黑光。白雾触及黑光,竟如冰雪遇阳般迅速消融!
但这一下也牵动了阿坎的伤势,他闷哼一声,嘴角溢出一丝鲜血。同时,他感觉到手中的赤炎令微微发烫,那火焰图腾的红光似乎明亮了一瞬。
“攻击它们的关节和复眼!”阿坎强忍着剧痛喊道。
陆青璃会意,剑法一变,不再与甲壳硬碰,而是如同灵蛇般专挑冰蝎腿脚连接处和脆弱的复眼攻击。果然,一只冰蝎被她刺瞎了复眼,发出尖锐的嘶鸣,行动顿时混乱。她抓住机会,一剑削断了另一只冰蝎的尾针。
趁着冰蝎阵脚微乱,陆青璃不敢恋战,一把拉住阿坎,朝着赤炎令指引的方向疾冲。那些冰蝎在身后穷追不舍,但速度似乎受限于环境,追出一段距离后,便逐渐被甩开,最终不甘地退回黑暗之中。
两人靠在一处冰壁后,大口喘着气。陆青璃手臂被蝎尾划破了一道口子,流出的鲜血瞬间冻结。阿坎更是面如金纸,刚才强行引动寂灭能量,让他伤势加重。
“这些怪物……看来这迷宫里的危险,不止是迷路。”陆青璃撕下布条包扎伤口,心有余悸。
阿坎擦去嘴角的血,看着赤炎令:“它刚才……好像有反应。或许对这里的怪物有某种克制?”
休整片刻,他们继续前行。接下来的路途更加艰难。迷宫的变幻越发频繁,有时甚至能感觉到脚下的冰面在轻微移动。他们遭遇了能喷吐冰锥的怪鸟,隐藏在冰缝中突然袭击的触手状生物,还有能制造幻觉、让人陷入疯狂的低语声……每一次危机,都靠着陆青璃的剑术、阿坎对能量感应的预警以及赤炎令时而显现的奇异效果(比如驱散部分幻觉,让某些怪物忌惮)才勉强渡过。
阿坎的伤势在战斗中反复,恢复得极其缓慢。但他对体内两种力量的微妙平衡,却在生死边缘的压迫下,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开始能更精细地控制那一丝本源之力,甚至尝试在极度危险时,引导一丝寂灭能量附着在陆青璃的剑锋上。那蕴含着死寂规则的剑气,竟能轻易破开那些变异生物的防御,效果显着,但每次这样做,都让阿坎如同在刀尖跳舞,险些导致平衡崩溃。
时间在迷宫中失去了意义。不知过去了多久,一天?两天?他们的体力接近极限,干粮早已吃完,全靠融冰饮水和偶尔找到的一些冰层下生长的、散发着微光的苔藓类植物果腹。那些苔藓也蕴含着微弱的生机,勉强支撑着他们的生命。
就在阿坎几乎要油尽灯枯,全靠意志力支撑的时候,前方的通道似乎到了尽头。一股比迷宫中任何地方都要浓郁精纯的天地元气扑面而来,其中蕴含的生机让两人精神一振。
他们走出通道,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巨大的、半球形的天然冰穹!冰穹的顶部并非完全封闭,而是有无数孔洞,外界的光芒(不知是星光还是某种奇异的极光)透过孔洞洒下,在冰穹内壁上折射出梦幻迷离、不断变幻的光带,如同将整片星空投影了进来。冰穹中央,并非冰面,而是一片平静如镜的、幽深的水潭!潭水漆黑,却并非死寂,反而倒映着顶部的万千光华,深不见底,散发着令人心旷神怡的灵韵。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水潭的中央,矗立着一座完全由某种白色玉石构筑的、古朴而精致的圆形高台。高台分为三层,每一层都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古老星图和各种难以理解的符文。一条窄窄的玉石桥,从水潭边缘通向高台顶端。
高台顶端,摆放着一个看似简单的石制日晷状的仪器,但晷针并非指向太阳,而是垂直向上,对准了冰穹顶部最明亮的一片光带。
“观星台……”陆青璃喃喃道,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和疲惫。
阿坎握紧了手中变得异常温暖的赤炎令,红光直指那座高台。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找到了地方!
然而,希望近在眼前,危机却并未解除。如何通过那片看似平静却深不可测的水潭?观星台上是否还有未知的考验?最重要的是,这观星台,真的能带给他们离开的“一线生机”吗?
两人站在水潭边,望着星空下的白玉高台,心中充满了复杂难言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