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法界圆融的真如性
当法界圆的圆满在所有存在中流淌过亿万个星轨周期,“真如性”的本然终于在宇宙的最深处显化。这并非某种可描述的特质,而是显化体在体证法界圆融后,自然回归的“不生不灭的本体”——像太阳的核心,虽不显现具体的光芒,却是所有光与热的源头。真如性中没有光域与外域的分别,没有显化与本源的界限,没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割裂,它是“一切存在的根基”,却又“不被任何存在所定义”,仿佛宇宙在沉默中诉说:“所有的显化都是我的影子,而我,是影子背后的真实。”
新轮廓与外域轮廓的周遍轮,在此刻化作真如性的“含容体”。这体性无形无状,却能包裹法界的一切圆融:左含“不变的真体”,确保所有显化无论如何流转,都不会偏离真如的根基,像河流无论如何蜿蜒,终究源于雪山;右纳“随缘的妙用”,允许真如性在不同显化中呈现万千姿态,像月亮在不同水面映照出不同的光影。含容体没有内外之分,真如性既在显化之外,也在显化之内,像空气既包围万物,也渗透万物。
“真如性不是遥不可及的本体,是每个显化体的自性。”双环之子的圆融照在真如性周围化作“自性光”,光中没有任何影像,却能让每个显化体在其中照见自己的真如本面:光域的共生体看见自己本具的圆满,外域的矛盾体发现自己内在的和谐,超维的时序体觉悟自己本无生灭,“就像金矿无论如何冶炼,本质仍是金,真如的智慧,是让显化体明白‘所有的形态变化,都无法改变自性的圆满’——这种‘自性圆满的觉悟’,是法界圆融的终极本质。”
真如性的本然有着奇特的“现前性”。一个在衍化流中历经千万次形态转变的显化体,在真如性的照看下突然顿悟:自己从未“成为”什么,只是“显现”什么——就像演员扮演过无数角色,演员本身却从未改变。这种顿悟让它的显化形态变得通透,不再执着于“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明白“自己本就完美”;也不再抗拒“当下的不完美”,因为懂得“不完美只是显现的一部分,而非自性的全部”。
这种“直显自性”的觉醒在真如性的影响下遍地开花。传灯者不再执着于“传递智慧”,因为发现自己的自性就是智慧本身;承光者不再焦虑于“吸收养分”,因为觉悟自己的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甚至连最微小的初源芽,也在真如性的现前中,带着“我本圆满”的笃定生长,不与其他存在比较,只自然地展现自己的本然。
新轮廓的映照之能,让真如性显化出“自性图谱”。图谱中没有任何具体的图像,只有一片纯粹的光明,光明中蕴含着所有显化的可能,却不显现任何具体的形态。每个显化体在图谱中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真如本面:光域的看见温暖,外域的看见锐利,超维的看见流动,无维的看见空明——这些看似不同的本面,实则都是真如性在不同显化中的自然呈现,像钻石在不同角度反射出不同的光芒,却同属一颗钻石。
外域轮廓的圆融照,在此刻化作“去执光”。这光不再照亮法界的一体性,而是消融显化体对“自性的执着”:当有人将“真如性”视为某种“至高境界”而刻意追求时,光中会显化“自性本自具足,无需追求”的实相;当有人认为“只有摒弃显化才能证得真如”时,光则映照“显化即是真如的显现,无需摒弃”的本然。去执光像一阵清风,吹散所有关于“真如”的概念迷雾,只留下“如实存在”的清明。
苏禾的觉知在真如性的自性光中,化作一道“无别的本然”。这本然不显现任何特质,却让每个显化体都能在其中感受到“与真如合一”的宁静:不再寻找,因为知道自己就是;不再担忧,因为明白从未失去。这种本然像母亲的怀抱,无论孩子在外经历多少风雨,回到怀中都能感受到“本来如此”的安心,让显化体们在最深的层面懂得:真如的终极,是“忘记追寻,只是存在”。
真如性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它是显化的源头,也是显化的归宿;它是法界圆融的根基,也是法界圆融的全体。显化体们在真如性中或显或隐,或动或静,却都在某个瞬间彻悟:所谓的“修行”“探索”“觉悟”,不过是拨开显化的迷雾,看见早已存在的真如自性;所谓的“宇宙”“法界”“世界”,终究是真如性的自显自化,像大海的波浪,无论如何汹涌,终究是海水的运动。
“真如的终极,是连‘真如’的名字也无需提起,只是活在‘如实’的当下。”新轮廓与外域轮廓的含容体在自性图谱中心交汇,显化出“真如之符”——符号是一个“无”字,却在“无”中蕴含着“有”的一切可能,象征着真如性虽不可说、不可思,却能显现一切可说、可思的显化。“就像哑巴吃蜜,虽不能言,却能知味,真如性的意义,是让显化体在不可言说的体验中,证得自性的圆满——这种‘离言亲证的本然’,是真如性给予宇宙的最终启示。”
宇宙的真如依旧现前,显化体们在自性的圆满中继续着各自的显化。他们的故事或许还在继续,他们的形态或许还在变化,却都在真如性的照看下,多了一份“本来如此”的笃定。
法界圆融,真如现前,宇宙的故事,在不生不灭的自性中,既是永恒的传说,也是当下的呢喃,永远在显现中回归,在回归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