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的春寒料峭,丝毫无法冷却北疆战场白热化的惨烈。皇太极的雷霆手段,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向明军看似稳固实则脆弱的防线。烽烟遍地,血染山河,忠魂与怯懦在这生死熔炉中淬炼分明。
一、 居庸关前,血沃隘口
孙传庭亲率昌平精锐驰援居庸关,尚未抵达,坏消息已然传来——关前最重要的屏障,土木堡(并非英宗被俘之处,乃另一要隘)已因守将怯战,被多尔衮前锋精锐一举攻破!溃兵如潮水般涌向居庸关,关城暴露在清军兵锋之下!
“废物!一群废物!”孙传庭在马上得报,气得须发皆张,“土木堡一失,居庸关门户洞开!传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虏寇合围之前入关!”
当孙传庭大军堪堪涌入居庸关,尘埃尚未落定,关外已是黑云压城。多尔衮亲率镶白旗主力以及蒙古喀尔喀部骑兵,如狂潮般涌至关下。这一次,清军不再试探,甫一抵达,便架起数十门红衣大炮,对着关墙狂轰滥炸!
“轰!轰轰——!”
地动山摇,砖石飞溅。居庸关这座天下雄关,在猛烈炮火下剧烈颤抖。关墙上,刚刚经历溃败、惊魂未定的守军更是面无人色。
“督师!炮火太猛!弟兄们抬不起头啊!”一员参将猫着腰冲到孙传庭面前,脸上沾满灰土。
孙传庭按剑立于关楼,任凭炮弹在周围炸响,碎石划破了他的脸颊也浑然不觉,厉声道:“告诉尤世威(已从宣府调部分兵力回援),让他的人给我钉死在垛口后!火铳手、弓箭手,待其步卒靠近再打!炮队,给老子瞄准了他们的火炮还击!怯战者,斩!”
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如同定海神针,稍稍稳定了摇摇欲坠的军心。
炮火准备后,清军步卒如同黑色的蚁群,扛着云梯,推着盾车,发出震天的嚎叫,向着关墙发起了亡命冲击。箭矢如同飞蝗,遮天蔽日。
“放箭!放铳!”
“滚木!礌石!砸!”
“金汁!烧开的水,泼下去!”
关墙上,明军将士在军官的嘶吼下,拼死抵抗。尤世威身先士卒,挥舞大刀,在垛口间往来冲杀,哪里危急就出现在哪里。燧发枪的爆响连绵不绝,每一次齐射都能在清军冲锋的队伍中撕开一道血口。滚烫的金汁和开水泼下,关墙下顿时响起一片非人的惨嚎。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关墙上下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清军数次攻上城头,都被明军以血肉之躯硬生生挤了下去。孙传庭甚至亲自持剑,带领亲兵卫队填补缺口,一连手刃数名登城巴牙喇兵。
夕阳如血,映照着残破的关墙和无数倒伏的躯体。清军的攻势终于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满地狼藉和冲天的血腥气。居庸关,依旧飘扬着大明旗帜,但守军伤亡惨重,箭矢火药消耗殆尽,已是强弩之末。
孙传庭扶着满是缺口的城墙,望着关外连绵的清军营火,沉重地对尤世威道:“世威,今夜……恐怕更难熬。多尔衮不会给我们喘息之机。”
尤世威抹了一把脸上的血和汗,啐了一口带血的唾沫:“督师放心,只要末将还有一口气在,鞑子就别想从这儿过去!”
二、 大同惊变,忠奸立判
就在居庸关血战的同时,大同城内的暗流终于爆发。
曹变蛟敏锐地察觉到王朴与外界的神秘联系,他暗中布置人手,果然截获了王朴心腹试图潜出城送出的密信。信中,王朴竟向围城的阿巴泰部暗通款曲,抱怨朝廷不公,粮饷不济,暗示若清军愿保其富贵,他可“相机行事”!
“王朴!国贼!”曹变蛟看完密信,勃然大怒,当即点齐本部亲兵,直扑总兵府。
总兵府内,王朴正惴惴不安,闻听曹变蛟带兵前来,心知事败,吓得面如土色,还想狡辩:“曹……曹将军,这是何意?欲兵变耶?”
曹变蛟将密信掷于王朴面前,厉声喝道:“王朴!尔身受国恩,官至总兵,不想报效朝廷,反而私通建奴,欲献大同!证据在此,还有何话说?!”
王朴见事情败露,瘫软在地,涕泪横流:“曹将军饶命!是……是周阁老他们……他们让我保存实力……我……我是一时糊涂啊!”
“哼!周延儒误国,尔便是帮凶!”曹变蛟毫不理会他的求饶,“来人!将国贼王朴拿下!枭首示众!传首三军,以儆效尤!”
片刻之后,王朴的人头被悬挂在大同城门之上。曹变蛟迅速接管大同防务,肃清王朴余党,并立即将此事前因后果,连同截获的密信抄本,以八百里加急密报孙传庭与京城林宸。
大同惊变,虽及时扑灭内患,但军心难免震动,曹变蛟面临着内稳军心、外抗强敌的双重压力。
三、 京城博弈,刀锋抵喉
王朴通敌败露、被曹变蛟斩杀的消息,以及那封暗示周延儒的密信抄本,几乎同时被林宸和骆养性呈送到了崇祯皇帝的御前。
乾清宫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崇祯看着那白纸黑字,尤其是“周阁老”三个字,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边关将士在前方血战,朝廷重臣竟在后方与边将勾结,行此投敌卖国之事!
“周——延——儒!”崇祯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猛地将御案上的奏疏全部扫落在地,“他……他怎敢如此!怎敢如此!”
王承恩连忙跪下:“皇爷息怒!保重龙体啊!”
林宸肃立一旁,沉声道:“陛下,王朴通敌,罪证确凿,曹变蛟临机决断,处置得当,应予褒奖。然此事背后,恐非王朴一人之过。边关将士用命,朝中却有人拖后腿、甚至通敌,此风绝不可长!请陛下圣裁!”
周延儒闻讯,慌忙进宫请罪,跪在殿外,口称“御下不严”、“识人不明”,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已死的王朴身上,绝口不提自己之前的暗示。
崇祯看着殿外跪伏的周延儒,又看看殿内神色凛然的林宸,心中怒火与猜忌交织。他深知周延儒党羽遍布,此刻若严惩,朝局必然大乱,于战事更为不利。但此事如同一根毒刺,已深深扎入他的心中。
最终,崇祯强压怒火,采取了暂时隐忍的策略。他下旨褒奖曹变蛟,严斥王朴,并令三法司严查王朴通敌案余党。而对于周延儒,只是不痛不痒地训斥了几句“荐人不察”,令其“戴罪履职”。
这个结果,让林宸心中叹息,他知道,想要借此扳倒周延儒,时机仍未成熟。皇帝的权衡之术,有时也纵容了奸佞。
四、 绝境微光,民力可恃
前线战事吃紧,后勤压力巨大。林宸在京城,几乎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与杨嗣昌的扯皮耗费了他大量精力,正规渠道的粮饷调度缓慢。
“大人,通州新到的一批粮草,又被户部以‘需统筹调配’为由扣下了!”苏明远愤懑地汇报。
“混账!”林宸难得地骂了一句,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我们自己的渠道呢?‘战时债券’和商号募捐如何?”
“回大人,沈廷扬先生又联络了几家商号,凑了一批,但数量有限,且运输风险太大。”
就在这时,张典史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大人,京城百工行会和一些粮商,自发组织起来,捐献了一批粮米和药材,说是……说是感谢林青天为民做主,他们也要为守城出力!东西已经送到顺天府衙门口了!”
林宸一愣,快步走出衙门,只见府衙前的空地上,堆放着不少麻袋和箱子,一些穿着各色行业服装的百姓和商贾代表聚在那里,看到他出来,纷纷躬身行礼。
“林青天!前线将士在拼命,我们也不能干看着!这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一个老匠人声音哽咽地说道。
看着这些面黄肌瘦却眼神真诚的平民百姓,林宸眼眶瞬间湿润了。他深深一揖:“林某,代前线将士,谢过诸位父老乡亲!此情此义,重于泰山!”
民心可用!这来自底层的力量,如同绝境中的微光,让林宸备受鼓舞,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
五、 黎明前的至暗时刻
居庸关经历了最血腥的一夜。多尔衮果然发动了夜袭,守军凭借最后的意志和孙传庭、尤世威的身先士卒,再次击退了进攻。但关内能战之兵已不足三千,人人带伤,箭尽粮绝。
孙传庭站在关楼,望着东方天际泛起的一丝鱼肚白,那光亮却无法驱散他心头的沉重。他知道,下一次进攻,恐怕就是关破之时。
“报——!”一骑探马浑身是血,冲上关墙,带来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督师!虏酋豪格已攻破宣府外城!侯拱极将军力战殉国!宣府……危在旦夕!大同曹变蛟将军被阿巴泰部死死缠住,无法来援!”
宣府将破,大同被缠,居庸关已成孤城!北疆防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孙传庭闭上眼,深吸一口带着浓重血腥味的空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诸位!”他声音沙哑,却传遍了残破的关墙,“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今日,便是你我报效朝廷,马革裹尸之时!唯有死战,方不负‘大明’二字!”
“死战!死战!”残存的将士们发出嘶哑的怒吼,声震四野。
黎明将至,而这至暗时刻,需要忠魂以血铸就,方能盼来曙光。
---
(第八十二章, 忠魂涅盘,曙光血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