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建宁二年的初冬,霜色染白了河内温县的屋檐瓦楞。卯时未至,天色仍是一片鸦青,司马府邸却已苏醒。

梆子声穿透晨雾,清脆而有节律地敲了五下。不过片刻,东厢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瘦削的身影悄然走出。年仅七岁的司马懿已然穿戴整齐,深衣的领口扣得一丝不苟,腰间束带端正,仿佛不是个孩童,而是个缩小的士人。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站在廊下,深吸一口寒冽的空气。那双过于明亮的眼睛扫过院落——仆役们正轻手快脚地洒扫庭除,动作干净利落,无人交谈,只有扫帚划过青石的沙沙声,和远处厨房传来的轻微炊具碰撞声。一切井然有序,宛如一架精密的器械在平稳运转。

这就是司马家的规矩。自曾祖父司马钧以将军身份立下家业以来,治家如治军已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传统。

“二公子,起得这般早?”老仆司马忠恰好经过,微微躬身。

司马懿只是轻轻点头,目光却已越过老仆,望向西厢房的方向。那里住着他的三弟司马孚,今年方才六岁。果然,不过片刻,就听见里面传来细微的动静——似乎是翻身赖床的窸窣声,接着是乳母压低声音的轻哄。

“三公子,该起了,再迟就要误了晨读...”

接着是司马孚带着睡意、软糯而不情愿的嘟囔:“天还未亮呢,就再睡一刻,就一刻...”

司马懿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叔达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温吞,需要人时时催促照料。这与他自己形成鲜明对比——自五岁起,他便拒绝乳母伺候起居,坚持一切自理。

思绪未落,东头另一间房门打开。十三岁的司马朗稳步走出,见到弟弟,脸上露出温厚的笑容。

“仲达,又是第一个起身?”司马朗的声音已开始变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沙哑,但语气却沉稳得像个大人。

“兄长。”司马懿简单行礼,目光在司马朗的衣冠上一扫而过——没有任何不妥,完美得如同礼经中的插图。

司马朗自然地走到弟弟面前,伸手替他理了理其实本就十分平整的衣襟,动作熟练而自然:“今日天寒,可觉得冷?要不要加件衣裳?”

“不冷。”司马懿的回答简洁有力。

司马朗笑了笑,也不坚持,转而望向西厢房:“叔达还未起?”

正说着,西厢房的门开了。司马孚被乳母牵着走出来,眼睛还半眯着,发冠微微歪向一侧,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见到两位兄长,他勉强站直了些,软软地唤了声:“大哥,二哥。”

司马朗立即上前,蹲下身来为弟弟正了正发冠,又帮他理好腰间的束带,语气温和却坚定:“叔达,不可如此懒散。待会父亲若看见,又该训诫了。”

司马孚嘟着嘴,小声抱怨:“天都未亮呢...”

“闻鸡起舞,方是士人之道。”司马朗耐心教导,“父亲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的效果最好。”

司马懿在一旁静静看着,不发一言。他对三弟的懒散不以为然,但对长兄的事事关照也觉得多余。在他眼中,这些日常琐事,本该人人自理,何须如此费心。

“走吧,该去塾学了。”司马朗一手牵起一个弟弟,向府中东侧的塾堂走去。

司马府的塾堂宽敞明亮,四壁皆是书架,上面整齐地陈列着竹简与帛书。晨光透过窗棂,在青石地板上投下规整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书卷与墨汁特有的清香,混合着淡淡的檀香味。

先生司马徽——一位远房族亲,以博学严谨着称——已然端坐堂上。他年约四十,面容清癯,目光锐利,手持戒尺,不怒自威。

孩子们依次入内,按长幼次序跪坐在各自的席位上。司马朗居首,司马懿次之,司马孚在最末,后面还有几个族中的子弟。总共不过七八人,却鸦雀无声,秩序井然。

“今日晨读,《孝经》开宗明义章。”司马徽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天子章至庶人章,诵读十遍,而后讲解。”

竹简展开的声音沙沙作响,紧接着,朗朗读书声响起:“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司马朗读得字正腔圆,声音平稳有力,不仅自己诵读,还会不时用眼角余光关注弟弟们是否跟上。司马孚起初还有些困倦,渐渐也被氛围感染,努力挺直腰板,认真跟读,只是偶尔会卡壳,需要偷瞄兄长的竹简。

司马懿则完全不同。他诵读的速度极快,几乎是过目成诵,十遍之后,已然能够闭目背诵。但他的注意力并不在单纯的记忆上——当先生开始讲解经义时,他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司马徽抑扬顿挫地讲着,“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生讲到孝道与治国的关联时,司马朗频频点头,若有所思;司马孚则被“亲”“爱”这样的字眼吸引,小脸上浮现出感动的神色。

然而当先生讲到“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时,司马懿的身体微微前倾。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轻划动,仿佛在计算什么。

“‘争’之一字,非顶撞之意,乃劝谏之道。”司马徽详细解释着谏诤的分寸与方法,“见父之有过,子当微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司马懿的目光闪烁不定。他看似在听讲,思绪却已飞远——他在想象各种谏诤的场景:什么样的过错值得谏诤?用什么方式谏诤最有效?如果父亲不听从,下一步该如何?这种“争”的界限在哪里?会不会反而招致厌恶?

他想的不是经文的道德教诲,而是其中蕴含的权术与分寸。

忽然,塾堂内的气氛微微一变。读书声似乎更加整齐响亮了些,孩子们跪坐的姿态也更加端正。司马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抬眼向门口望去。

司马防不知何时已站在那里,身着朝服,显然是刚下朝归来。他没有进门,只是静静地立于门外,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塾堂内的每一个孩子,最后落在自己三个儿子身上。

先生司马徽讲得更加字斟句酌,语速却丝毫不乱,显是早已习惯这家主的突然巡视。

司马朗挺直脊背,诵读得更加认真,力求每个字音都准确无误;司马孚则明显紧张起来,偷偷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生怕有丝毫不整。

司马懿迎上父亲的目光,不过一瞬便垂下眼帘,继续看着眼前的竹简,仿佛浑然不觉。但他的后背却微微绷紧——他能感觉到父亲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最长,那目光中有审视,有期待,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司马防静静站了一炷香的时间,期间微微颔首一次——那是在司马朗准确回答先生提问之时;眉头微蹙一次——那是看到司马孚的衣带有些松散之时;至于 看到司马懿...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目光越发深邃。

最终,司马防转身悄然离去,如同来时一样无声无息。塾堂内的气氛这才稍稍松弛下来。

晨读持续到辰时三刻方告一段落。孩子们得以休息片刻,用些早点。

餐食简单而精致:一碗粟粥,两样小菜,一块蒸饼。用膳的规矩极大——食不语,碗筷不可碰撞出声,咀嚼不可露齿出声。

司马朗自然做得完美无缺;司马孚稍显笨拙,粥勺偶尔会碰到碗边,发出轻微声响,每次都会紧张地看一眼侍立一旁的仆人;司马懿则机械而准确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仿佛在用膳的同时还在思考别的事情。

早膳后是习礼的时辰。

今日练习的是揖让之礼。司马徽示范如何站立,如何拱手,如何躬身,如何步法进退。每一个动作都分解得极为细致。

“揖礼之要,在于心正身直,”司马徽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举手至额,躬身适度,目光视己足尖,不可左顾右盼。”

司马朗学得最快,举止已然颇有风范,动作流畅自然,仿佛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复习早已掌握的内容。

司马孚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步子错了,就是躬身的角度不对。司马朗不时用眼神或微小的手势提醒他,耐心十足。

司马懿的表现最为奇特。他的每个动作都极其标准,标准得近乎刻板——手臂抬起的高度,躬身的角度,步幅的大小,几乎与先生的示范分毫不差。但他做这些动作时面无表情,眼神锐利,不像是在习礼,倒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算术题,精准地计算着每一个动作的参数。

休息时分,孩子们得以在庭院中稍事活动。

司马朗自然地担负起照顾弟弟们的责任,查看司马孚的衣冠是否整齐,关心地问司马懿:“仲达可觉得累?”

司马懿摇头,目光却飘向远处——父亲司马防正与先生司马徽在廊下交谈,两人的目光不时瞟向这边。

“...伯达敦厚谦和,有长者风范;叔达仁爱有余,刚毅稍欠;至于仲达...”司马徽的声音隐约随风飘来,“聪慧过人,然心思过深,不似孩童...”

司马防默然片刻,缓缓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刚易折,过慧易夭。还需多加打磨。”

这些话断断续续地飘入司马懿耳中,他脸上不动声色,手指却微微蜷缩起来。

这时,司马孚拉着司马朗的衣袖,小声问:“兄长,为何我们每日都要学这些礼仪?如此繁琐,有何用处?”

司马朗温和地回答:“叔达,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他引用《论语》,耐心解释,“礼不是束缚,是秩序。家有礼则安,国有礼则宁。”

司马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而看向司马懿:“二哥以为呢?”

司马懿从远处的对话中收回目光,淡淡地说:“礼是盔甲,也是兵器。”说完便不再多言,留下司马孚一脸困惑。

司马朗若有所思地看了二弟一眼,轻轻叹了口气。

廊下,司马防与司马徽的谈话也已接近尾声。

“有劳先生多加管教,特别是仲达...”司马防语气凝重,“此子性情异于常儿,需格外费心。既要磨其锋芒,亦不可损其锐气。”

司马徽躬身应答,话语变得十分周全得体:“主公言重了。教导公子,乃某分内之事。朗公子敦厚稳诚,已有君子之风;懿公子聪颖绝伦,见解常出人意表;孚公子仁心质厚,亦乃良材。三位公子禀赋各异,然皆禀赋非凡,假以时日,因材施教,必能各成其器,光耀司马门楣。”司马防目光深远地望向庭院中的三个儿子,良久,缓缓道:“但愿如此。”

辰时结束的梆声响起,孩子们迅速重新整队,鱼贯步入塾堂,准备接下来的课程。司马懿走在最后,在踏入塾堂门槛前,他回头望了一眼父亲离去的背影,眼神复杂难辨。

晨光正好,将司马府邸的屋檐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在这井然有序的深宅大院里,三个性格迥异的兄弟,正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悄然成长。传统的枷锁与叛逆的锋芒,仁爱的情怀与功利的计算,在这个早晨悄然碰撞,擦出了最初的火花。

没有人知道这些火花将如何燎原,但司马防心中明白,他这三个儿子,注定不会平凡。尤其是那个心思深沉、目光锐利的次子,司马仲达。

藏书吧推荐阅读:乱世枭臣医将婿女帝太监最风流国破山河在带崽穿越奸臣一戟平三国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尘雾中的特工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仙人只想躺着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神武太医俏女帝矛盾难以调和大明帝国1627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刚封了侯,你告诉我天下大乱了?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远东新纪元1630穿越娶了秦香莲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风起刈羽我的谍战岁月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南疆少年走天下天下第一小厮三国:开局董卓入京,逼着我退位清泉明月低武世界开始起兵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清客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雁断胡天月锦衣行之吕敏传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北宋群英录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在下九千岁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大唐小郎中历史盘点:从王朝末年开始三国之袁术家臣白话三侠五义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时空手环:代号025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五姓嫡脉:躺赢大唐超神狂兵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藏书吧最新小说: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