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瑾的脚步落在刻满玄奥纹路的石板上,没有发出丝毫声响,仿佛她本身的“存在”都被这片由知识构成的广场悄然吸收。她如同一个闯入巨人图书馆的渺小幽灵,谨慎地向着广场中心那本巨大的青铜书籍,以及其阴影下蜷缩的人影靠近。
每靠近一步,空气中那股混合着陈年墨香、羊皮腥气和冰冷逻辑的气息就浓郁一分。那本青铜巨书带给她的压迫感也愈发强烈,书页上流动的、仿佛拥有生命的文字散发出一种古老而威严的气息,让她本能地感到敬畏,同时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警惕。
终于,她停在了距离那个人影约十步之遥的地方。这个距离,足以让她看清更多的细节。
那人穿着一件早已看不出原本颜色、布满灰尘和破损的灰色长袍,袍子的材质似乎也是某种极其古老、接近纤维化的皮革或纸张。他(从体型判断)蜷缩着,双臂环抱着膝盖,脑袋深深埋在臂弯里,如同一尊被时光遗忘的雕塑,与脚下冰冷的石板和身后沉默的青铜巨书融为一体。没有任何生命的气息散发出来,甚至连呼吸的起伏都微不可察。
是死了?还是某种……更深沉的休眠?
苏瑾不敢大意。她调动起所剩无几的精神力,不是去探查,而是如同最细腻的触须,轻轻拂过周围的“信息场”。她避开了那本明显蕴含着庞大力量的青铜书,主要感知着那个人影以及其周遭的环境。
没有敌意。也没有任何活跃的思维波动。只有一片如同万年冻土般的、深沉的寂静,以及一种……仿佛与这片广场、与这本青铜书血脉相连的、亘古不变的“守护”执念。
她尝试着,用尽可能平和、不带任何力量波动的意念,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微小的石子,传递出一个简单的信息:
“你好?”
没有回应。人影依旧如同石雕。
她等待了片刻,再次尝试,这次带上了一丝源自【洞察】本能的、极其微弱的“理解”与“探寻”的意念。
“你是谁?这里……是哪里?”
这一次,那尊“石雕”似乎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不是大幅度的动作,而是那深深埋在臂弯里的头颅,仿佛被某种遥远的声音从最深沉的梦境中惊醒,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仿佛岩石摩擦般的滞涩感,抬起了……一点点。
苏瑾看到了兜帽阴影下的一小部分脸庞——那不是人类的脸,或者说,不完全是。皮肤是如同陈旧羊皮纸般的蜡黄色,布满深深浅浅、如同文字般的褶皱,几乎看不到嘴唇,只有一道紧紧抿着的、如同刀刻般的直线。最令人心悸的是,在那兜帽的深邃阴影中,她似乎瞥见了一点极其微弱、如同即将燃尽的炭火般的……光芒?那不是眼睛,更像是一种纯粹“意识”的残光。
一个干涩、沙哑、仿佛几千年未曾开口、每一个音节都带着磨损和灰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直接在苏瑾的意识中响起,而非通过空气传播:
“……守……夜……人……”
声音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古老与沧桑。
守夜人?苏瑾心中一动。守护这片广场?还是守护这本青铜巨书?
“守夜人阁下,”她保持着意念的平和,“我无意冒犯。我是一名迷途的旅人,刚刚来到此地。能否告诉我,这里是什么地方?”
那“守夜人”沉默了很久,久到苏瑾以为他再次陷入了沉睡。就在她准备再次尝试时,那干涩的声音才再次断断续续地响起:
“……万卷……回廊……知识……沉睡之地……亦是……显化之地……”
万卷回廊!知识沉睡与显化之地!这与系统的初步扫描和她的猜测吻合。
“我该如何离开这里?”苏瑾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离开?”守夜人的声音里似乎带上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嘲弄的波动,“……进入者……皆为……寻求……或……被放逐……离开……需……钥匙……或……代价……”
钥匙?代价?苏瑾的心沉了下去。这显然不是轻易能够获得的东西。
“什么样的钥匙?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守夜人没有直接回答,他那点残存的光芒似乎闪烁了一下,转向了周围那些沉默的、无边无际的书籍建筑,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与警告:
“……知识……渴望……被阅读……也渴望……吞噬……阅读者……小心……‘理型’……它们……饥饿……”
理型?吞噬?苏瑾立刻捕捉到了这两个关键词。这就是系统提到的“理型吞噬者”?这个世界果然存在着主动的危险!
“理型吞噬者是什么?它们在哪里?”她急切地追问。
但守夜人似乎耗尽了这短暂交流的气力,他那抬起的头颅缓缓地、极其缓慢地重新垂落,再次深深埋入臂弯之中,那点残存的光芒也迅速黯淡下去,恢复了之前那如同彻底死寂的状态。无论苏瑾如何尝试用意念呼唤,都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他就像一盏耗尽了最后灯油的古灯,仅仅是为了传达这至关重要的警告,才勉强闪烁了那么一下。
苏瑾站在原地,眉头紧锁。守夜人的话虽然破碎,但信息量巨大。
这里被称为“万卷回廊”,是知识的汇集与显化之地。离开需要“钥匙”或付出“代价”。而此地存在着名为“理型”的危险之物,它们会“吞噬”阅读者。
她抬头望向那本沉默的青铜巨书,又环顾四周这片死寂而庞大的“书海”。知识既是宝藏,也是陷阱。她必须尽快恢复力量,并找到安全获取知识、理解这个世界规则的方法,才能找到所谓的“钥匙”,或者评估那未知的“代价”。
同时,她必须时刻警惕那名为“理型”的吞噬者。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重新陷入沉睡的守夜人。这个古老的存在,似乎本身就是这座回廊历史的一部分,守护着某个秘密,也承受着漫长的孤寂。他还能提供更多信息吗?还是说,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条需要她去解读的“知识”?
苏瑾没有贸然去触碰那本青铜巨书,也没有试图唤醒守夜人。她退后几步,在广场边缘找了一处由几本厚重、看似相对稳固的辞典堆砌而成的角落,缓缓坐了下来。
当务之急,是恢复。哪怕只有一丝力量。
她闭上双眼,尝试着不再动用任何主动的精神力,而是如同一个最普通的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身旁一本摊开的、封面写着《基础符文辨识(通用语变体)》的书籍上。她不再试图“解析”或“汲取”,只是用目光,用心灵,去“阅读”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基础规则的符号。
起初,那些符号如同天书。但渐渐地,当她彻底放空自己,不再试图强行理解,而是任由那些符号的形状和排列流入意识时,一种极其微弱的、关于“沟通”与“定义”的概念,如同涓涓细流,开始温润她干涸的精神世界。
这种方式,似乎被这个世界的规则所允许。
她找到了一条在这个诡异世界生存和恢复的,看似安全的路。
然而,就在她沉浸于这缓慢的阅读恢复中时,她没有注意到,在远处一座由扭曲数学公式堆成的高塔阴影下,一片书本的阴影,似乎极其不自然地……蠕动了一下。
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知识”的气息,以及她这个“外来者”鲜活灵魂的微弱波动,悄然吸引了。
守夜人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饥饿的“理型”,已经注意到了这片沉寂广场上,新出现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