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负山而行,星火燎原
赤炎洞天内,暖阳玉髓的光辉似乎都带上了一丝凝重。愈子谦盘坐其上,右拳之上敷着由数种珍稀灵草捣碎调制的碧绿色药膏,散发着清凉沁人的气息,丝丝缕缕地渗透进那焦黑破裂的皮肉之下,滋养着受损的经脉与骨骼。药力所至,带来一阵阵麻痒与轻微的刺痛,但他眉头都未曾皱一下,只是闭目凝神,以内视之法引导着体内龙血缓缓流转,加速着伤势的愈合。
与娴云那“凤焰漩涡”的正面碰撞,虽然让他受了些伤,却也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龙血力量的强横与不足之处。刚猛有余,变化不足,这是炎煌的评价,也是他此刻正在反思的关键。那一拳凝聚了他全部的精神与力量,却依旧被娴云临阵突破的防御技巧所阻,若非最后关头他强行收敛了部分力道,加之娴云后力不济,后果恐怕更为严重。
“力量的本质,在于掌控……”子谦在心中反复咀嚼着炎煌的这句话。龙血赋予了他强大的力量,但如何将这力量如臂使指,如何在狂暴与精细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是他接下来必须面对的课题。
另一边,娴云的情况则要好上一些,主要是圣力与精神力透支,并未受到严重的内外伤。她服下了一枚温养神魂、补充圣力的“蕴神丹”,正抱元守一,努力恢复着。只是那小脸上,依旧残留着施展“凤焰漩涡”后的苍白与疲惫,但那双紧闭的眼眸下,眼珠却在微微转动,显然也在回味着之前那惊险一刻的每一个细节,思索着如何能将那仓促间领悟的防御技巧进一步完善、固化。
三日之后,两人的状态基本恢复至巅峰。
炎煌再次将两人带到涅盘顶。夜风依旧凛冽,星光璀璨,但这一次,他并未多言,只是抬手间,两道流光分别没入子谦和娴云的眉心。
子谦只觉识海中微微一震,一篇名为 《负山诀》 的古老炼体法门浮现而出。此法门并非战技,而是一种极其残酷的负重锻体之术,讲究以外在的极致压力,逼迫肉身潜能,锤炼筋骨皮膜,凝练气血意志,最终达到“身负山岳,步履虚空”的境界。法门中记载了如何凝聚“元磁山印”加持己身,以及承受重压时,如何调整呼吸、运转气血、凝练意志的种种诀窍。
而娴云得到的,则是一篇 《星火咒》 。这并非攻击或防御咒法,而是一种极其精妙的、锻炼精神力微操与能量凝聚速度的辅助法门。要求修炼者以自身神识为引,凝聚天地间散逸的火元精气,化为无数细如毫芒的“星火”,并同时操控这些星火,进行复杂的排列、组合、湮灭、重生,最终做到“一念星火生,一念燎原起”,旨在极致地提升对火焰之力的掌控精度与反应速度。
“《负山诀》与《星火咒》,乃是打熬根基、锤炼掌控力的不二法门。”炎煌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肃穆,“子谦,你龙血初醒,力量增长迅猛,然肉身是舟,意志是舵,若舟不固,舵不坚,终有倾覆之危。《负山诀》便是为你加固舟体,锤炼舵手。娴云,你灵性有余,根基尚需沉淀,对力量的精细掌控远未达标。《星火咒》可助你凝练神识,明察秋毫,真正做到如臂使指。”
“未来一月,你二人便以此二法为主修。子谦,你的目标,是能在初成的‘元磁山印’下,正常行走、奔跑、施展《游龙九式》前三式。娴云,你的目标,是能同时稳定维持三百点‘星火’,并操控它们组成基础的‘聚灵’与‘爆散’阵势。”
交代完毕,炎煌便不再多言,身影融入夜色,只留下两人在星光下开始这新一轮的、更为枯燥却也更为关键的修行。
子谦依照《负山诀》的法门,尝试引动天地间的元磁之力。起初,他只能感应到周围空间中那微弱而混乱的磁力线,如同无形的蛛网。他小心翼翼地以自身龙血气血为引,精神意志为笔,开始在这些无形的蛛网上,勾勒、凝聚那象征着“山岳之重”的符文。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的过程。那元磁之力无形无质,却又沉重无比,每一次引导、凝聚,都像是用精神力量去推动真实的巨石。不过片刻功夫,子谦的额头便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微微发白。但他心志坚定,毫不放弃,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重新开始。
终于,在失败了数十次后,一个约莫巴掌大小、由无数细微银色符文构成的、不断缓缓旋转的虚幻山印,在他头顶上方三尺处缓缓凝聚成型!
就在这“元磁山印”成型的刹那——
“嗡!”
一股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如同真正的山岳般轰然降临!不仅仅是作用在肉体上,更像是直接压迫在灵魂之上!子谦只觉得浑身骨骼都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咯吱”声,血液流动瞬间变得迟滞,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无比艰难,仿佛吸进去的不是空气,而是沉重的水银!他挺拔的身躯猛地一矮,双膝一软,差点直接跪倒在地!
“嗬……嗬……”他喉咙里发出如同风箱般的喘息声,小脸瞬间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全身肌肉都紧绷到了极限,对抗着这突如其来的恐怖重压。
这就是《负山诀》!仅仅是初成的、最基础的元磁山印,其重量便远超他之前背负的任何符文金属块!
他咬着牙,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以及体内那不甘被压迫、发出低沉咆哮的龙血之力,死死地支撑着,努力调整着《负山诀》中记载的呼吸法,试图适应这恐怖的压力。他尝试着迈出一步,脚步落下时,竟在坚硬的曜魂石地面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深达半寸的脚印!仿佛他此刻的重量,已然超过了千斤!
仅仅是站立,便已如此艰难,更遑论行走、奔跑、施展战技?子谦终于明白,为何炎煌说此法是“加固舟体,锤炼舵手”。在这等重压之下,他对自身每一分力量的调动、对肌肉骨骼的细微控制、乃至意志的坚韧程度,都将被逼迫到极限。
而在另一边,娴云的修行同样不轻松。
《星火咒》要求她将神识分化,如同将一份意识切割成数百份,每一份都要独立而精准地操控一点“星火”。这对于精神力尚处于成长阶段的她而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挑战。
她闭目凝神,努力让自己的心绪平静如水,然后小心翼翼地释放出神识,捕捉着空气中那些活跃的火元精气粒子。起初,她只能同时凝聚起十几点微弱的、明灭不定的火星,而且操控起来极其笨拙,往往顾此失彼,不是这颗火星熄灭,就是那颗火星失控爆开,炸得她神识一阵刺痛。
“静心……凝神……想象你的神识是无数只温柔的手,轻轻托住它们……”炎凌长老温和的指导声适时在她耳边响起。
娴云依言,摒弃焦躁,将全部心神沉入其中。她不再追求数量,而是先从稳定一颗“星火”开始,感受着那微小能量团在神识包裹下的状态,调整着输出的精神力强弱。当一颗星火能稳定维持超过一炷香时间后,她才开始尝试第二颗,第三颗……
这是一个水磨工夫,极其考验耐心与专注力。时间一点点流逝,涅盘顶上的星光渐渐黯淡,东方泛起鱼肚白。娴云依旧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周身环绕的“星火”数量,在极其缓慢而艰难地增加着。二十颗、三十颗、五十颗……她的脸色同样有些苍白,这是精神力大量消耗的表现,但她的眼神却越来越亮,那是一种沉浸在某种玄妙状态中的专注与喜悦。
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洒在涅盘顶上时,子谦依旧在在那恐怖的元磁重压下,如同陷入泥沼般,极其缓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移动着,练习着最基础的“龙抬头”架势,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汗水早已将他全身浸透,在地面上留下蜿蜒的水迹。
而娴云周身,已然稳定地悬浮着近百点细如沙砾、却光芒纯净的赤红色“星火”,它们如同拥有生命的萤火虫,随着她意念的微动,缓缓地汇聚、散开,虽然还远达不到组成阵势的要求,但那井然有序的模样,已与初时的混乱不堪有了天壤之别。
炎煌的身影悄然出现,看着在晨光中苦苦坚持的两个小家伙,微微颔首。
“修行之道,一张一弛。今日到此为止,回去好生休养,明日继续。”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在这种近乎自虐般的苦修中度过。
子谦每日承受着“元磁山印”那越来越沉重的压力(随着他掌控力提升,山印的重量也在缓慢增加),从最初的寸步难行,到后来能够缓慢行走,再到能够小跑,最后甚至开始尝试在重压下施展《游龙九式》的前三式。每一次发力,每一次腾挪,都变得困难了十倍不止,但也正是在这种极限压迫下,他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对龙血之力的引导,变得越发精微、凝练。那原本有些虚浮的龙血气息,在重压的磨砺下,渐渐沉淀下来,变得更加厚重、内敛。背部的龙翼烙印在重压下时隐时现,仿佛也在借此机会,与他的骨骼筋肉进行着更深层次的融合。
而娴云则沉浸在《星火咒》那浩瀚繁复的微观世界中。她周身的“星火”数量,从一百,到一百五,到两百……稳步提升。她对每一颗“星火”的操控,也从最初的生涩,变得越发娴熟、精准。她开始尝试着让这些“星火”进行简单的排列,比如排成一条直线,组成一个圆形,甚至尝试着让它们两两碰撞,湮灭成更精纯的能量,或者融合成稍大一点的火苗。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她的精神力强度、韧性以及多线程操控能力。她发现自己对焚羽剑的掌控,对爆裂火焰的凝聚与引爆时机,都因为精神力的提升而有了显着的进步。
一个月的时间,在汗水的浸泡与精神的极度专注中,飞快流逝。
这一日,涅盘顶上。
子谦头顶悬浮的“元磁山印”已然凝实了许多,散发出的沉重力场让周围的空间都微微扭曲。而他,却已然能够在这等重压下,将《游龙九式》前三式流畅地施展出来!虽然速度远不如正常状态下,但每一式都充满了力量感,动作沉稳如山,龙吟声响起时,甚至能引动周身力场共鸣,使得那元磁重压都出现瞬间的紊乱!他一步踏出,脚下曜魂石悄然裂开细纹,一拳挥出,气爆声沉闷如雷,仿佛真的有一头幼龙,正在背负山岳而行,磨砺着它的爪牙!
另一边,娴云周身三百点赤红色的“星火”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划一地悬浮着,随着她心念一动,这三百点星火瞬间而动,在空中交织、勾连,顷刻间便凝聚成一座结构稳定、散发着微弱吸力、不断汲取周围火元精气的简易“聚灵阵”!紧接着,阵法一变,星火猛地向内一缩,随即轰然爆散,化作一圈灼热的气浪扩散开来,虽然威力不大,却显示出她对能量凝聚与爆发时机那惊人的掌控力!
炎煌与炎凌立于远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老祖,他们……他们真的做到了。”炎凌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见证奇迹的激动,“短短一月,《负山诀》初成,《星火咒》圆满……这等进度,闻所未闻!”
炎煌负手而立,赤瞳之中深邃如海:“龙潜于渊,非是困顿,而是在积蓄腾空之力。凤栖于梧,非是沉寂,而是在等待涅盘之火。这一个月,他们磨去的是浮华,沉淀的是根基。真正的锋芒,即将显露。”
他缓缓抬起手,指向赤岩斗场的方向,声音如同宣告:
“明日,进行第三次实战对抗。子谦,你可卸去元磁山印。娴云,你可全力施为。让我看看,这一月的沉淀,究竟为你们带来了怎样的蜕变。”
子谦与娴云同时收势,看向炎煌,又看向彼此。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有月初时的紧张与不确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自信与对即将到来的较量那隐隐的期待。
负山而行,已磨其筋骨;星火燎原,已炼其神魂。
雏龙与幼凤,历经又一次的淬炼,已然蓄势待发。下一次的碰撞,必将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