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扰流”的初步成功,如同在阴霾中透出的一缕阳光,证明了“执行者”派系这种新型攻击手段并非无懈可击。然而,这缕阳光也照亮了更深沉的黑暗——敌人显然不会坐视自己的武器被轻易干扰。
“基石智者”的监测网络很快捕捉到了变化。“数据幽灵”的活动模式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它们不再均匀散布,而是像拥有集体智慧般,开始聚集在盟约网络的某些关键枢纽周围,形成一个个隐形的 “信息暗礁” 。这些“暗礁”并不主动攻击,而是持续不断地释放着经过优化的干扰波,扭曲着流经此处的所有信息的情感底色和优先级,其影响效率比之前分散状态时提升了数倍。
更令人不安的是,“焦土信标”的心理暗示场也同步增强了。其广播中蕴含的那种诱导性力量变得更加难以抗拒,即便是经过“集体心象屏障”过滤和“理性启蒙”训练的成员,在长时间暴露下,也开始报告出现注意力涣散、潜意识焦虑和对“秩序”产生莫名向往的症状。信标仿佛一个不知疲倦的催眠师,在不断调高它的音量。
“它们在适应,在升级。”“基石智者”的电子音带着凝重,“我们的‘扰流’算法效果正在衰减。对方拥有更强的算力和对信息底层规则的掌控力,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林薇看着屏幕上那些如同宇宙肿瘤般不断增生的“信息暗礁”和持续强化的信标信号,感到一阵无力。技术层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这不是单靠意志就能弥补的。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一位负责网络安全的年轻工程师不甘地问道。
“或许……有。”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众人望去,是列席会议的火镰。他如今在后勤部门负责一些数据整理工作,神色比以往沉稳了许多。
“在‘破晓先驱’时期,”火镰缓缓开口,似乎在回忆一段不愿触及的过去,“我们为了寻找对抗‘执行者’的方法,曾冒险捕获并研究过一种低级的‘秩序造物’——一种用于在混沌边缘稳定空间的 ‘规则探针’ 。”
他调出了一份被标记为“高风险\/低价值”的陈旧研究记录。“我们发现,这种‘规则探针’内部有一个极其精简的、用于与更高层级‘执行者’单位进行认证和数据交换的安全协议。我们当时无法破解它,但记录了它的握手信号和能量特征。”
火镰的目光看向林薇和“基石智者”:“我在想……既然它们在信息层面攻击我们,我们能否……利用这个残留的安全协议特征,伪装成一个需要维护或报告的‘秩序节点’,反向渗透,哪怕只是窥探一下它们的通讯网络结构,或者……定位一两个不那么重要的‘信息暗礁’的控制源?”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也极其危险。这无异于在敌人的国境线上,用偷来的制服和半生不熟的口令试图蒙混过关。一旦被识破,不仅会立刻招致毁灭性打击,更会暴露“余烬”已经掌握部分秩序造物底层通讯协议的重大情报。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风险。
“成功率?”“基石智者”直接问道。
“基于现有数据模型推演,成功率低于5%。被发现并追溯的概率高于70%。”火镰坦诚地回答,“这更像是一次……自杀式的侦察。”
林薇沉默着。她在权衡。5%的成功率,可能换来对敌人信息网络结构的惊鸿一瞥,这价值难以估量。但70%的暴露风险,可能将整个“余烬”文明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是继续被动防御,眼睁睁看着盟约的思想被逐渐侵蚀?还是兵行险着,用巨大的风险去博取一线生机?
就在她难以决断之际,“基石智者”突然发出了急促的警报!
“检测到高维能量波动!来源……多个‘信息暗礁’核心!能量特征匹配……是‘执行者’派系的快速反应单位—— ‘巡猎犬’ !”
只见屏幕上,数个“信息暗礁”如同破裂的脓包,从中跃迁出了数艘造型狰狞、如同由黑色水晶构筑而成的梭形舰船。它们没有攻击周围的民用通讯平台,而是如同真正的猎犬般,凭借着对信息扰流的敏感,径直朝着“余烬”部署的几个主要“扰流”发射节点扑去!
“猎犬出笼了!”安全负责人低吼,“它们定位了我们的干扰源!”
“启动所有扰流节点的自毁程序!立刻转移!”林薇立刻下令,没有丝毫犹豫。
然而,还是晚了一步。两处位于盟约边缘文明的扰流节点,在自毁程序启动前,便被“巡猎犬”发射的某种信息固化射线命中。节点设备没有被摧毁,而是连同其内部的数据和运行逻辑,被瞬间“冻结”并“打包”,然后被“巡猎犬”如同叼走猎物般,拖入了跃迁通道,消失不见。
敌人不仅适应了他们的干扰,更是派出了专门的“清道夫”,开始拔除他们的反击牙齿,并试图获取他们的技术样本!
信息层面的攻防,瞬间升级为了实体的对抗与掠夺。
猎犬已出笼,暗礁遍布。微光下的道路,布满了更加危险的陷阱。是继续潜伏,还是亮出隐藏的匕首?林薇知道,留给她们犹豫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