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京大校园,梧桐叶铺满了主干道,穿着学士服的学子们举着相机定格青春,空气中既有离别的怅然,更有对未来的憧憬。江衍和苏沐橙并肩走在未名湖畔,手里都拎着厚厚的毕业论文,身后是他们共同走过四年的校园 —— 从初遇时的针锋相对,到高三的并肩备考,再到京大的互相陪伴,如今,他们即将迎来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定居城市的选择。
“北京的科研氛围浓,上海的行业活力强,到底选哪个?” 苏沐橙踢着脚下的落叶,语气里带着一丝纠结。她主修新闻传播,辅修公益传播,既想进入顶尖媒体机构锻炼,又放不下和江衍一起完善 “星光桥梁” 的约定;而江衍深耕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科研院所的资质、实验室设备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他未来的职业发展。
江衍却神秘地笑了笑,从背包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文件夹,封面用烫金笔写着 “定居城市规划 V3.0”,边角整理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丝褶皱。“我早就开始查了,提前三个月就收集了资料,你看看。”
苏沐橙好奇地接过文件夹,打开瞬间被里面的内容惊到了 —— 满满当当的 A4 纸,既有打印的表格,也有手写的批注,甚至还有彩色的图表对比,活脱脱一本 “城市选择百科全书”。作为典型的金牛座,江衍的执着在这份规划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细节都透着 “凡事预则立” 的严谨。
“这是北京和上海的科研院所对比表。” 江衍指着最上面的表格,语气条理清晰,“我筛选了全国 top20 的人工智能科研院所,按‘资质等级’‘核心设备先进性’‘产学研结合程度’‘公益项目支持力度’四个维度打分,每个维度分五个等级,权重不同,最后算出综合得分。”
苏沐橙凑近一看,表格里列着中科院自动化所、上海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 12 家机构,每一家后面都标注着详细数据:“中科院自动化所,资质等级 A+,核心设备先进性 9.8 分,产学研结合程度 8.5 分,公益项目支持力度 9 分,综合得分 9.2 分,优先级第一”;“上海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资质等级 A,核心设备先进性 9.7 分,产学研结合程度 9.3 分,公益项目支持力度 8.2 分,综合得分 9.1 分,优先级第二”。
表格的备注栏里,还写着江衍手写的补充:“中科院自动化所拥有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更新周期≤1 年,且有专门的公益 AI 项目基金,适配‘星光桥梁’后续优化;上海科大量化研究实力强,与头部科技公司合作紧密,薪资待遇更优,但公益资源较少”。
“你连薪资待遇和公益资源都查了?” 苏沐橙惊讶地挑眉,看着他密密麻麻的批注,能想象到他多少个深夜坐在电脑前筛选数据、对比分析的样子。
“不止这些。” 江衍又翻到下一页,是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用折线图展示了北京、上海近五年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需求、政策支持、技术迭代速度,甚至标注了未来三年的预测数据,“北京的政策支持更稳定,适合长期深耕科研;上海的市场化程度高,技术转化快,适合想快速做出成果的方向。”
紧接着,是苏沐橙适配的媒体机构名单。江衍同样做了详细对比,按 “平台影响力”“行业口碑”“公益传播资源”“晋升空间” 四个维度打分,列出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媒体、上海文广集团、第一财经等 8 家机构,每个机构后面都标注着优先级和适配理由:“央视新闻,平台影响力 A+,公益传播资源丰富,与‘星光桥梁’项目契合度高,优先级第一;上海文广集团,行业口碑 A,市场化运作成熟,晋升空间大,适合拓展业务边界,优先级第二”。
苏沐橙看着表格里自己心仪的几家机构都被精准筛选出来,甚至连每家机构的招聘要求、笔试面试重点都有简要标注,心里暖暖的,却也忍不住笑着调侃:“江衍同学,你这金牛座的规划欲也太强了吧?简直把‘未雨绸缪’刻进 dNA 里了。”
江衍耳尖微红,却依旧一本正经:“关乎我们的未来,不能马虎。不过,我知道你是辩论队的‘逻辑大神’,肯定能找出问题,帮我优化优化。”
苏沐橙放下文件夹,清了清嗓子,切换到 “辩论队模式”:“没问题!作为你的专属逻辑顾问,我从‘目标一致性’‘风险预判’‘双向适配’三个维度来分析,你的计划优点很突出 —— 数据详实、维度全面,但存在三个‘逻辑漏洞’。”
江衍立刻拿出笔,做好记录准备:“你说,我记。”
“第一,优先级设定单一,忽略了‘生活适配度’。” 苏沐橙指着表格,“你只考虑了工作和项目,没算通勤距离、生活成本、医疗教育资源这些长期因素。比如中科院自动化所在海淀,要是我去央视新闻(在西城),我们俩通勤都方便;但如果选上海的机构,你在张江科技园,我在静安,通勤时间超过 1 小时,长期下来会很消耗精力,这是‘隐性成本’,必须纳入考量。”
“第二,缺乏‘风险预案’。” 她继续分析,“你假设的都是‘理想情况’—— 我们都能顺利拿到目标机构的 offer,但如果出现意外,比如我没进央视,或者你没进中科院,该怎么办?没有备选方案,就像辩论没有备用论点,很容易被动。”
“第三,双向适配的‘权重失衡’。” 苏沐橙翻到综合得分页,“你给科研院所的‘设备先进性’权重太高,给媒体机构的‘公益资源’权重也偏高,却没考虑我们俩的‘职业成长节奏’是否匹配。比如你想先做三年科研,再创业;我想先在媒体积累经验,再转向公益组织,这两种节奏在不同城市的适配度,需要重新测算。”
江衍听得连连点头,笔尖在纸上飞快记录,眼里满是认可:“你说得太对了!我光顾着看硬指标,忽略了这些隐性因素和风险。那你觉得该怎么调整?”
“用辩论的‘价值排序’逻辑重构!” 苏沐橙接过笔,在表格旁边画了个框架,“核心价值:‘职业发展 + 生活质量 + 项目推进’三者平衡。然后新增三个模块:生活适配度对比、风险预案、成长节奏匹配度。”
她先补充 “生活适配度” 模块:“新增‘通勤便利度’‘房租性价比’‘医疗教育资源’‘气候适应度’四个细分项,每个城市按 10 分制打分。比如北京:通勤便利度 8 分(地铁发达),房租性价比 6 分(核心区贵),医疗教育资源 10 分,气候适应度 7 分(干燥);上海:通勤便利度 7 分,房租性价比 6.5 分,医疗教育资源 9 分,气候适应度 8 分(湿润),这样能直观看到生活层面的差异。”
然后是 “风险预案” 模块:“为每个城市设定‘最优方案’‘次优方案’‘备选方案’。比如北京最优:你进中科院 + 我进央视;次优:你进北航科研院 + 我进人民日报新媒体;备选:你进互联网大厂 AI 实验室 + 我进公益组织传播部。上海同理,这样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有退路。”
最后是 “成长节奏匹配度”:“按时间线梳理未来 5 年规划,北京的科研节奏偏稳,适合你深耕技术,也符合我‘先积累再转型’的需求;上海的节奏偏快,技术转化快,但可能需要我们提前调整职业规划,把‘星光桥梁’项目的推进时间提前,这部分需要重新测算权重。”
江衍看着苏沐橙条理清晰的分析,忍不住笑了:“果然是辩论队队长,逻辑闭环做得滴水不漏。这样一改,计划就全面多了,不仅考虑了工作,还兼顾了生活和风险,更符合‘双向奔赴’的核心。”
两人凑在未名湖畔的长椅上,开始一起修改表格。江衍负责补充生活适配度的具体数据,比如查北京、上海核心区的房租均价,地铁线路覆盖范围,甚至咨询了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苏沐橙则负责调整权重,用辩论队的 “价值权衡” 方法,把 “职业发展”“生活质量”“项目推进” 的权重设定为 4:3:3,再重新计算综合得分。
偶尔,两人会为了一个细节小小的争执。比如江衍想把 “设备先进性” 的权重从 0.3 调到 0.35,苏沐橙却坚持:“我们的核心是‘一起做有意义的事’,‘项目推进’的权重不能低于 0.3,不然就偏离初心了!” 最后江衍妥协:“听你的,逻辑上你更站得住脚。” 苏沐橙则笑着在表格上写下 “辩论队逻辑 yyds”,还画了个小小的太阳表情。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文件夹上,照亮了两人密密麻麻的字迹和默契的笑容。江衍的金牛座执着,让计划有了坚实的基础;苏沐橙的辩论队逻辑,让计划有了灵活的框架和温暖的温度。这份修改后的定居城市规划,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对比,而是两人对未来的共同期许 —— 在同一个城市,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把 “星光桥梁” 的约定变成现实,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这样应该就没问题了。” 苏沐橙合上文件夹,满意地笑了,“不管最后选北京还是上海,我们都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备用方案,再也不用纠结了。”
江衍点点头,把文件夹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里,伸手握住她的手:“嗯,只要我们在一起,不管在哪个城市,都是最好的选择。”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毕业季的温柔,两人并肩走在铺满落叶的校园里,手里的文件夹仿佛成了他们未来的 “通行证”。这份充满执着与逻辑的规划,不仅是对定居城市的选择,更是对彼此感情的承诺,是属于他们的 “双向奔赴”—— 你为我规划未来,我为你优化方向,在互相包容与支持中,朝着共同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