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积分换增重”首单
社区健身器材区的铁管被晒得发烫,张凯爸蹲在太极垫旁,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云手”的轨迹。他指节上还沾着晨练时蹭的草汁,声音带着点沙哑:“老李,你这手腕得再沉点,像托着桶水似的,不然减完重的身子骨扛不住这劲儿。”
老李头拄着膝盖直起身,裤腰在减重后松了一大截,得时不时往上提:“凯哥,你说这新出的积分,真能换回来那20斤肉?我这老胳膊老腿,减完重连系鞋带都费劲。”
张凯爸没答话,摸出裤兜里的老人机——屏幕边缘裂了道缝,还是去年张凯淘汰下来的。他点开社区App,红色的“300分”在屏幕中央跳了跳,像颗刚出炉的炭火。这分数攒得不易:三天前论坛上线,他盯着“合理化建议”栏琢磨到后半夜,把太极队老伙计们念叨了半个月的“动作太难”“场地太滑”“练完没力气”全写成建议,光是“太极课按减重程度分难易级”这一条,就被规则组标了“优质建议”,一次性给了50分。
“你看。”他把手机凑到老李头眼前,“100分换1斤,300分正好3斤。稳定期不能多吃,但这积分换的增重额度,是规则认的,踏实。”
老李头眯着眼瞅,突然指着屏幕下方的小字:“仅限稳定期使用?我这稳定期还有半个月就结束了,来得及不?”
“咋来不及?”张凯爸揣回手机,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这就去换,让你瞧瞧真章。”
正说着,张凯骑着电动车从街角拐过来,车筐里的泡沫箱晃悠着,隐约能看见“葡萄糖口服液”的字样。“爸,林夏姐让我给你送的,”他支起车梯,额头上还挂着汗,“她说你提的分级建议帮她大忙了,她把能量补给站也按年龄分了区,刚拿了20分,让我给你带两盒‘谢礼’。”
张凯爸解开泡沫箱的绳结,两盒深蓝色包装的口服液躺在冰袋上,盒身印着“稳定期专用”。他想起三天前改建议的夜里,张凯妈嫌他开着灯晃眼,扯了块布罩在台灯上,他就着昏黄的光,把“云手”“揽雀尾”这些动作按“轻度减重”“中度减重”“重度减重”标上难度,连每个动作要抬多高胳膊、弯多大角度膝盖都写得明明白白,生怕哪个老伙计练岔了气。
“这丫头有心。”他把口服液塞进帆布包,突然站起身,“回家!今天就把这3斤兑了,让你妈熬锅小米粥,我这膝盖骨空落落的,得填点实在的。”
张凯笑着拧动车把:“妈一早就把电子秤摆客厅了,说要亲眼见证‘积分变肉’。”
楼道里飘着别家炖肉的香味,张凯妈早在门口候着了,围裙上沾着面粉:“老头子,快进来!秤刚校准,你上周减完重118斤,风一吹能打个趔趄,今天能回到121斤就烧高香了。”
张凯爸脱了外套,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秋衣——领口磨出了毛边,是他年轻时在纺织厂上班的工装改的。他深吸一口气站上秤,电子屏跳了两下,显出“118.0kg”的数字,小数点后的零像个句号,把他这阵子的虚浮钉得死死的。
“兑吧兑吧。”张凯妈在一旁催,手里还攥着个红本本,里面夹着全家的体检报告,“你上月查骨密度就低,减完重更完了,医生说必须把体重稳住。”
张凯爸点开手机,指尖在“增重兑换”按钮上悬了悬。这300分来得太具体:“建议器材区铺防滑垫”是他踩着露水量了三天尺寸换来的;“增设晨间热水点”是他陪着物业师傅修了两回水管才通过的;“太极队配急救包”是他把自己家的血压仪捐出来当样品才批的……每10分都带着实打实的汗味。
“点了啊。”他抬头看了眼张凯,儿子举着手机正录像,镜头里的他头发花白,眼角的皱纹比减重前深了好几道。
指尖落下的瞬间,手机屏幕炸开朵金色的烟花,系统提示音像串小鞭炮:“恭喜!3斤增重额度已到账,适用期:稳定期内。”
几乎是同时,张凯爸觉得肚子里腾起股暖烘烘的气,顺着脊梁骨往上爬,原本发飘的脚踝突然有了根似的,站得稳稳的。他低头看了眼手背,刚才还泛着青的血管,此刻竟透出点淡粉色。
“快称快称!”张凯妈把他往秤上推。
电子秤的数字开始往上跳:118.5…119.2…120.8…最后稳稳停在“121.0kg”。
“成了!”张凯妈拍着大腿笑,眼角的皱纹堆成朵菊花,“不多不少整3斤!你看你这脸,刚才还蜡黄蜡黄的,现在透着点血色了,眼窝都不那么塌了。”
张凯爸摸了摸脸颊,确实觉得紧绷的皮肤松快了些,连弯腰捡掉在地上的遥控器都不头晕了。他点开论坛,自己那条“分级教学建议”下面已经堆了两百多条跟帖,头一条是赵爷爷发的:“凯子哥这建议救了我老命!我这滑膜炎的腿,练入门级动作刚好,昨天居然没疼!”下面还附了张老人扶着栏杆练“起势”的照片,笑得露出半截牙床。
“你爸这哪是攒积分,是给咱们老家伙趟路子呢。”张凯妈端来小米粥,碗沿上结着层米油,“快趁热喝,稳定期可不能马虎,明天还得去教新来的伙计练‘野马分鬃’呢。”
张凯爸捧着粥碗,热气糊了老花镜。他想起昨天林夏在微信里说的话:“凯叔,您这建议不光换了增重,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咱这些被减重折腾得直不起腰的人,也能靠琢磨规则挣回点体面。”
他舀了一勺粥,米香混着点甜味漫开来。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电子秤的“121.0”上,把那小数点后的零照得亮晶晶的,像颗刚落进碗里的糖。
“可不是嘛。”他咂咂嘴,粥滑过喉咙时,连带着心里那点空落落的地方都填实了,“以前总觉得人老了,减完重就只能等着耗日子,现在才知道,多动动脑子,不光能把掉的肉找回来,还能让后面的人少摔几个跟头。”
张凯突然“呀”了一声,举着手机凑过来:“爸,你火了!有人开了个‘凯叔建议合集’,把你这三天提的12条建议全整理了,底下都在问‘下条建议啥时候发’,还有人说要拜你为师学攒分呢!”
张凯爸接过手机,老花镜滑到鼻尖上。那些被标红的“已采纳”后面,跟着一串滚烫的回复:“我按凯叔的思路提了‘补给站分时段开放’,刚拿10分!”“谢谢凯哥,我这膝盖终于能跟上太极队了!”“啥时候开个攒分课啊?我这50分攒了俩礼拜,太不容易了!”
他突然觉得这121斤的体重,比年轻时150斤还瓷实。这重量里,有小米粥的暖,有老伙计的盼,还有份被人需要的踏实——就像他帆布包里那两盒葡萄糖口服液,不光能补能量,更能照亮往后的日子。
“下条建议啊……”张凯爸舀起最后一勺粥,望着窗外的健身器材区,“就建议给器材刷层防锈漆,老李那关节炎,可经不起铁屑蹭。”
张凯妈笑着收拾碗筷:“你呀,这辈子就改不了操心的命。”
夕阳把窗户染成橘红色,张凯爸摸着肚子站起来,121斤的身子骨在地板上踩出沉稳的声响。他知道,这3斤增重只是个开始,往后的日子,得靠这一分一分攒起来的重量,把日子过得更实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