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丝般的裂隙近在眼前,其中隐隐透出的原始混沌气息,如同绝境中的一缕微光,诱惑着探索者。然而,林风并未被这希望冲昏头脑。方才那缕混沌本源之气探入时反馈回的宏大意志与恐怖威压,让他深知此地之险,远超以往任何绝地。
他并未急于再次尝试穿越裂隙,而是首先围绕着这道细微的裂缝,进行了长达数日的周密探查。混沌神识如同最精密的触须,小心翼翼地扫描着裂隙周围的每一寸壁垒结构,分析其能量流动与法则构成。
结果令人愈发心惊。这道裂隙,与其说是“裂缝”,不如说是这完美“绝望壁垒”上一个极其偶然、近乎不可能存在的“瑕疵”。其产生的原因难以追溯,或许是某个纪元终结时怨念汇聚的微小偏差,或许是壁垒两侧能量潮汐亿万年来偶然的共振撕裂,又或许……是来自“彼岸”某种未知力量的轻微冲击。但无论如何,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然而,这奇迹般的裂隙,却并非坦途。林风发现,裂隙内部充斥着极度混乱、狂暴的空间乱流和法则碎片,其凶险程度,远超源海中最可怕的黑洞或风暴。更可怕的是,那道横亘于裂隙之后、若隐若现的“绝望壁垒”本体,其蕴含的终结道韵并未因裂隙而减弱分毫,反而因为能量在此处的扭曲和挤压,形成了一种更具侵蚀性的“法则真空地带”。
何为“法则真空”?并非没有法则,而是此地的一切既有法则——无论是源海的,还是林风自身混沌大道的——在靠近那壁垒本体时,都会遭到最根本性的否定与排斥,其存在基础被瞬间瓦解,化作真正的“无”。方才他探入的那缕混沌之气,便是在穿透裂隙内部乱流后,触及这“法则真空”边缘时被瞬间“归零”的,连带着让他本体都受到了反噬。
“万法皆空……”林风喃喃自语,脸色凝重到了极点。这壁垒的可怕,不在于它有多坚硬,而在于它从根本上“否定”一切试图跨越它的“存在”。能量、物质、神识、乃至法则本身,在它面前都如同梦幻泡影,触之即碎。
他尝试了数种方法:
首先,再次凝聚一股更强的混沌之气,化作钻头形态,试图强行开辟通道。结果混沌钻头在进入裂隙内部后,虽能勉强抵御空间乱流,但一触及那“法则真空”的边缘,便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连一丝波动都未能传出。
其次,他尝试运用空间法则,寻找裂隙中的空间节点进行跳跃。但此地的空间结构已被壁垒力量彻底扭曲固化,所有空间坐标都混乱不堪,强行跳跃无异于自寻死路。
他甚至动用了从终末纪元知识库中学到的一种偏门技术,试图构造一个临时的“法则避障”,模拟出与壁垒同源的“寂灭”气息,以求蒙混过关。然而,壁垒蕴含的寂灭道韵是如此的纯粹和绝对,他模拟出的气息如同萤火之于皓月,瞬间就被识破并吞噬。
一切尝试,皆告失败。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自身力量的损耗和对那“法则真空”更深刻的恐惧。这壁垒,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此路不通,一切试图逾越者,终将化为虚无。
林风盘膝坐在裂隙前不远处,调息着因多次尝试而翻腾的气血,眉头紧锁。艾拉的痕迹在此处最为集中,甚至能看到一些方舟外部装甲被刮擦、熔解的迹象,显然她也在此进行了激烈的尝试,但最终,方舟的主体并不在此,她是知难而退了?还是……找到了别的方法?
林风更倾向于后者。以艾拉的性格和其方舟融合寂灭能量的特性,她绝不会轻易放弃。难道,她并非试图强行穿越这道裂隙,而是……沿着裂隙,去寻找其“根源”或“薄弱点”?
想到这里,林风再次将目光投向那道发丝般的裂隙。他不再试图去冲击它,而是将神识集中,如同观摩一件绝世艺术品般,仔细感受着裂隙边缘那细微的能量流动和法则残留。
一天,两天……时间在死寂中流逝。林风如同老僧入定,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对这微小裂隙的感知中。渐渐地,他捕捉到了一种极其隐晦的规律。裂隙并非静止的,其内部混乱的能量流和那“法则真空”的边界,似乎在以一种极其缓慢、近乎永恒的节奏,微微“呼吸”着。
每一次“呼吸”,裂隙会微不可察地扩张一丝丝,而那“法则真空”的排斥力也会出现极其短暂的、细微的波动。
这波动转瞬即逝,若非林风心神完全沉浸,几乎无法察觉。但就是这一丝波动,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硬闯不行,或许……可以‘顺应’这呼吸的节奏,在其扩张到极致、排斥力出现波动的那个刹那,将自身气息频率调整到与裂隙后方那原始混沌之气无限接近,或许……有一丝可能,如同水滴渗透纸张般,‘融入’过去?”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危险的设想,成功率微乎其微,对时机的把握、对自身力量的掌控要求达到了变态的级别。一旦失败,在那“法则真空”中,后果不堪设想。
但除此之外,似乎已无他路。
林风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需要时间,需要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巅峰,需要更精确地捕捉那“呼吸”的节奏,更需要……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那万法归空的终极恐惧。
他闭上双眼,混沌珠在体内缓缓旋转,开始为那决定性的瞬间,积蓄力量。
绝望壁垒之前,万法皆空,唯道心不灭,方有一线生机。
(第106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