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羽听后,反应却很平常,只是面带尊敬的起身谢恩。
设好午宴后,在王苏璋、凌云志和陆靖轩的陪同下,安阳帝邀请风羽公子入席。几人也换好便服准备就餐。席间,安阳帝就启国当下国情与风羽展开了一番深入交谈。风羽侃侃而谈,对启国的经济、军事、民生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言辞之中尽显睿智与远见。安阳帝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而后又问了一些如何解决的问题,风羽略作思索,便有条不紊地阐述起应对之策。他提出发展商业以促进经济流通,加强军备训练来提升军事力量,同时推行新政改善民生疾苦。每一条建议都切中要害,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安阳帝越听越喜,不禁拍案叫绝。
此时,一直默默聆听的陆靖轩突然开口:“风羽公子所言虽妙,但实施起来恐会触动各方利益,阻力不小。”风羽微微一笑,自信道:“陆大人所言极是,但只要陛下下定决心,以雷霆手段推进,再辅以适当的安抚之策,定能克服重重阻力。”
安阳帝听了,眼神坚定,“风羽公子说得对,朕意已决,定要推行这些新政。”凌云志也连忙附和:“陛下圣明,风羽公子高见,此乃启国之幸。”王苏璋则在一旁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然而,陆靖轩却仍然不依不饶:“风羽公子,新政实施过程中,若地方官员阳奉阴违,又该如何应对?”
风羽不慌不忙:“可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由陛下亲信之人统领,对各地新政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有违规者严惩不贷。”
安阳帝听后,龙颜大悦,“风羽公子果真乃旷世奇才。倘若能为朕所用,何愁大启不强盛。”风羽再次起身谢恩。一场午宴,就在众人的谈论与谋划新政中接近尾声。
此时,侍卫们将风羽公子送来的礼物抬了进来。安阳帝看到几箱装帧精美的书籍和一些异域的珍奇物件。风羽介绍道:“这些书籍是我收集的各国治国之策与经济发展之法,望能对启国新政有所助益;这珍奇物件是我在旅途中所得,愿博陛下一笑。”安阳帝大喜,连称风羽用心。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而后更是亲自送风羽出宫,路上正碰到芊雪公主,芊雪见随行父皇的那位白衣男子,不但容貌非凡,气质出众,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优雅。芊雪一下子被如此出色的人物吸引,眼神都直了。风羽也注意到了这位娇俏的公主,礼貌又略带疏远地微微欠身行礼。安阳帝笑着介绍:“这便是朕最疼爱的芊雪公主。”风羽忙道:“久仰公主美名,今日得见,实乃荣幸。”芊雪脸颊绯红,羞涩地福了福身后径直走开,内心却小鹿乱撞。
送走风羽公子,安阳帝单独留下王苏璋:“王爱卿,你觉得此人如何?”
“陛下,这……微臣不好说,若当真如同民间传言那般,这位公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助手。微臣就是担心,万一……”王苏璋觉得一切都来的太顺,总觉得哪里不对。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他今日的表现,确实如同传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先观察着吧。”君臣二人又针对今日风羽提出的建议略做修改。
王苏璋退出后,安阳帝正准备午休,万寿宫那边传话过来,说太后准备明日带着两个皇孙去行宫避暑。
安阳帝默默的望着骄阳似火的天气,此时正是盛夏,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月,在这密不透风的宫殿,呼吸都难受,太后每年都会去行宫避暑,今年因为两个皇孙殿下,更应该去,安阳帝吩咐随行卫队保护好太后及皇孙。
次日一早,万寿宫一班人马便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偌大的轿撵中,太后跟菊嬷嬷两人各自抱着皇孙,两个孩子在颠簸中已经熟睡。晌午时分,天气贼热,轿辇中虽无太阳,却似蒸笼一般热气腾腾,两个宫女用力的打扇,太后还是热的满脸都是汗。
菊嬷嬷拿出帕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为太后擦了擦汗,太后笑了:“太热了,小菊,让大家都休息一会吧!”菊嬷嬷点头应下后,掀开轿帘,问卫队首领:“田将军,还有多久能到?太后让大家休息休息一下,”
“禀嬷嬷,大概酉正时分能到,前面有一处断爬坡,上去后路旁有树,卑职认为,到那里歇息比较好,大家可以在树底下乘凉喝水。”名叫田震的卫将道。
“好,就按照田将军说的来。”太后听了,也觉得他说的有理。
“大家加把劲,上坡后休息喝水。”田震下令,队伍加快了行进速度。终于上了坡。大家均松了一口气,田震看众人口干舌燥,走到轿撵侧,禀报一声后,下令:“原地休息。”自己则带着几个亲信寸步不离的守着轿撵,各自摸出腰间的皮水袋,喝了一大口,一双眼睛警惕的环视着四周。
突然头顶的树枝动了一下,一只乌鸦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在轿撵旁,田震捡起乌鸦看了一下,大叫一声:“不好,快保护太后。”侍卫们迅速将轿辇包围起来,抽出佩刀,准备应战。
这时,一个黑衣人从树干上顺下来,直扑田震,二人瞬间交便交上了手。
从山坡两侧又涌出一群蒙面黑衣人,他们手持利刃,直扑队伍而来。那些宫女太监吓得哇哇大叫,乱成一团。田震大惊,太后卫队立刻迎战。双方瞬间陷入了激烈的厮杀之中。太后在轿撵中听到动静,吓得大惊失色,紧紧抱住两个皇孙,菊嬷嬷也慌了神,但还是努力镇定下来,守护在太后身旁,准备随时为主子挡刀剑。
皇孙被刀剑的撞击声吵了醒来,哇哇大哭起来,太后急忙哄着孩子,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几支利箭凭空射来,钉在轿撵上,菊嬷嬷大惊,抱着太后不敢松手,太后稳了稳神,大声呵斥:“谁人胆敢行刺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