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北郊,省机械科学研究院。与市区的喧嚣不同,这里绿树成荫,几栋略显陈旧的苏式建筑静静矗立,空气中飘散着金属、机油和旧书籍混合的独特气味,偶尔从某个车间传来机床低沉的轰鸣。这里是全省机械工业的摇篮,虽不复鼎盛时期的辉煌,却依然沉淀着深厚的技术底蕴。
林峰在研究院齐院长的陪同下,走进一间挂着“精密传动技术实验室”牌子的房间。实验室里有些杂乱,到处摆放着各种零部件、图纸和测量仪器,空气中机油味更浓。几位头发花白或已显谢顶的老工程师正围着一个复杂的传动装置争论不休,个个眉头紧锁。
“林主任,您看,这就是我们‘高端装备创新中心’规划里,那个智能机器人关节的核心传动部件,卡在这里快两个月了。”齐院长指着那个装置,语气带着无奈和焦虑,“理论设计没问题,但一到样机试制,精度、寿命和噪音就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袁家那边找来的专家,就是抓着这点攻击我们,说我们好高骛远,技术储备不足。”
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工程师扶了扶镜框,叹气道:“林主任,不是我们不努力,是现有的加工工艺和材料处理技术,确实遇到了瓶颈。要突破,需要全新的思路和更精密的模拟测试,我们这里的设备和软件……有点跟不上了。”
实验室里的气氛有些沉闷,窗外斑驳的树影投进来,映照着老师们脸上不甘却又无力的表情。视觉上的陈旧感,听觉里老师们无奈的争论,嗅觉中挥之不去的机油味,共同构成了一幅技术攻坚受阻的图景。
林峰没有像往常在官场上那样立刻给出指示或安慰,他走近那台传动装置,俯下身,仔细察看着复杂的齿轮结构和连接部件。他的目光专注而锐利,手指轻轻拂过几个关键连接处,感受着金属的质感和微小的间隙。这一刻,他不像一个官员,更像一个沉浸其中的工程师。
“王工,”他看向那位戴眼镜的老工程师,语气平和而尊重,“您刚才提到的‘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和‘微动磨损’,是不是主要集中在第三级减速的斜齿轮啮合区?还有,材料表面改性层的均匀性问题,是不是在真空热处理环节的温控曲线不够理想?”
他这几个问题一问出来,不仅王工愣住了,连齐院长和其他几位工程师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们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省发改委主任,竟然能如此精准地抓住技术难点的核心,用的还是专业术语。
王工推了推快滑到鼻尖的眼镜,有些激动:“对,对对!林主任,您说到点子上了!就是那个斜齿轮啮合区,应力集中太厉害!还有温控曲线,我们现有的设备确实很难做到完全精准……”
林峰直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脸上露出一丝思索的神色。“全新的思路……更精密的模拟……”他沉吟着,仿佛在记忆中搜索着什么。忽然,他看向齐院长:“齐院长,我记得省里前年引进了一位麻省理工回来的博士后,叫许薇,专攻的就是先进制造与材料模拟仿真,她是不是就在你们院下属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齐院长一拍脑袋:“哎呀!你看我这记性!对对对,是有个许薇博士!她那个所偏一些,在后面的小楼,平时跟我们这边交流不多。她那个团队,确实搞的就是最前沿的模拟仿真和材料设计!”
“走,我们去看看。”林峰当机立断。
一行人穿过研究院略显寂寥的庭院,来到一栋更不起眼的三层小楼前。与主楼的陈旧相比,这里安静得多。推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的门,里面的景象截然不同。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排列着数台高性能计算机工作站,大型3d打印机正在安静地运行,空气中弥漫着电子设备散热和塑料打印材料受热后的特殊气味。
一个穿着白色实验服、扎着简单马尾的女子正站在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前,屏幕上布满了复杂的数据流和不断变化的3d模型。她身姿挺拔,背影专注,听到脚步声,她转过头来。
许薇看起来不到三十岁,面容清秀,皮肤白皙,但那双眼睛格外明亮有神,透着一种沉浸在学术世界中的纯粹和敏锐。她看到齐院长和林峰一行人,微微愣了一下,随即走了过来,步伐轻快。
“齐院长,您怎么来了?”她的声音清脆,语速稍快,带着科研人员常见的直接。
“许博士,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省发改委的林峰主任。”齐院长连忙介绍,“林主任,这位就是许薇博士。”
“许博士,你好,冒昧打扰了。”林峰微笑着伸出手。
许薇与他轻轻一握,手很凉,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和审视,并没有寻常人见到高官时的拘谨或热络。“林主任好。”她应了一句,目光便转向齐院长,“院长,是项目有什么新要求吗?我这边正在跑一个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可能需要点时间。”
她的直接和专注于工作,让林峰感到有些意外,但也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没有绕弯子,直接将智能机器人关节传动部件遇到的难题,言简意赅地向许薇描述了一遍,重点突出了王工他们遇到的那个斜齿轮啮合应力集中和材料热处理的关键瓶颈。
许薇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实验服口袋里转动着一支笔。听完,她走到一台电脑前,快速敲击了几下键盘,调出几个界面,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复杂的齿轮模型和应力云图。
“斜齿轮啮合区的应力集中,很大程度上源于齿形修形优化不足和微观几何误差。”她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语速很快,但条理极其清晰,“传统的经验修形方法有局限。我们可以用我们自主开发的接触分析算法,进行纳米级别的齿面拓扑优化。至于材料热处理……”她又调出另一个界面,上面是各种材料在不同温度曲线下的相变模拟,“真空热处理温控曲线的微小波动,会导致表面改性层厚度和硬度分布不均,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精确的相变动力学模型,反向优化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窗口。”
她一边说,一边在屏幕上快速操作,复杂的模型和数据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个结论都有扎实的模拟数据支撑。实验室里只剩下她清脆的声音和键盘的敲击声,所有人都被她的专业和自信所吸引。
林峰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和屏幕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却又逻辑严密的数据,心中豁然开朗。这就是他需要的那把能够斩断技术枷锁的利刃!
“许博士,”林峰等她告一段落,诚恳地说道,“你的分析和方案,让我们看到了突破的希望。这个项目对我们省的高端装备发展至关重要,不知你是否愿意带领你的团队,协助攻克这个难题?”
许薇转过头,看向林峰。他那份对技术的尊重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期望,让她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行政官员的气质。她几乎没有犹豫,点了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没问题。只要数据和要求给到位,我们可以马上开始建模和仿真优化。理论验证通过后,还能指导后续的工艺试验,缩短研发周期。”
没有客套,没有废话,只有对解决问题最直接的回应。
离开实验室时,林峰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窗外,研究院的老旧建筑似乎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坐进车里,他对小杨说道:“通知下去,全力配合许薇博士团队的工作,所有资源优先保障。另外,查一下许薇博士的详细资料,特别是她那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具体情况。”
他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嘴角微微上扬。袁家想用技术短板来卡他的脖子,恐怕是打错了算盘。这位突然出现的许薇博士,或许就是打破僵局,甚至反将一军的关键人物。技术的壁垒,终究要用更尖端的技术来打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