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锋一转,他又正色道:“不提这个了,眼下佬縂又给了我们三个月的发展窗口,咱得抓紧机会,好好干一场!”
“趁这机会把队伍拉上去,目标七百人以上!”
“按旅长的意思,咱们马上开始准备,把团部搬去赵家峪!”
赵刚点点头,二人随即着手部署转移事宜。
此时,在新中村根据地,
苏墨正等着团部的消息。
三个月期限已到,他还不知佬縂和总部会如何评判李云龙当初立下的军令状是否完成。
最关键的是——上面到底认不认这一仗算数?
时间已经过了,结局尚未揭晓。
按时间估算,总部的处理决定也该下达了。
可苏墨这边却迟迟没有收到任何动静。
此刻,他正站在营部的地图前,仔细审视着新中村根据地周边的敌我形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根据地,原本划定的新中村区域已经显得局促不堪,空间愈发紧张。
要想容纳更多群众和部队,扩展根据地范围势在必行——这正是独立营接下来的战略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独立营自身也需要进一步扩充兵力。
目前全营作战人员加起来不过一千五百出头。
尽管政兵处一直在从附近村庄招募青年参军,但几个月下来,新增兵员也就两三百人左右,远远不够。
这样缓慢的增长速度显然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若想迅速壮大队伍,唯一的出路便是通过实战吸纳俘虏、整编地方武装,或是收编那些自发抗敌的民间力量,比如民兵组织、抗曰山匪等。
这些方式来得更快,也更有效。
因此,苏墨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方案。
只有不断打仗,才能锤炼部队战斗力;也只有在战斗中,才能实现兵力的快速扩张。
正思索间,陈怡推门走了进来,快步走到苏墨面前,敬了个礼:“报告营长,兵工厂刚传来消息——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线已经组装完毕,大部分设备完成调试!”
“目前只剩下几台还在做最后校准……整体问题不大。”
“不过曾治文厂长提到,眼下最紧缺的是铁料,希望咱们能尽快解决原材料供应。”
苏墨听罢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
原材料短缺的问题,确实一直让他颇为棘手。
虽然之前趁着曰军不备,悄悄运走了四车铁矿石,但如今早已消耗殆尽。
后山虽发现了铜矿,勉强能支撑子弹生产,可火药所需的硝石,以及制造枪械所依赖的钢材,依旧无从获取。
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再次取出此前缴获的《晋西北矿区分布图》,仔细查找距离最近的铁矿与硝石矿位置。
然而地图显示,所有可用矿点都远在百公里开外,离根据地太远。
即便独立营有能力打下那些矿区,也无法长期驻守,更谈不上稳定开采。
贸然出击只会陷入被动。
权衡之下,此举实属不智。
“看来,还是得先想办法解决兵工厂的原料来源。”苏墨眉头紧锁。
这时,萧雅拿着一叠文件走了进来,将文书递交给苏墨后,转身欲走。
苏墨忽然叫住她:“萧雅,等一下。”
“团部那边……有没有发来电报?”
萧雅摇头:“没收到什么消息,怎么了?”
“没什么。”苏墨淡淡回应。
既然没有电报传来,那就意味着李云龙大概率没有受到重罚,也不太可能被撤职或调离。
若是换了新团长上任,第一件事必定是召集各营主官开会部署工作。
现在风平浪静,反而可能是好事。
苏墨并不知晓,上级最终只是给了李云龙一个严重警告处分,并未动其职位。
但他心里清楚,独立营若想继续壮大,前方还有太多难题亟待破解。
光是一个兵员补充、武器生产和物资保障的问题,就够人头疼不已。
原来当一名指挥员,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
赵家峪。
当天下午,夕阳将落之时,新一团在李云龙的带领下,正式进驻赵家峪。
村口早有一群妇女等候多时,为首的正是赵家峪妇女主任杨秀芹。
见到李云龙一行人到来,杨秀芹小跑上前,生涩地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语气带着几分激动:“你……你是新一团的李团长吧?”
“我是杨秀芹,咱们村的妇女主任。
听说你们要来驻防,我们特地过来迎接的!”
李云龙常年带兵,平日里见惯了清一色的男兵,突然面对十几个热情洋溢的妇女,反倒有些拘谨起来。
虽说眼前这位杨秀芹模样俊俏,性格爽利,挺对他脾气的,可这阵仗还是让他浑身不自在。
他摆了摆手,笑着道:“秀芹桐智,别这么客气。
我们是来驻防的,又不是来检查工作的,不用搞这套欢迎仪式。”
杨秀芹笑着说道:“李团长,咱们虽然是女人,可女人也能撑起半边天!”
“上战场拼刺刀或许不太方便,但后勤这些事——像做饭、洗衣、缝补军装,全都包在我们妇女会身上,保证完成任务!”
“您可别小看了我们这些女桐智啊!”
赵刚笑了笑,打圆场道:“秀芹桐智,你误会了,李团长不是瞧不起女性,他就是性格直,不太会跟女桐智打交道。”
“他这个人啊,粗线条惯了,说话做事都愣了些。”
杨秀芹听了,目光转向李云龙,嘴角微扬,轻轻点了点头。
这次新一团团部转移驻地到杨村,其实悄然改变了李云龙的命运轨迹——正是在这里,他遇见了杨秀芹。
在原本的故事里,两人彼此倾心,最终结为夫妻。
而如今,在这个平行时空,李云龙刚抵达赵家峪便与她相遇,仿佛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正所谓好事临门,人也格外精神。
今天的李云龙心情格外舒畅,刚安顿下来就碰上了将来的枕边人,这运气,真是没得说——妥妥的人生赢家。
当然,初次见面时,李云龙并不知道眼前这位爽利的姑娘,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不过他虽是个直来直去的粗人,对杨秀芹的第一印象却颇为不错。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队伍便正式进驻赵家峪。
团部入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布置警戒哨位,确保百姓安全和指挥机关的万无一失。
一切安排井然有序。
眼下,新一团又争取到了三个月的独立发展期,这是难得的成长窗口,必须抓住时机迅速壮大。
在赵家峪落脚后的第二天清晨,李云龙便下令通讯员向各营传达命令:继续分散行动,各自独立发展三个月。
同时,团部电台也向独立营发去电报,通报相关安排。
新中村根据地。
上午八点,阳光洒进院落。
苏墨用完早饭刚走进营部,萧雅便迎了上来:“营长,团部来电了!”
团部来电?
那多半是上级对李云龙事件的最终定论了。
苏墨问:“电报里怎么说?”
萧雅答道:“上面说,总部批准新一团再延长自主发展期三个月,要求各营全力以赴,加快扩编步伐。”
又给了三个月?
这意味着总部再次放权,显然是希望新一团趁势而起,快速扩充实力。
虽然电文中没提对李云龙的处分,但从这道命令来看,至少他的职务应该保住了,不会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