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以雷霆手段调整江北矿业领导班子,如同在看似平静的省府大院内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表面上,各方噤若寒蝉,对他的指令执行得高效迅速,但水面之下,被触动的利益链条和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开始悄然反弹。
第一波阻力,来自项目审批。
林辰为推动全省能源结构转型,亲自牵头规划了一个大型“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项目,选址位于北部某市,计划引入联盟最新的“冰焰”储能技术,打造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方案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顺利通过,但在后续的省级层面立项核准环节,却被省发改委(郑守仁旧部影响力犹在的部门)以“用地性质争议”、“电网接入容量不足需进一步论证”、“可能影响局部生态环境”等种种看似合规的理由,拖入了漫长的“补充材料、专家再审”循环。
负责该项目的能源处长私下向林辰汇报:“林省长,发改委那边卡得很死,每个环节都挑毛病,明显是在故意拖延。我打听过了,是分管副主任打了招呼,说这个项目‘步子太大,要谨慎’。”
林辰面色平静,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他知道,这是对他拿下马国华的回应,是某些人用官僚体系最擅长的方式,给他这个“空降兵”上的第一课——在地方,光有上面的尚方宝剑和个人的强硬手腕还不够,还需要懂得规则内的“运作”。
他没有选择硬碰硬地去施压发改委,那只会激化矛盾,落人口实。他指示秘书,调来了近五年省内所有大型能源项目的立项核准流程和时长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同时,他让联盟的技术团队,就“电网接入”和“生态影响”这两个被重点质疑的问题,准备了一份极其详实、数据充分、由多位国内顶尖专家背书的第三方评估报告。
几天后,在一次非正式的省长办公会间隙,林辰看似随意地提起:“我看了下近几年省里重大项目的审批效率数据,平均时长比周边兄弟省份长了近30%,这优化营商环境的压力不小啊。尤其是这个‘风光储’项目,技术是世界领先的,投资是实实在在的,拖久了,万一投资方失去耐心,或者被别的省抢了先,损失就大了。”他语气平和,却将“审批效率”和“营商环境”这两顶帽子,轻飘飘地扣了下来。
接着,他将那份厚重的第三方报告递给了省长:“这是关于项目和电网、生态兼容性的最新权威评估,结论很明确,不存在原则性障碍。看来之前是下面同志过于‘谨慎’了。”
省长翻阅着报告,又看了看林辰提供的数据对比,眉头微蹙,最终点了点头:“项目本身是好的,效率也确实要提升。发改委那边,我让他们抓紧。”
一把手发了话,无形的桎梏瞬间松动。项目立项核准流程立刻进入了快车道。
然而,行政审批的关卡刚过,更隐蔽的麻烦接踵而至。
“风光储”项目进入前期征地阶段,项目所在地的镇政府及部分村干部,突然变得“效率低下”起来,对征地补偿标准的宣传解释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暗中煽动个别村民提出远超政策范围的补偿要求,导致征地协议签署进展缓慢。
几乎同时,省内有影响力的几家地方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始出现一些不痛不痒却意味深长的报道和评论——“警惕新能源项目‘跑马圈地’”、“外来资本与本土利益的博弈”、“高质量发展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字里行间,将矛头隐隐指向了林辰主导的项目和其背后的联盟资本。
“老板,查到了。” “潜渊”小组如今已部分职能转为林辰的私人情报支持系统,负责人通过加密渠道汇报,“背后是当地一个叫‘昌荣集团’的民营企业在搅局。这家企业主要做建材和本地矿产,其实际控制人与被调离的马国华关系密切,和发改委那位副主任也有姻亲关系。他们担心项目建成后,会冲击他们垄断的本地建材市场,也看中了项目本身带来的砂石料等需求,想分一杯羹,甚至主导部分供应链。”
林辰眼中寒光一闪。果然是一条隐藏在地方利益格局之下的毒蛇。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基层执行力度的衰减,煽动民意,制造障碍,手段卑劣却有效。
他这次没有直接动用行政力量打压,那样容易授人以柄,被炒作成“副省长以权压人”。他选择了双管齐下。
一方面,他让秘书联系省委宣传部和网信办,以“澄清事实、正面引导”为由,协调主流媒体对项目进行客观报道,突出其带动地方就业、促进产业升级的积极意义,对冲负面舆论。
另一方面,他指示联盟旗下的相关企业,启动了对“昌荣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全面商业背景调查,重点排查其税务、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通过其他渠道,向“昌荣集团”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要么配合项目推进,在规则内参与公平竞争;要么,就准备迎接来自市场和监管层面的全面审查。
就在林辰应对地方势力的暗算时,一个来自更高层面的、看似不经意的“关心”,让他嗅到了更危险的气息。
一位与他并无太多工作交集、但地位超然的省政协老领导,在一次会议后,“偶遇”林辰,亲切地拉着他聊了几句家常,最后仿佛无意间提点道:“林省长年轻有为,魄力足,是好事。但咱们省里情况复杂,有时候啊,步子稳一点,多听听老同志的意见,团结更重要。”
这番话,看似关怀,实则警告。暗示他近期动作过于“激进”,已经引起了某些传统势力的不满和警惕。
林辰面带微笑,谦逊回应:“谢谢老领导关心,我一定注意方式方法,多向老同志们学习。”
回到办公室,他的脸色沉了下来。地方的阻力尚可破解,但若是来自体制内更高层、更模糊的“不认可”和“不合作”,则更为棘手。这不再是简单的利益之争,可能还牵扯到路线、理念乃至派系的问题。
他站在省域地图前,目光深邃。履新以来的第一轮暗流反击,让他深刻体会到地方权谋斗争的复杂与曲折。这不再是商场上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规则之内、情理之中的缠斗,更需要耐心、智慧和对人心的把握。
他拿起红笔,在地图上“风光储”项目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又在省会几个关键部门的位置点了点。
“欲速则不达……守正出奇……”他喃喃自语,回味着罗老赠予的四个字。
接下来的路,他需要调整节奏,既要保持推进改革的锐气,也要懂得迂回和妥协的艺术。这场权力游戏,远比想象中更加考验智慧与定力。
而他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真正的坎坷,或许还在前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