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砝码
省委赵副书记的调研车队,在周一上午九点整,准时驶入了海州市委大院。没有多余的喧哗,没有隆重的仪式,一切从简,却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威压。赵副书记身着深色夹克,面容清癯,眼神锐利,与迎接的林辰、周天明、李正等人简单握手后,便直接进入了会议室。
调研汇报会气氛严肃。周天明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全面汇报,重点突出了海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林辰则就分管的几个具体领域,特别是北苑片区改造、教育均衡改革以及海州港发展规划,做了更为详尽的补充。
赵副书记听得非常仔细,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偶尔插话提问,问题都直指关键,显示出极强的专业素养和对基层情况的了解。他肯定了海州近期的工作成绩,尤其对北苑片区“变废为宝”的改造模式和敢于触碰利益藩篱的教育改革表示了兴趣。
“林辰同志在这方面,是花了心思,下了功夫的。”赵副书记的目光落在林辰身上,语气平淡,听不出褒贬,“不过,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及的利益更深,面临的反弹也会更大。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既要敢于担当,也要讲究策略,确保社会稳定。”
林辰沉稳应答:“谢谢赵书记指示,我们一定注意方式方法,稳妥推进。”
一切都按照预定的剧本进行,波澜不惊。但林辰敏锐地察觉到,赵副书记那双看似平静的眼睛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审视。他带来的调研组成员,也个个神情专注,不仅听汇报,更留意着会场内海州干部们的细微反应。
下午是实地考察。第一站便是已成为“明星项目”的北苑片区。崭新的楼房、整洁的街道、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居民脸上洋溢着的满足笑容,都构成了最有说服力的汇报材料。赵副书记看得仔细,问得也细,从建设成本到运营模式,从居民参与到后续管理,问题一个接一个。
在一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几位正在下棋的老人认出了林辰,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还拉着赵副书记的手,絮絮叨叨地夸赞林副市长为他们做了多少实事。赵副书记耐心听着,脸上露出了调研以来的第一丝真切笑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他对着陪同的周天明和林辰感慨道。
这一刻,林辰心中稍定。民心所向,是他最硬的底牌。
然而,就在考察顺利进行,气氛趋于缓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发生了。
考察车队按照计划,前往下一站——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途经一片正在规划中的、位于城市边缘的待开发区域时,赵副书记忽然示意车队靠边停下。
他走下考斯特中巴车,站在路边,望着那片略显荒凉、杂草丛生的土地,眉头微蹙。
“这片地,规划用途是什么?”他回头问道。
负责城建的副市长连忙上前汇报:“赵书记,这片地之前规划的是物流园区,但因为投资方和后续配套问题,一直搁置着。”
赵副书记点了点头,没说什么,目光却投向不远处,那里依稀能看到一些低矮破旧的厂房和民居。
“那边的企业和居民,拆迁安置工作开始了吗?”
城建副市长额角微微见汗:“这个……因为项目停滞,前期的拆迁动员工作也暂时停了。部分企业和居民确实还有些遗留问题。”
就在这时,一阵嘈杂声从远处传来。只见几十个穿着工装或普通衣服的男男女女,正朝着车队方向涌来,手里还拉着白色的横幅,上面写着“还我厂房,我要生存!”“反对暴力拆迁,保障合法权益!”等字样。
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警卫人员立刻上前,试图阻拦人群靠近。
周天明和李正的脸色都变了。他们千防万防,没想到会在这里出纰漏!这片地的遗留问题他们是知道的,也一直在协调处理,但没想到会有人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用这种方式“上访”!
林辰的心也猛地一沉。他瞬间意识到,这绝非偶然! timing 拿捏得如此精准,目标如此明确,分明是有人精心策划,要在他和赵副书记面前演一出“民怨沸腾”的戏码!是想打海州的脸,更是想打他林辰的脸!
赵副书记面无表情地看着涌来的人群,又看了看脸色难看的周天明和李正,最后,目光落在了林辰身上。
“林辰同志,这是怎么回事?”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重量。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辰身上。危机,往往也蕴藏着机遇。
林辰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没有去看那些情绪激动的人群,而是面向赵副书记,语气平静而坦诚:
“赵书记,这片地的遗留问题,市委市政府是知情的。之前因为规划调整和投资方原因,项目停滞,导致部分已启动拆迁区域的企业和居民安置工作未能及时跟进,这是我们工作的疏忽和不足。”
他首先承认了问题,没有推诿。接着,他话锋一转:
“但是,请您和各位领导放心。关于这片区域的未来发展,我们已经有了新的、更成熟的规划构想,正在与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方紧密洽谈,目标是打造一个集高端制造、研发办公、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社区。新的规划将更加注重原有企业和居民的妥善安置与发展融入,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并能共享区域发展的红利。”
他没有空谈原则,而是给出了具体的、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相关工作,由我亲自在抓。原本计划是在规划方案和投资方完全确定后,再向社会公布,集中力量解决遗留问题。没想到今天让各位领导看到了不和谐的一幕,打扰了调研行程,也暴露了我们工作中沟通不到位的地方。这是我的责任。”
林辰的态度,不卑不亢,既承认了问题,又展现了积极作为和长远规划,更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赵副书记静静地听着,锐利的目光审视着林辰,似乎在判断他话语中的诚意与分量。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个看似带头的中年男人,举着喇叭大声喊道:“领导!别听他们官官相护!他们就是想把我们赶走,把地卖给大老板!我们要见赵书记!我们要讨个公道!”
场面有些失控。
林辰忽然转过身,面向那群情绪激动的人群,他没有用喇叭,而是提高了音量,声音清晰地传了过去:
“各位工人兄弟,各位乡亲!我是海州市常务副市长林辰!你们的情况,市委市政府很清楚!请你们相信,政府绝不会不管大家的死活!”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诚恳和力量:
“这块地,不是要简单地卖掉了事!我们正在规划的,是一个能让大家都受益的新产业区!你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未来就能在家门口的新工厂里上班,拿到更高的工资!你们的安置和补偿问题,我林辰在这里表个态,一定会按照最高、最合理的标准执行,并且会引入第三方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如果你们信不过我,可以直接去市政府找我!我的办公室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他没有回避矛盾,而是直面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承诺和沟通渠道。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让嘈杂的人群安静了不少。很多人面面相觑,将信将疑。
林辰趁热打铁,对旁边的张硕(以工作人员身份陪同)低声吩咐了几句。张硕立刻带着几个人,走向人群,开始与那几个带头的进行沟通,稳定情绪。
赵副书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他转身对周天明和李正说道:“看到没有?发展是硬道理,但稳定是硬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我们发展是为了谁、依靠谁。处理这类问题,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这话,既是对海州工作的批评,也隐隐包含了对林辰刚才应对方式的某种认可。
这个小插曲,最终有惊无险地度过。考察车队重新上路,但车内的气氛,已然不同。赵副书记没有再就此事发表意见,但所有人都明白,刚才那突如其来的一幕,如同一块投入水中的试金石,测试出了海州班子,特别是林辰的应变能力和担当。
回到市委,接下来的调研行程按部就班。但在当晚的工作晚餐上,赵副书记主动与林辰碰了一杯,语气缓和了许多:
“林辰啊,今天那个情况,你处理得不错。有担当,有思路。基层工作复杂,就是要这样,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化解矛盾。”
“谢谢赵书记鼓励,我还做得不够好。”林辰谦逊回应,心中却明白,今天这块“砝码”,似乎成功地压向了有利于自己的一边。
然而,他并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对手,绝不会只有这一招。而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谨慎地掂量着手中的每一块砝码,在这权力与民意的天平上,找到最精准的平衡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