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的倒台,如同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海州官场。其带来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不仅彻底清算了其在“星海生物”和“量子波动通信”事件中的角色,更牵连出了一系列盘根错节的利益输送和违规操作,多名与之关系密切的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或调查。
经此一役,林辰的名字在海州乃至更高层面的权力圈子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展现出的不仅是敢于碰硬的勇气,更有精准的策略、缜密的布局和对规则的精妙运用。这不再仅仅是一个凭借背景和机遇上位的“红三代”,而是一个真正具备政治智慧和强大执行力的实力派人物。
风暴过后,往往是权力的重新洗牌与格局重塑。
在向最高层做完关于“犁庭”行动前期工作(主要聚焦于粉碎韩冰保护伞、查处涉案企业)的阶段性总结汇报后不久,一纸新的任命悄然下达:免去林辰同志海州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前沿科技与战略安全研究院院长职务,另有任用。
这个“另有任用”并未让人等待太久。一周后,省委组织部领导亲自来到海州,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宣布:任命林辰同志为海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消息传出,一片哗然,随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这无疑是海州市权力核心圈的关键角色,分管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国资、金融、应急管理等重要领域,是名副其实的“大管家”,权力和责任都远超他之前的职位。这不仅是对他在“韩冰案”中突出表现的肯定,更是高层对其能力的高度信任和未来寄予厚望的体现。
履新第一天,林辰站在属于自己的、比之前宽敞明亮得多的副市长办公室里,窗外是海州中心城区的繁华景象。他并没有太多志得意满的情绪,反而感觉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常务副市长的工作千头万绪,直接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远非之前主持专项行动可比。
秘书轻轻敲门进来,送来厚厚一摞待批阅的文件和近期的工作日程安排。“林市长,这是今天需要您过目的急件,另外,下午两点是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需要您主持;三点半,财政局和国资委的负责同志要来汇报国企改革推进情况;晚上,您还有一个接待外商考察团的任务……”
林辰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堆积如山的文件,心中已然进入了新的角色。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完成从“破局者”到“建设者”的身份转变。
他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韩冰遗留下来的烂摊子。“星海生物”和“量子波动通信”被查封后,留下了大量的资产处置、人员安置、以及相关的债务和合同纠纷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曾是海州市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企业,它们的骤然倒塌,对海州的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形象,乃至相关产业链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如何在依法依规处理善后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稳定市场预期,这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严峻考验。
下午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林辰没有发表长篇大论,而是认真地听取各个部门和区县的汇报,不时插话询问几个关键数据背后的具体情况和逻辑。他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核心,让一些准备不足的汇报者额头冒汗。与会者逐渐意识到,这位新上任的年轻常务副省长,不仅背景硬,脑子更清楚,绝不是可以轻易糊弄的角色。
在随后听取财政局和国资委汇报时,林辰重点关注了市属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改革难点。他知道,国企是海州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矛盾和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域。他要求国资委拿出一份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的改革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不能总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要敢于触碰利益,真正激发企业活力。”
晚上的外商接待,林辰表现得沉稳大气,既不卑不亢,又充分展示了海州的开放诚意和发展潜力。他巧妙地回避了关于“星海生物”事件的敏感话题,而是重点介绍了海州在新的发展阶段的产业规划、政策优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成功打消了部分外商的疑虑。
忙碌的一天结束,林辰回到市政府给他安排的住所,已是深夜。他站在阳台上,望着这座灯火通明的城市,心中思绪万千。
从研究院那个相对独立、可以专注于应对特定威胁的环境,骤然来到市政府这个纷繁复杂、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的权力中心,他需要学习和适应的东西还有很多。官场上的博弈,不再是简单的正邪对立,更多的是灰色地带的权衡、利益的交换和资源的分配。
“黄金血脉”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只是暂时转入了更深的暗处。他相信,那些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绝不会甘心失败,一定还在伺机而动。但眼下,他必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新的岗位上,履行好一个常务副市长的职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这些都是硬道理。只有把海州治理好,拥有更坚实的根基和更广泛的支持,他才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更复杂的斗争中,拥有更强的底气和更充足的力量。
他将以常务副市长的身份,在这片新的、更加广阔的舞台上,继续他的征程。而海州的未来,也必将因为他的到来,掀开新的一页。前方的路,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他,已然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