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日常下的暗涌
距离预测的下一次探测脉冲还有不到二十四小时。研究院内部的气氛绷得像一根即将断裂的琴弦,技术团队彻夜未眠,反复校准着分布在探测圈外围的每一个传感器。林辰坐镇指挥中心,眼中布满血丝,咖啡杯在他手边已经凉透。
然而,就在这风暴眼的中心,生活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为了不引起怀疑,林辰必须维持表面的正常运转。
上午,他按时参加了市委的一个常规工作会议,讨论的是海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工程。会议上,他发言条理清晰,对数据信手拈来,与往常别无二致,甚至就停车位规划问题与城建局的同志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只有坐在他旁边细心的秘书长,或许能察觉到他搁在桌下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会议间隙,他走到走廊尽头,拨通了沈清秋的电话。背景音里传来儿子林湛咿呀学语的声音。
“清秋,今天怎么样?小湛还好吗?”他的声音刻意放得轻松温和。
“我们都好,小湛刚吃了辅食,正玩呢。你声音有点哑,是不是又熬夜了?”沈清秋的关切透过话筒传来,带着家的温暖。
“没事,有个项目赶进度。这几天可能比较忙,回去会晚,你们先睡,不用等我。”林辰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常。他不能告诉妻子,他们的另一个儿子正身处无形的靶心,而他正在与时间赛跑,布置一场生死攸关的反击。
“再忙也要记得吃饭。”沈清秋轻声叮嘱,“家里有我,你放心。”
挂断电话,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涌上林辰心头。对清秋和湛儿的隐瞒,对身处险境的曦儿的担忧,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这些软弱的情绪压下去。现在不是时候。
午后,他回到了研究院。王猛迎上来,脸色凝重地汇报:“林院,监测点全部就位,灵敏度调到最高。但有个新情况,气象部门预报,后半夜海州地区可能有短时雷雨天气。雷电干扰可能会影响我们捕捉脉冲信号的精度。”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林辰眉头紧锁,大自然的不可抗力,给本就困难的任务增加了更大的变数。“做好防干扰预案,重点保障几个核心监测点的屏蔽措施。另外,通知外围安保小组,天气恶劣,更要提高警惕,防止有人趁乱行动。”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林辰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是林辰林主任吗?”一个略显苍老但很客气的声音传来,“我是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刘主任啊。听说您兼任了研究院的院长,真是年轻有为!我们这边下个月有个关于‘科技发展与老年生活’的座谈会,想冒昧邀请您来给大家讲几句,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一个完全日常化,甚至有些琐碎的邀请。林辰本能地想拒绝,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社交活动,有时反而是最好的掩护。他迅速调整语气,带着适当的歉意说:“刘主任您好,谢谢您的邀请。不过最近研究院刚成立,千头万绪,实在抽不开身,恐怕要辜负您的美意了。等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我一定找机会去拜访各位老领导。”
客气地寒暄几句后,他挂断了电话。这个插曲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必须同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一个是充斥着会议、文件和日常应酬的官场,另一个则是与隐秘敌人进行生死博弈的暗战战场。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傍晚,他强迫自己吃了点东西,然后再次回到指挥中心大屏幕前。代表探测圈的光环已经收缩到了疗养院外围不足五公里的范围,像一条缓缓收紧的绞索。
“各监测点报告状态。”林辰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室里响起。
“一号点正常。”
“二号点正常。”
……
“七号点报告,附近有强电磁干扰源,疑似新建的通信基站,正在尝试滤波排除。”
每一个汇报都牵动着神经。时间在滴答声中流逝,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沉下来,乌云开始汇聚,预示着夜晚的不平静。
晚上九点,秦梦雪发来一条加密信息:“‘新生代生物’实验室夜间能耗再次异常峰值,但内部监控显示人员活动正常。怀疑有自动化设备在无人状态下运行。”
这条信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对手的“镜像陷阱”还在持续运作,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林辰回复:“已知悉,继续监视,但核心关注点不变。”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天际隐约闪动的电光。雷雨将至。大自然的能量即将肆虐,而一场关乎未来、围绕着微弱能量信号的无形较量,也即将在风雨交加中达到高潮。
悬念在日常的细节和迫近的自然威胁中层层叠加。下一个脉冲信号会准时出现吗?在雷电的干扰下,他们能成功捕捉到发射源吗?对手是否还有后手?所有的答案,都隐藏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不平静的夜晚之中。林辰转过身,目光重新落回大屏幕,眼神锐利如鹰。决战前的宁静,往往最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