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将计就计
陆明远的指令通过江静云预设的渠道,悄无声息地送达西京招待所的白曼琳手中。指令清晰而大胆:让她在次日傍晚,于西安最繁华的钟楼附近,进行一次公开的、引人注目的活动,吸引保密局监视主力的注意力,为陆明远与叶莲舟创造一次短暂的信息交换窗口。
白曼琳心领神会。她知道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打破目前僵局的唯一方法。
次日下午五时许,落日熔金,将钟楼的飞檐染上一层暖晖。正是下班时分,钟楼四周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白曼琳穿着一身醒目的猩红色大衣,戴着宽檐帽和墨镜,出现在了钟楼下的广场。她没有像往常那样乘坐汽车,而是看似兴致勃勃地开始浏览周围的商铺,时而进入银楼观看首饰,时而在绸缎庄抚摸布料,行为举止与她“富家小姐”的身份完全吻合,但那份过于招摇的美丽和刻意的停留,足以让任何跟踪者都无法忽视。
果然,她很快便感觉到至少有三组人马被调动起来,如同闻到花香的蜜蜂,紧紧缀在她的身后。她甚至能察觉到远处望远镜镜片反射的闪光。徐远舟的监视网络,大部分注意力都被她这只翩跹的“蝴蝶”吸引到了钟楼区域。
就在白曼琳于钟楼下“闲逛”的同时,位于城西一家门面不大的“清心茶馆”的雅间内,一场看似偶然的“邂逅”正在上演。
叶莲舟按照一个匿名电话的指示,这个指示是来自陆明远通过其他渠道安排的,来到这家茶馆与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叙旧。当他推开雅间门时,里面坐着的却不是预想中的同学,而是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陆明远。
叶莲舟瞳孔微缩,瞬间认出了这位曾在某些场合远远瞥见过、也是他心中猜测许久的“掌柜”!他没想到陆明远会亲自出面,而且是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
“叶参谋,请坐,时间紧迫。”陆明远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平稳,“你的警示我已收到。徐远舟的‘疑阵’,我看穿了。”
叶莲舟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在对面坐下:“‘惊蛰’计划是诱饵?”
“十之八九。”陆明远肯定地点头,“但他如此大费周章,说明两件事:第一,他急于找到我们,甚至不惜用假情报做饵;第二,他内部清查没有结果,开始变得焦躁。”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叶莲舟急切地问。他感觉自己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陆明远的目光锐利如刀,一字一句地说道:“将计就计!”
叶莲舟心头一震。
陆明远继续解释道:“他既然想用假情报引我们上钩,那我们就‘配合’他一下。我们需要一份经过我们‘加工’的、关于‘惊蛰’计划的‘分析报告’。”
“加工?”叶莲舟疑惑。
“对。”陆明远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这份报告,要看似客观分析,但核心结论要指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一个能让敌人产生误判,从而为我军真正的行动创造机会的方向。比如,我们可以‘判断’出敌人的主攻方向在潼关以东,从而诱使敌人将预备队调往错误的地点。”
叶莲舟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这是要将徐远舟的毒饵,变成刺向他自己的利剑!但这也意味着,他需要提供足够多、足够真实的边缘信息,让这份假报告显得可信,同时又要确保核心结论是错误的。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对军事的深刻理解。
“我明白了。”叶莲舟郑重点头,“我会想办法‘弄到’一些关于‘惊蛰’计划的‘边缘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炮制出这份‘分析报告’。”
“报告完成后,不要通过常规渠道传递。”陆明远叮嘱道,“徐远舟一定在等着我们动用电台或联络点。你想办法,将报告‘泄露’给一个你认为可靠的、但徐远舟也知道并且可能监视着的中间人。让徐远舟‘偶然’截获它。”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风险最大的一步。要让徐远舟相信他截获的是真实的情报传递,而不是一个故意抛出的诱饵。
“我认识司令部的机要秘书王倩,”叶莲舟沉吟片刻,“她背景相对简单,有时会同情‘弱者’,而且我知道徐远舟的人也注意过她。或许可以通过她……”
“具体人选和方式,由你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陆明远信任地看着他,“记住,核心原则是:让徐远舟相信,我们上钩了,并且得出了一个有利于他们的错误结论。”
“是!”叶莲舟感到一股沉重的责任,也有一股参与重大谋划的激动。
“另外,”陆明远语气稍缓,但更加凝重,“这份假报告,也是对你的一次考验。如果你能成功地将它‘泄露’出去,并且没有引起徐远舟的进一步怀疑,那么,你就能初步赢得他的信任,为你后续获取真正的‘黄河防线’情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信任!这个词让叶莲舟心头一热,随即又是一紧。赢得敌人的信任,意味着更深的潜伏,也意味着更大的危险。
“我明白。”他沉声应道。
会面只持续了不到十分钟。陆明远先行离开,如同一个普通的茶客。叶莲舟又在雅间坐了片刻,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才悄然离去。
当他走出茶馆时,夕阳已沉下地平线,古城华灯初上。他回头望了一眼钟楼方向,那里依旧人流熙攘,白曼琳的身影早已不见。他知道,那只“蝴蝶”已经成功完成了她的任务。
而他,即将开始一场更加危险的表演。他需要精心炮制一份足以乱真的假情报,并设法让它“自然”地流入徐远舟手中。
这场将计就计的戏码,能否骗过老奸巨猾的徐远舟?他又能否凭借此役,赢得那份至关重要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