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市的热闹还没完全褪去,“忠犬联盟”的成员们又被村民们热情邀请——体验一把田间地头的农活。“整天忙着平台运营、产品设计,你们也该歇歇,感受下种地的乐趣!”坪寨村的竹农张大哥扛着锄头,笑着发出邀约。难得远离屏幕与会议,众人欣然应允,换上轻便的旧衣裳、套上胶鞋,跟着村民们走进了充满生机的田野,开启了一场充满汗水与欢笑的农活体验之旅。
清晨下田:采摘新鲜蔬果
天刚蒙蒙亮,带着露珠的田野就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众人跟着张大哥来到蔬菜大棚,里面种满了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绿油油、红彤彤的蔬果挂满枝头,看着就让人满心欢喜。“今天咱们的任务是采摘黄瓜和番茄,摘的时候要轻拿轻放,别碰掉了上面的露珠,这样才新鲜!”张大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采摘技巧。
陈曦学着张大哥的样子,踮起脚尖,伸手握住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轻轻一拧,黄瓜就应声摘下。“哇,好新鲜!”她看着手中带着露珠的黄瓜,忍不住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带着淡淡的清香。“刚摘的黄瓜就是不一样,比超市买的甜多了!”
沈亦舟则对红彤彤的番茄情有独钟,他穿梭在番茄架之间,专挑又大又红的番茄摘。“这个大!这个更大!”他一手一个番茄,笑得合不拢嘴,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篮子。“沈老师,你摘的番茄都快堆成小山了!”村民们看着他满满的收获,忍不住打趣道。沈亦舟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么新鲜的番茄,多摘点回去,既能生吃,又能做番茄炒蛋,多好!”
周教授虽然年纪大了,但干劲十足。他慢慢穿梭在蔬菜架之间,仔细挑选着成熟的黄瓜,动作轻柔,生怕碰坏了娇嫩的蔬果。“种地真是个细致活,每一根黄瓜、每一个番茄都离不开村民们的精心照料。”周教授一边采摘,一边感慨道,“以前只知道吃菜,不知道种菜这么辛苦,以后更要珍惜粮食了。”
苏医生则被大棚里的小蜜蜂吸引了,它们在花丛中飞舞,忙着采蜜授粉。“这些小蜜蜂是蔬菜的‘好朋友’,有了它们,番茄和黄瓜才能长得这么好。”村民李大妈笑着说。苏医生点点头:“原来种菜还有这么多学问,真是长见识了!”
一个小时下来,众人的篮子都装满了新鲜的蔬果,虽然手上沾了泥土,额头上渗着汗水,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是我第一次摘菜,太有成就感了!”林砚舟举起手中的篮子,兴奋地说道。
上午劳作:挖红薯、剥玉米
采摘完蔬果,众人又跟着村民们来到了红薯地。地里的红薯藤长得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叶子铺满了地面。“挖红薯可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要顺着藤的根部挖,别把红薯挖破了!”张大哥拿着锄头,示范着挖红薯的动作。他举起锄头,轻轻刨开红薯根部的泥土,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红薯就露了出来。
“我来试试!”沈亦舟迫不及待地抢过锄头,学着张大哥的样子挖了起来。可他力气没掌握好,一锄头下去,不仅没挖到红薯,还差点把红薯藤铲断了。“沈老师,力气要轻一点,顺着根部挖!”张大哥在一旁指导道。沈亦舟点点头,调整姿势,慢慢刨开泥土,果然,一个大大的红薯露了出来。“挖到了!挖到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把红薯从土里拔出来,像捧着宝贝一样。
陈曦则选择用小铲子挖红薯,她蹲在地上,顺着红薯藤的根部,一点点刨开泥土,动作轻柔又仔细。不一会儿,几个小巧玲珑的红薯就被她挖了出来。“陈妹妹,你挖的红薯真完整,一点都没破!”村民们纷纷称赞道。陈曦擦了擦脸上的泥土,笑着说:“挖红薯还挺有意思的,就像在寻宝一样!”
赵村长和周教授则一组,两人配合默契。赵村长用锄头刨开泥土,周教授则小心翼翼地把红薯从土里拔出来,再把泥土重新填好,以免影响其他红薯生长。“种地讲究互帮互助,就像我们做非遗公益一样,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赵村长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挖完红薯,众人又来到了玉米地。金黄的玉米棒挂满了枝头,像一个个饱满的金元宝。“剥玉米的时候,要先把玉米皮剥开,再把玉米须拔掉,注意别把玉米粒弄掉了!”村民李大妈示范着剥玉米的动作。
林砚舟拿起一个玉米棒,试着剥了起来。可玉米皮又厚又韧,他费了好大劲才剥开一点。“林老师,我来教你!”旁边的小朋友主动过来帮忙,“先找到玉米皮的缺口,顺着缺口往下剥,就容易多了!”在小朋友的指导下,林砚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剥得又快又好。“没想到剥玉米还有窍门,真是学到了!”他笑着说。
苏医生则喜欢上了玉米须,她把剥下来的玉米须收集起来:“玉米须可是好东西,晒干了泡茶喝,能清热降火。”村民们点点头:“苏医生说得对,我们平时也会用玉米须泡茶,效果可好了!”
一上午的劳作,众人挖了满满几筐红薯,剥了一大堆玉米。虽然浑身是汗,手上也磨出了红印,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都觉得无比充实。“以前总觉得农活很简单,亲身经历了才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周教授感慨道。
中午加餐:田间地头的农家菜
劳作了一上午,众人肚子都饿了。村民们在田埂上支起了灶台,用刚采摘的新鲜蔬果、挖的红薯、剥的玉米,做起了地道的农家菜。
李大妈负责炒菜,她先把刚摘的黄瓜、番茄洗净切块,又从自家带来了腊肉、鸡蛋。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番茄炒蛋、腊肉炒黄瓜、清炒辣椒就端上了桌。张大哥则在一旁烤红薯、煮玉米,烤红薯的香气随风飘散,让人垂涎欲滴。
“大家快尝尝,都是刚从地里摘的,新鲜得很!”李大妈热情地招呼道。众人围坐在田埂上,拿起筷子,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番茄炒蛋酸甜可口,腊肉炒黄瓜咸香下饭,清炒辣椒香辣过瘾,每一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
烤红薯外焦里嫩,咬一口,香甜的果肉在口中融化,带着淡淡的焦香;煮玉米则保留了玉米的原汁原味,清甜软糯,越吃越香。“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农家菜!”沈亦舟一边吃,一边赞叹道,“新鲜的食材,简单的做法,却能做出这么美味的味道!”
陈曦则对烤红薯情有独钟:“以前在城里也吃过烤红薯,但都没有今天的好吃,带着泥土的气息,太香了!”周教授笑着说:“这就是劳动的味道,自己亲手采摘、亲手劳作,吃起来才更有滋味。”
席间,村民们和“忠犬联盟”的成员们聊起了家常,分享着种地的趣事、生活的变化。“以前种地全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现在好了,不仅能靠种地赚钱,还能做竹编、漆艺,日子越过越红火。”张大哥说道,“这都离不开你们的帮助,让我们的农产品和手作都能卖个好价钱。”
赵村长点点头:“以后我们还要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城里人来我们这里体验农活、品尝农家菜、购买非遗手作,让乡村变得更热闹、更富裕。”
下午时光:晒谷场的欢乐
吃完午饭,稍作休息,众人又跟着村民们来到了晒谷场。金黄的稻谷铺满了晒谷场,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散发着淡淡的谷香。“下午咱们的任务是翻晒稻谷,让稻谷更快晒干,这样才能储存起来。”村民们介绍道。
众人拿起木耙,学着村民的样子,在晒谷场上翻晒稻谷。木耙在稻谷上划过,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痕迹。“翻晒稻谷要均匀,不能有遗漏,这样稻谷才能晒得干透。”张大哥一边示范,一边说道。
沈亦舟和林砚舟一组,两人拿着木耙,你一下我一下,翻得不亦乐乎。可他们动作不熟练,翻出来的稻谷高低不平。“你们要顺着一个方向翻,力度要均匀!”村民们在一旁指导道。两人点点头,调整姿势,慢慢找到了窍门,翻出来的稻谷越来越整齐。
陈曦和苏医生则选择用木叉翻晒稻谷,她们轻轻挑起稻谷,再慢慢撒落,动作轻柔又优雅。“这样翻晒,稻谷能充分接触阳光,晒干得更快。”苏医生说道。周教授和赵村长则在一旁检查稻谷的干燥程度,时不时用手抓起一把稻谷,放在手中揉搓,感受稻谷的湿度。
翻晒完稻谷,众人又玩起了“扬谷”的游戏。村民们拿起木锨,把稻谷高高扬起,谷壳被风吹走,留下饱满的谷粒。“扬谷要顺着风向,这样谷壳才能被吹走,谷粒才能留下来。”张大哥示范着说道。
沈亦舟迫不及待地拿起木锨,试着扬谷。可他力气没掌握好,稻谷扬得太低,谷壳没被吹走,反而落在了自己身上。“沈老师,力气要大一点,扬得高一点!”村民们笑着说道。沈亦舟再次尝试,这次他用力扬起木锨,稻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谷壳被风吹得四散开来,饱满的谷粒落在了地上。“成功了!成功了!”他兴奋地跳了起来。
众人轮流尝试扬谷,晒谷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扬谷不仅是个技术活,还能锻炼身体,真有意思!”陈曦笑着说。周教授则感慨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割、晾晒,要经过无数道工序,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夕阳西下,晒谷场上的稻谷被晒得干透,散发出浓郁的谷香。众人帮着村民们把稻谷装进麻袋,看着一袋袋饱满的稻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余晖中返程:满载回忆与感悟
一天的农活体验结束了,众人身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满足与喜悦。他们提着自己采摘的蔬果、挖的红薯、剥的玉米,跟着村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
夕阳的余晖洒在田野上,映照出金色的光芒,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充满了宁静与祥和。“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不仅体验了农活,还感受到了村民们的淳朴与热情。”陈曦感慨道,“以前总在办公室里忙碌,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这次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不易。”
周教授点点头:“劳动是最美的修行,通过这次体验,我们更能理解村民们的辛苦,也更坚定了我们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以后我们要多开展这样的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热爱乡村、支持乡村发展。”
林砚舟说:“今天的农活体验也给了我很多设计灵感,比如稻谷的纹理、玉米的形状、红薯的色彩,都可以融入到非遗手作的设计中,让产品更具乡村特色。”
沈亦舟说:“我要把今天的体验分享到社交平台,让更多城里人了解农活的乐趣、乡村的美好,吸引更多人来乡村旅游、体验农活、购买非遗手作,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苏医生说:“看到村民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我很受感动。以后我会继续关注乡村的医疗健康,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赵村长笑着说:“欢迎你们以后常来乡村做客,常来体验农活,我们会把乡村建设得更美好,让你们每次来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余晖中,众人的身影渐渐远去,但田野上的欢声笑语、泥土的芬芳、丰收的喜悦,却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这场难得的农活体验,不仅是一次放松身心的休闲之旅,更是一次充满感悟与成长的心灵之旅。它让“忠犬联盟”的成员们更贴近乡村、更了解村民,也更坚定了他们用匠心守护非遗、用爱心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与热爱,继续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乡村焕发新生,让更多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