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小祖宗很是支持,长矛几个仿佛打了场胜仗一样高兴,他们原都怕小祖宗说他们不务正业呢。
“村长,我们一定好好干,不让小祖宗失望!”长矛眼神很是坚定,小祖宗这么支持他们,他们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来回报她。
其他人也是一样,眼神满是坚毅。
“好小子,加油啊!”苏港拍了拍他的肩膀,犹豫再三,还是说道:“不过你们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成了你们就是有功之人,不成就再来。”
他原本是不打算说这话的,村里人最需要的是激励,村里人好胜心都重,越激励他们,他们就越亢奋。
但小祖宗说了,他们还年轻,不要给他们那么大压力,他这才说的。
“村长,我们知道!”
回到家的苏港,嘴里哼着小曲,帮着张氏一块收拾东西。
张氏边叠着衣服边问,“今儿有啥高兴的事?”
“咱们村的后生,总算不再是和我们这辈人一样是榆木脑袋了。”
“咋说?”
“长矛提出要种蘑菇,而且小祖宗很看好。”
“是嘛?这还真是件大好事,也算帮小祖宗分担点了。”
“可不是嘛,原来这些专家来还是有好处的。”苏港第一次觉得林博士几个这么顺眼,如果不是他们这么一说,长矛也不会想到要种蘑菇。
将手里叠好的衣服递给他,让他放进衣柜,张氏这才说道:“肯定也有好处的 不然小祖宗咋会想要引进人才,教咱们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让咱们在和他们相处中学到其他东西。”
“媳妇,你也忒聪明了。”
“哼,那可不。”张氏骄傲的仰头。
这个样子,让苏港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张氏是家里最小的闺女,爹娘哥嫂都宠着,从小到大都透着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骄傲劲,这也是让苏港一见钟情的原因之一。
“看着我干啥,傻愣愣的。”
“我媳妇好看呗。”
“去,一把年纪了,还油嘴滑舌的。”
“嘿嘿嘿……”苏港只顾着傻笑,张氏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第二天,长矛几人说干就干,还能用东西早已经被堆到一边了,现在就需要把坍塌的碎泥土清理完,露出原本的地面,他们才好搭建简单的小屋。
原本村里人都以为他们是要建新房,可后面见他们用之前老房子塌了剩下还能用的砖石砌起了矮墙,觉得奇怪这才问他们这是要做什么?
“三叔公,我们是要搭个种植蘑菇的基地。”
“不建房子啦?”
“不建了,建了也是空着。”
“小祖宗知道你们做这事不?”
“知道啊,小祖宗可支持我们了。”
听他这么说,三叔公小声道,“长矛,我家老房子是现成的,能不能也种蘑菇?”
“三叔公,我们这是第一次种,我先攒攒经验,等成了在到你家种。”
“小祖宗都支持的事,肯定成。”他背着手,周围转了转,“还得重新搭屋子,你们直接去我家种得了。”
“三叔公,要是我们需要,一定第一个去您家种。”
“这还差不多。”
请走一个村民又来另一个问,后面全村都知道了长矛几人要种蘑菇。
一个质疑和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小祖宗都支持的事,他们当然也都支持。
种植蘑菇大业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村里人没少帮忙。
比如要把木头弄成木屑,都是村里力气比较大的村民给弄的。
而苏港正从公社回来,手上还拿着几封电报和信。
今天开会是各村要报告灾后村里的情况,苏港就简单说了几句,他们村是损失最小的,村民的情况就和平常没什么差别。
一回来他就去找苏希希,“小祖宗,有您的信和电报。”
“哦。”接过一看信上的字,苏希希就知道是她那对无良爹娘写来的。
打开一看,就是问她好不好,有没有受伤,村里怎么样之类的,就是不提带她去那个地方的事。
瘪了瘪嘴,“骗子!
随手将信递给苏港,这才看起电报。
三封电报,来自不同的三个地方,一份是沈建国发来的,他在京都军区闭关了几天 出来才知道他们这边地震了,就立马发了电报过来,还说给他们送来了物资,过几天就会到。
物资不只是沈建国准备的,还有机械厂里的技术员们准备的。
见他这么关心他们村,苏希希很高兴,这人没白交好。
第二份是田部长的,他现在在沪城,也是才听说他们这边地震,后面的话和沈建国差不多,只不过没说送了东西来,但说了要是有任何需要,就发电报给他。
看完她就放下了,他们村才不需要帮忙呢。
第三封苏希希看了好一会,这人她不熟啊,递给苏港,“小港,这是给你的吧。”
他刚看完老祖宗的信,有点想哭,见小祖宗又递来一封,眼泪生生憋了回去。
“小祖宗,这个川省的廖国栋同志人还挺好的,知道咱们受灾还专门慰问一声。”
苏希希点头,“是挺好的。”
明明只有几面之缘,也只是和苏港多聊过几句,这人就能舍得花钱发电报慰问,还说要给他们送东西,这太难得了。
“不过,小祖宗,他给咱们寄的是辣椒。”
“我不吃。”想到他们那边辣椒的辣度,苏希希不禁抖了抖,不是她能碰的。“你也准备些礼物,给他送去。广交会结束,他们可能也没能再吃到咱们这边的特产。”
“哎,小祖宗,我明白。”
说完廖国栋的事,苏港把话题转移到老祖宗身上。
“小祖宗,老祖宗他们怎么也知道咱们村地震了?”
“他们啥都知道,就是不回来,可坏了!”
“老祖宗他们这是在背后偷偷关心咱们啊。”
“又不能回来,关心有啥用。”
苏烈和宁紫已经快三年没回来了,苏希希还真是挺想他们的。
虽然梦里能见到,但是终究不是现实,而且村里人也想他们,这些她都知道。
只不过怕她伤心,平时都不敢说而已。
她爹娘也就写过两封信回来,信她看完后,都交给苏港处理,结果他们都放到祠堂供奉着,当她不知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