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
方明这句嘶哑却坚定的话,如同黑暗中点燃的火把,微弱,却顽强地照亮了幸存者们绝望的心。是啊,他们还活着,方舟的核心还在,文明的种子还未熄灭。这本身就是对抗这片规则混沌最有力的宣言!
在废墟上重建希望
“概念风暴”的创伤是巨大的。方明亲自巡视受损区域,看望伤员,指挥抢修。他没有丝毫颓废,反而将这次灾难视为一次残酷的“压力测试”,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新海”的严酷和自身的脆弱。
修复工作迅速展开,但这一次,方明的要求更加苛刻:
· 强化结构:所有修复和新建的设施,都必须能承受更高强度的规则冲击。工程师们从风暴残留的规则碎片中寻找灵感,尝试将不稳定的规则脉络编织进方舟的结构中,增加其“韧性”。
· 冗余设计:关键系统,尤其是能源和护盾,必须建立多重备份和快速切换机制。不能再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单一来源。
· 效率提升:捕捞单位被重新设计和优化,借鉴了风暴中观察到的规则流动规律,捕捞效率相比之前提升了近一倍。
方明就像最精明的掌柜,在店铺被砸后,不仅忙着修复,更在筹划着如何把店铺建得更坚固,生意做得更红火。每一次捕捞器成功捕获浮萍,每一次能量读数微弱上升,都是对这“希望”二字最踏实的注脚。
“晶壳族”的再临与契约
就在方舟的修复初现成效,能源储备艰难地恢复到风暴前水平时,那位曾经的“客人”——“晶壳族”,再次出现了。
它依旧悬浮在安全距离外,壳上的光彩平稳流转,似乎并未受到之前风暴的太大影响。它的精神波动传来,带着一丝探究:“陌生的漂流者,你们……比预想中坚韧。风暴未能将你们抹去。”
方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展示价值、建立更稳定关系的机会!
他通过“灵语族”回应,语气不卑不亢:“生存,是我们的本能。我们不仅能在风暴中存活,还能从中学习,变得更强。”
他示意展示方舟外壳上那些新编织的、蕴含着一丝风暴规则痕迹的加固结构,以及效率更高的新型捕捞器。
晶壳族的精神波动出现了明显的兴趣。“学习与适应……是宝贵的特质。”它传递信息,“我们观察到,你们似乎缺乏……长期规划?总是在‘海面’随波逐流,应对危机。”
它的话点中了同盟目前的困境——缺乏一个真正的、安全的根据地。
“我们确实需要一个‘锚点’。”方明坦诚道,“一个能让我们真正扎根,而不仅仅是漂浮的地方。”
晶壳族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最终,它提出了一个提议:
“我们可以提供一处‘规则浅滩’的坐标,那里规则相对稳定,且有小型‘规则涡流’,能提供稳定的浮萍来源。甚至……可以交易给你们更高级的‘聚能符纹’知识。”
“作为交换,”它的精神波动变得严肃,“我们需要你们承诺,在未来某个时刻,当我们族群需要时,提供你们那种独特的 ‘规则稳定技术’ 作为援助。并允许我们……有限度地研究你们方舟上那些奇特的规则应用。”
这是一个长期契约!晶壳族看中的,是同盟的潜力和独特的技术路线!
方明大脑飞速运转。提供坐标和知识,能解决他们迫在眉睫的生存基地问题。而未来的援助承诺和研究许可,虽然存在风险,但也意味着更紧密的联盟关系和持续的技术交流机会。
“可以。”方明果断回应,“但我们要求,坐标和知识必须先行支付。并且,研究必须在双方共同监督下进行,不得触及我们的核心机密与成员安全。”
经过一番意念层面的讨价还价,一份基于精神共识和规则见证的 “晶壳契约” 就此达成!
当晶壳族将蕴含着坐标和“初级聚能符纹”完整蓝图的信息流传递过来时,方明知道,他们终于在这片绝望之海上,抓住了一块坚实的浮木。
希望,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为了具体的坐标、先进的知识和一个潜在的盟友。
“全舰注意!”方明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方舟,带着久违的昂扬,“目标——‘规则浅滩’!我们要去那里,建立我们在这片‘新海’的第一个家!”
方舟调整方向,向着希望指引的坐标,开始了新的航行。他们的摊位,即将拥有一个固定的门面,而他们的生意,也必将迎来新的篇章。
(方明以坚韧赢得“晶壳族”尊重,达成长期契约,获得稳定据点坐标与高效能源技术。同盟绝境逢生,希望化为具体行动,向着建立“新海”家园迈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