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苏晴的“医疗备战”
医疗站的窗户刚透进微光,苏晴就背着药箱出了门。管委会会议上林野那句“联邦随时可能机甲突袭”像块石头压在她心头——真打起来,伤员肯定少不了,岗哨塔离医疗站远,等医护员跑过去,说不定就晚了。
她先回医疗站翻出所有急救包,拆开清点:纱布、碘伏、止血带、消炎药片,还有从旧医院拾来的几包止血粉。一共25个急救包,她分成10份,每份里额外塞了两卷绷带和一支止痛针——岗哨塔有10个,正好每个塔放一份。
“小艾,你跟我去送急救包。”苏晴叫上刚培训没多久的平民医护员小艾,两人扛着布包往防御墙走。岗哨塔上的守卫队员看到她们来,有点惊讶:“苏医生,这是?”
“给你们送急救包,放在岗哨塔最显眼的地方。”苏晴踩着梯子爬上塔,把急救包放在了望台的木箱里,又指着包上的标签,“红色标签是止血带,蓝色是消炎药,要是受伤了,先绑止血带再上药,记得喊医疗站,我们五分钟内到。”
送完10个岗哨塔的急救包,刚回医疗站,苏晴又拿着名单去居住区——她早就挑了20个手脚麻利的居民,有年轻媳妇,有以前在工地干过活的壮小伙,打算培训成“战场医护员”。
“大家别紧张,不是让你们去打仗,是教你们怎么救自己人。”苏晴把人带到医疗站的空地上,地上摆着用布做的“伤员模型”,还有几副用铁丝和旧铁片做的简易止血钳。她拿起止血钳,演示着夹在“伤口”上:“要是有人中了枪,先找干净的布按住伤口,再用这个止血钳夹着血管,别太用力,免得夹坏组织。”
居民们学得认真,有个叫阿强的小伙,以前跟着拾荒队受过伤,上手特别快,很快就学会了包扎和搬运伤员。苏晴看着他把“伤员”从地上小心翼翼地抱起来,按她教的“托颈、扶背、抬腿”姿势放平稳,忍不住点头:“对,就是这样,真到了战场上,动作要快,还要稳,别让伤员二次受伤。”
连着三天,苏晴每天都带着20名医护员训练。从最基础的伤口清洗,到怎么在炮火声中判断伤情,再到如何把伤员从防御墙下拖到安全地带,她手把手教,嗓子都喊哑了,却没歇过一会儿。小艾看她累得直揉腰,劝她:“苏姐,歇会儿吧,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
“不行。”苏晴摇摇头,拿起一支止痛针,往“伤员模型”的胳膊上扎——其实是空针,她在练怎么快速找静脉,“真打起来,一秒钟都耽误不起,多练一遍,就能多救一个人。”
这天晚上,医疗站的灯亮到后半夜。苏晴坐在桌前,打开一个巴掌大的帆布包——这是她特意给林野准备的单兵急救包,比岗哨塔的急救包更精致,里面除了消炎药、止痛针,还有一小瓶她自己提炼的草药膏,能治烫伤和划伤。她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条,用铅笔在上面写:“别冲在最前面,安全区需要你。”想了想,又在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才把纸条叠好,放进急救包的最底层。
第二天一早,苏晴拿着急救包去找林野。林野正在防御墙看电磁脉冲炮的能量储备,看到她来,笑着迎上来:“苏医生,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是不是医疗站缺什么了?”
“不是,给你送个东西。”苏晴把急救包递过去,有点不好意思地别过脸,“你要是……真要上战场,记得带着这个,里面的药我都标了用法。”
林野接过急救包,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的药品摆得整整齐齐,最底层的纸条露出来一角。他抽出来展开,看到上面的字,还有那个小小的笑脸,心里一下子暖了半截——这些天他忙着备战,没少忽略她,没想到她却记着自己的安全。
“放心吧,我不会冲在最前面。”林野把纸条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又把急救包挂在腰上,拍了拍,“有你这个急救包,还有电磁脉冲炮,就算联邦来了,我也能平平安安回来。”
苏晴看着他把急救包挂好,心里踏实了不少,却还是忍不住叮嘱:“电磁脉冲炮再厉害,也得注意安全,别硬碰硬。”
“知道了。”林野笑着点头,看着她眼底的红血丝,忍不住伸手帮她拂了拂额前的碎发,“你也别太累了,医疗站和医护员都靠你,你要是倒下了,我们可怎么办?”
苏晴的脸一下子红了,赶紧后退一步:“我知道了,那我先回医疗站了,医护员还等着我训练呢。”说着,转身就往回跑,风吹起她的白大褂,像一只展翅的鸽子。
林野站在原地,摸着腰上的急救包,又摸了摸贴身口袋里的纸条,嘴角忍不住往上扬。他抬头看向医疗站的方向,那里的窗户敞开着,能看到里面忙碌的身影——苏晴正在给医护员们演示新的包扎方法,阳光洒在她身上,透着股温柔又坚定的光。
他知道,苏晴的医疗备战,和他的防御部署一样重要。有她在,有那20名训练有素的医护员在,就算真的有伤员,也能及时救治;有她写的纸条在,就算冲在战场最前面,他也有了要平安回来的理由。
风从北方吹过来,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林野心里的暖意。他攥紧腰上的急救包,转身往工业区走去——老陈还在等着他商量电磁脉冲炮的能量补充,他得尽快把禁区之行提上日程,把能量晶核带回来,让防御更稳,让苏晴,让所有居民,都能睡得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