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闹铃响了一次,俞非鸿立刻睁开眼睛,喝水后利落地起床洗漱穿衣。
画面一转,孙祺的住所出现在另一侧。
闹钟响起,他伸手熟练地关掉,随手丢在地上,翻身继续睡。
观众以为这就结束了,没想到被窝里又响起了铃声——原来他准备了不止一个闹钟。
看到这里,不少观众轻声笑了起来。
孙祺无奈,只好迷迷糊糊地爬下床。
镜头在两人之间切换:俞非鸿从容有序,还在跑步机上锻炼了一会儿;而孙祺头发凌乱,一边穿衣服一边刷牙,单脚跳着穿裤子,场面混乱又搞笑。
折腾了好一阵,两人各自走出家门。
俞非鸿昂首挺胸,面带自信的微笑;孙祺却满脸愁容,像是要参加葬礼一样。
---
京城,《假结婚》首映现场。
张利坐在影评人座位上,他几乎成了孙祺电影的“常驻影评人”。
这次本是他的休息日,但因对孙祺新片充满好奇,他主动向主编申请前来。
之前采访环节,孙祺简单讲了电影的创作背景。
而张利私下了解的情况,远比孙祺说的更详细。
虽然孙祺所说属实,但他并未提到整部电影从立项、写剧本、拍摄到后期剪辑,总共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在如今的电影行业,这样的制作周期几乎难以想象,甚至显得有些仓促。
不能拿八十年代港片的快速制作做比较——那是无序市场下的产物。
即便偶尔有导演在短时间内拍出好作品,但从整体来看,当时的港片普遍存在质量粗糙、模仿抄袭的问题。
一部热门电影火了之后,往往不到一个月就会有十几部同类型影片蜂拥而至。
虽然能短期赚钱,但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对整个电影市场和观众都造成了伤害。
九十年代末,港产片的迅速衰退,与这种粗制滥造的跟风模式密切相关。
因此,他认为孙祺这个年轻人有些急躁。
年轻、有才华——这没错。
凭借《无名之辈》,孙祺在他心中已是优秀导演。
但导演应该对作品和观众保持最基本的尊重,不能这么随意地把电影搬上银幕。
他担心孙祺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被金钱、名气和媒体捧得失去方向。
张利对孙祺有惜才之心。
虽未见面,他实在不愿看到这位华夏影坛的青年才俊走偏。
今天他带着审视的态度来,就是想找出这部电影的缺点和不足。
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提醒孙祺,让他回到正轨,永远记得初心,对电影艺术和观众怀有敬畏。
然而,影片播放到现在,张利的笔记本上依然空白。
即使以最挑剔的眼光看,他也不得不承认孙祺的导演天赋。
仅用几个简洁的镜头,便将男女主角的性格差异、生活状态和成长背景生动展现出来。
剧情继续发展。
俞非鸿出门直接打车,在车上就开始查看工作资料。
孙祺背着包一路小跑,好不容易挤上人满为患的公交车。
拥挤到什么程度?孙祺根本不用扶,车子一动一停,他只是轻微晃动,脸上写满习惯。
下车后又是一路狂奔。
先在楼下买了两杯咖啡,然后冲进传媒大厦,在电梯门关上的最后一刻侧身挤了进去。
观众已经明白:孙祺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虽然穿着西装看起来体面,但实际上生活普通,每天都要狼狈地挤公交。
而俞非鸿下车后,从容不迫地走进公司,始终挺直腰板,步伐稳健。
她把包随意地挎在手臂上,高马尾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高跟鞋发出规律的“哒哒”声。
前台看到她来了,立刻低下头,不敢抬头,悄悄在公司群里发了三个字:
“她来了!”
这三个字仿佛惊雷,瞬间让整个办公室陷入混乱。
吃早饭的人赶紧咽下最后一口,把剩下的全都扔掉;看报纸的立刻收起报纸,挺直身子,假装认真工作;聚在一起聊天的也马上散开,回到座位,拿起电话装模作样地谈业务。
这些细节说明,俞非鸿在公司里是个让人敬畏的存在,一个典型的“女魔头”上司。
当她走进办公室,看到满脸讨好神色的孙祺时,似乎早已预料到,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便直接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
孙祺急忙递上咖啡,一边汇报当天的工作安排。
原来,孙祺是俞非鸿的助理,是她的直属下属。
汇报完后,孙祺正准备离开,却因为咖啡味道不对被俞非鸿批评。
看着他低声下气的样子,显然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就连咖啡口味这种小事,她都不留情面,可见她对下属要求极严。
上午的工作结束后,俞非鸿被叫到总裁办公室。
“小俞,你也知道,我快退休了。
本来是想让你接我的位置,但股东们有意见。”
“为什么?我在所有副总中业绩最好,比第二名高出一倍。
我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我知道,但你今年35岁了,还没结婚吧?我们是家出版传媒公司,股东大多是作家和老派人士。
他们觉得女人应该先顾家再做事,认为未婚女性不适合担大任。”
“哼,一群守旧的人。”
“唉,我也无能为力。”
原来,俞非鸿是这家出版传媒公司的副总裁。
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上海打拼,全心投入工作。
本以为凭业绩可以接任总裁,没想到最终败给了股东们陈旧的想法。
“这件事真的没有转圜的余地吗?”
“小俞,我真的没办法。
除非你在这半年内找到对象结婚,我才能说服那些股东。”
这时,孙祺莽撞地推门进来,看到总裁和俞非鸿正在谈话,心里一紧,但还是硬着头皮开口。
“俞总,出版社打来电话了。
您之前说过,不管发生什么都要第一时间通知您。”孙祺越说声音越小,原本以为会挨骂,没想到事情却有了转机。
俞非鸿眯着眼睛看着这个不速之客,忽然灵光一闪。
她快步走过去,把手搭在孙祺肩膀上,假装亲昵地对总裁说道:“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其实早就认识了。
因为公司规定没公开,现在到了该结婚的年纪,我们打算年底前结婚。”说话间还不忘用眼神警告孙祺。
“呃……是的。”孙祺虽然不明白怎么回事,还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总裁听了非常高兴,也没有深究真假:“太好了!我等着喝你们的喜酒。”
至此,故事的核心矛盾浮出水面——俞非鸿为了争夺总裁位置,决定和孙祺假结婚。
回到办公室后,俞非鸿半威胁半劝说地说明了原委,但孙祺并没有答应。
冷静下来后,他想起老总裁半年后退休的消息,意识到自己现在掌握主动权,没必要为她的前途牺牲,于是坚决拒绝。
俞非鸿并不死心,下班后仍然跟着他劝说,最终亮出了底牌:承诺动用公司资源帮他出版小说。
这个条件立刻击中了孙祺的软肋——他忍受繁重的工作和严苛的上司,就是为了坚持作家的梦想。
之前投稿多次被俞非鸿驳回,如今这招可谓精准拿捏。
经过一番较量,孙祺勉强答应了。
但想到要娶一个比自己大七八岁、平时最讨厌的女上司,心里还是不舒服。
想到以往被压迫的经历,他突然恶念顿生,脱口而出:“现在,你可以问我愿不愿意娶你了。”
俞非鸿一愣:“什么愿不愿意娶我?”
她觉得不可思议,不明白孙祺到底想干什么。
孙祺没有就此罢休,看着她慌乱的样子,反而占了上风,半带威胁地说:
“你想和我结婚,那就得你来向我求婚。”
俞非鸿一听,觉得孙祺简直不通情理,但为了自己的事业,又不甘心放弃。
犹豫了一会儿,她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是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幕。
在魔都最繁华的商业街上,俞非鸿假装优雅地伸出手,搭在孙祺手上,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单膝跪地,向他求婚。
“你愿意娶我吗?”
“不愿意,你太勉强了,不够真诚,要有感情才行。”
孙祺一口回绝,此刻他已经完全掌控了局面。
俞非鸿咬紧牙关,却无计可施。
她狠下心来,调整好表情和情绪,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高处的孙祺,语气变得异常温柔:
“亲爱的,你愿意娶我吗?”
看着跪在地上的俞非鸿,孙祺心里狠狠出了一口恶气,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他装模作样地犹豫了一下,才勉强点头答应。
接下来就是筹备婚礼的事情。
结婚自然要邀请亲朋好友,尤其是孙祺这边亲戚多,肯定藏不住。
于是俞非鸿只好和孙祺一起坐飞机回内蒙古老家。
飞机上,两人第一次聊起各自的家庭。
听到俞非鸿说她的父母在她十五岁时意外去世,身边没有亲戚朋友,这些年一直独自生活,孙祺第一次对这位平时总是冷着脸、看起来不近人情的女上司生出一丝同情。
他也第一次意识到,像俞非鸿这样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可能难以理解、不够温柔,总是用强硬的外表保护自己,三十多岁还没结婚,甚至没谈过恋爱,生活中只有无尽的加班和冰冷的工作——可这又能怪得了她吗?
年少的经历让她不得不变得坚强,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残酷,这才造就了她现在的性格。
孙祺的家路途遥远,下了飞机还要开很久车。
但沿途与大都市截然不同的风景,渐渐吸引了俞非鸿的注意。
那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绿意盎然,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韭菜花。
在纯净的蓝天白云下,令人心旷神怡。
汽车翻过山岭,眼前出现一片广阔的牧场。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山坡下羊群如白云般移动,牛群悠闲地吃草,更远处还有骏马在自由奔跑。
“到家了。”
“在哪?”
“就是这里。”
俞非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电影剧情在此处出现重大转折——那个每天挤公交、在繁华都市中辛苦打拼的年轻人,竟然是富家子弟。
家里拥有万亩牧场,养着上万头牛羊,雇佣上百名工人,资产过亿。
坐在现场的张利看到这个设定,也不禁点头认可。
原本的上下级关系瞬间逆转,变成了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
虽然设定有些老套,但确实令人意外。
因为后续剧情需要,此处对电影内容介绍较多,其他影片不会如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