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汉宫,
鲍德温和一众军政高层汇聚一堂,
身边的秘书将一封又一封加急密电摆放在众人眼中。
放眼望去几乎都是中东方面的报告,
短短一周时间,
几乎全部的中东国家同时叛乱,沙特、伊拉克发表了支持约旦叛乱武装的声明,并声称将和入侵中东的地区的犹裔对抗到底。
本来就不老实的伊朗也借此机会,向他们施压。
要知道整个英国的石油多数供给都来自伊拉克和伊朗,这两个国家叛乱,英国将会丢掉所有的石油市场。
而其他的是法国方面传来的吧消息,
民族矛盾同样影响了法国,
叙利亚、黎巴嫩等一众法国殖民地也开始大规模叛乱,发来电报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申请英国中东方面军的协助。
请求他们提供武力支援,
压下这股席卷中东的叛乱浪潮。
鲍德温问道:
“大家谈谈吧,中东方面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是后退一步,还是....前进一步。”
见没人开口,众人都低头沉默。
鲍德温将视线撇向,被他从政治荒漠中提拔上来的丘吉尔。
正叼着烟斗,织着毛衣的丘吉尔感受对方投来的目光,一如既往重复着自己的观点:
“当然要打!我当初就不同意,放弃沙特和伊拉克的控制权!现在的情况毫无意义佐证了我的观点。”
“软弱只会失去殖民地的控制权!现在我们有机会拿回来,如果选择谈和,那群阿拉伯人只会更加肆无忌惮,直到让我们完全失去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张伯伦不屑一顾的摇摇头,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经济调查报告:
“首相先生,我要提醒您,现在国内的经济极其不稳定,一场战争很可能让本就脆弱的经济走向崩塌。”
“我觉得只需要小规模的军事冲突才是可接受的范围,战争是会死人的。”
听到这句话,
丘吉尔拿起烟斗往桌上一甩:
“经济,经济,你怎么就知道经济,开展那些军工厂不就可以运转吗?不就能救助大量的失业人群吗?”
“死人很正常,但如果因为惧怕而放弃,那我们将永远无法获得现在在中东的地位,将失去一大块市场!”
几个倾向于张伯伦的政客,反驳道:
“你是准备将国家变成军国吗?丘吉尔先生!”
“民众不会看着他们的孩子去中东战场上送死!和平仍然是主旋律!”
已经在政坛沉浮数年的丘吉尔,
自然比不上政坛红人张伯伦,双手环胸,一个劲的抽着闷烟。
只有零星几个渴望在中东战场上换到一份功绩的军官,帮他说着好话:
“丘吉尔先生说的也并无道理,我们如果不派遣部队,遏制这场叛乱,其他殖民地会这么看?会不会也闹着想要独立,想要更多自主条件?”
“这是不列颠不能接受的!”
两种态度在会议室中对抗,而后又不约同的将视线汇聚在鲍德温脸上。
撑着头思考的鲍德温,犹豫片刻后将视线挪到了丘吉尔一边:
“我赞同丘吉尔先生的观点,军部能筹集多少部队?”
见首相认可自己的观点,丘吉尔脸上闪过一丝诧异。
“五个师足够,放心首相先生,就阿拉伯人那点部队完全不值一提,他们的军事理论还停留在马背和钢刀上,我们几个月就能从沙特一路打到伊拉克!”
“重新夺回我们失去的土地!”
鲍德温点点头道:
“转告法国外交部,请求联合行动,会就开到这吧,明天早上我需要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最好能在两个月内解决中东问题的作战计划。”
首相拍板,
张伯伦一派的缓和派,也无话可说,将劝阻和问题收进了肚子,摇头远去,只留下张伯伦一脸不解的盯着鲍德温问道:
“首相先生,我搞不懂您为什么要认同丘吉尔那个疯子的建议,现在的经济情况我们不应该在中东方面浪费宝贵的资源。”
鲍德温摇摇头道:
“你不懂张伯伦,印度前不久也爆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我们和上下议员的政客都普遍认为,印度部分独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张伯伦还是不明白印度问题和中东问题有什么关联,
既然不列颠已经逐步失去了对殖民地的统治,那不就更应该后退半步,换经济上的稳定吗?现在出兵不就是昏招?
睹见张伯伦的疑惑,鲍德温解释道:
“该怎么谈、给出多大的自主权可不能凭借口头上的功夫,世界都在看着我们怎么处理中东问题,后退其他问题也要后退,各个殖民地会以为我们失去了军事优势,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毁灭性的。”
“法国人会认为我们疲软无力,会不受压制想要凑过来抢肉,其他殖民地会想要更多,进而导致我们失去殖民地内循环市场,加剧经济危机。”
“这是政府不能接受的,所以这场战必须要打,但也要打的很快!我们拖不下去,舆论也拖不下去。”
虽然不认可对方的观点,但张伯伦还是点点头。
他知道对方能特意留下来和自己说这些,
就代表鲍德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来培养,光是这种态度,就让他于情于理都生不起反驳的想法:
“好吧首相先生,我去和法国人谈谈他们的想法。”
.....
另一边,
法国爱丽舍宫,
中东的作战计划和加大马奇诺防线投资计划一并得到通过。
不同于英国的争论,
两项决议都通过的很快。
只有一个人闷闷不乐,那就是,提出增加装甲部队预算,却未能得到通过的戴高乐。
望着那些还在研究阵地战、全线火力优势战的老顽固。
戴高乐只感觉一阵无奈,
军中几乎没有人在意德国是怎么打到华沙的,只是将问题一昧归结在德国偷袭占得先机,和波兰的防范不足。
但只有他知道,
那场几乎被人遗忘的军事冲突,是德意志大规模机动部队的首秀,也是机动装甲部队才是时代潮流的最好证明。
只可惜,
他的权力有限,终究还是不能像德意志一样大刀阔斧,将军队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点上一根烟,
戴高乐婉拒了邀请他一并制定中东作战计划的请求,走出军事会议室的大门喃喃道:
“一步慢,步步慢啊,希望马奇诺防线的铜墙铁壁,能防住盘旋在天空的黑鹰吧。”
(二战会有别担心,注明一下,其实这个时期是英国是工党执政,也就是联合政府时期,这里鲍德温继续担任首相算是一点小变动,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中东过完是德奥捷合并,后续是苏乌的兄弟阋墙,再然后是学院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