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的声音温柔而睿智,“真正的姐妹,应该是两棵并肩而立的树,根系在地下紧紧相连,相互支撑,但枝叶却各自伸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你可以为我遮风挡雨,但我不能永远活在你的树荫下。
我必须自己扎根,自己汲取养分,自己去迎接阳光和风雨。”
“这次高考,就是我自己扎根的过程。
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必须由我自己独立完成。
同样,你的Imo,你的863项目,你的未来,也需要你毫无牵挂地、独立地去闯荡,去飞得更高更远。”
苏念的话,像一道光,劈开了苏想心中浓重的迷雾。
她一直以为,拼命努力,成为姐姐的依靠,就是对姐姐最好的报答。
直到此刻,她才明白,真正的爱和扶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是鼓励对方拥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人生。
“姐……”
苏想的声音哽咽,泪水无声滑落,但这一次,不再是彷徨和焦虑,而是被理解、被点燃的感动。
“去吧,想想!”
苏念最后说道,语气充满了鼓励和期盼,“去参加封闭集训,去世界赛场上,为我们国家,也为你自己,拿下那块金牌!
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按时吃药,调整状态。
我们约定好,你在世界赛场上传回捷报,我在高考考场上不负韶华。好吗?”
“好!”
苏想用力地点头,仿佛姐姐能看到一样,“姐,你一定能行!我们都能行!”
挂断电话,苏想擦干眼泪,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姐姐的“独立论”,像一声清亮的号角,吹散了她所有的犹豫和负累。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躲在姐姐光环下,或拼命想要背负姐姐人生的妹妹。
她们是两棵独立的树,各自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第二天,苏想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陈知行、周炽和李泽川。
“我参加封闭集训。”
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
“姐姐说得对,我们有各自必须独立的战场。”
周炽重重松了口气,用力拍了拍苏想的肩膀:“这就对了!想想!苏念姐牛逼!你也牛逼!”
李泽川挑眉,露出一个“早该如此”的表情,顺手丢给苏想一小盒包装精致的进口巧克力:
“补充点能量,别到时候在集训基地饿瘦了。”
陈知行看着她,目光深邃,其中蕴含着不易察觉的欣赏和一丝……更为复杂的情感。
他点了点头:
“好。
家里那边,我会让我母亲帮忙留意一下协和专家的号,如果有必要,可以安排远程会诊,确保苏念姐得到最好的医疗支持。”
伙伴们无条件的支持,和姐姐充满智慧的鼓励,让苏想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国家奥数集训基地,坐落于远离京城喧嚣的西山脚下。
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却也纪律森严,与外界通讯几乎断绝。
最后一次封闭式强化集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拉开了帷幕。
剩下的六名队员,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魔鬼训练,直到出征世界赛。
训练强度极大,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全部时间都泡在题海里、研讨室里。
教练组请来了国内顶尖的数学家、往届金牌得主进行指导和分享,训练内容涵盖了Imo所有可能出现的题型和难度极限。
压力无处不在。
然而,这一次,苏想的心境与以往截然不同。
姐姐的鼓励如同护身符,让她内心充满了安定和力量。
她不再为无法兼顾家庭而焦虑,也不再过于在意秦屿那审视的目光。
她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智慧的淬炼中。
她的表现,也越发稳定和出色。
无论是个人解题还是团队协作,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创造力和稳定性。
那种将不同数学领域融会贯通的独特风格,在高压环境下,反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连总教练都在私下里称赞:
“苏想这个队员,心理素质极佳,关键时刻能顶得住,而且思维活跃,是不可多得的全面型选手。”
秦屿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他注意到,苏想似乎摆脱了某种无形的束缚,眼神比以前更加坚定明亮,解题时那种专注和自信,甚至隐隐给他带来了一种压迫感。
他原本以为,得知姐姐病重高考受阻,苏想会心神不宁,状态下滑。
他甚至准备好了在她表现不佳时,用更“客观”的语言指出问题,巩固自己在团队内的绝对权威。
然而,苏想没有给他任何机会。
她不仅没有状态下滑,反而像是挣脱了枷锁的雏鹰,飞得更高更稳。
这种超出掌控的感觉,让秦屿非常不适,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苏想,作为队友,更具价值,也……更难以忽视。
在一次关于几何变换的深度研讨中,苏想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猜想,将拓扑学的同伦思想引入了欧式几何的证明中。
这个想法过于超前,连教练都持保留态度。
周炽听得两眼放光,觉得酷毙了。
陈知行则在谨慎地评估其可行性。
秦屿几乎是本能地想要反驳,用他那一套严谨公理体系去驳斥这种“异想天开”。
但话到嘴边,他看着苏想那双清澈、自信、毫无畏惧的眼睛,竟然顿住了。
他想起了她上次的反击,想起了她在终极模拟危机中的关键作用。
一种莫名的、连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情绪,阻止了他习惯性的否定。
他沉默了几秒,最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个思路……很大胆。需要非常严格的论证来支撑。”
没有嘲讽,没有贬低,甚至没有明确的反对。
这对他而言,几乎是破天荒的。
苏想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我会尝试完善证明过程。”
研讨结束后,秦屿独自一人留在空荡荡的教室,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眉头紧锁。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苏想了。
她的坚韧,她的才华,她那种在逆境中反而愈发璀璨的特质,都与他认知中的“寒门天才”,或者说,他怀疑的“作弊者”,形象格格不入。
难道……自己一直以来,都错估了她?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藤蔓一样开始在他心中滋生。
他第一次开始真正地、不带偏见地审视苏想这个人,而不是仅仅将她视为一个需要被管理和利用的“变量”。
而这种审视,带来的是一种更加复杂难言的情绪。
有忌惮,有不解,或许……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强烈吸引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