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冬竹趣约:篾筑爬犁,雪载欢歌
一、教室雪影里的“爬犁筹备”
腊月的雪粒子敲打着窗玻璃时,小宇正趴在课桌上翻老陈爷爷给的竹爬犁图谱。纸页上,三角形的爬犁底座旁标着“要够滑,能载两人”,还画了圈着棉绳的扶手,“上次跟阿明约好冬天编雪爬犁,咱们得用老竹做底板,再裹层桐油才防雪水!”
朵朵抱着一捆晒得干透的竹篾走进来,指尖还沾着没拍掉的棉絮:“我跟妈妈学了棉垫的缝法,到时候把棉垫铺在爬犁上,坐上去不冻屁股。”女生们立刻围过来,有的对着图谱研究“交叉编法”加固爬犁边,有的提议在扶手绳上编个小绒球,“雪地里白花花的,绒球晃着才显眼!”
杨老师笑着把阿瑶发来的视频投在屏幕上——视频里,阿明和伙伴们在雪地里清出一片空地,旁边堆着裹着草绳的粗竹杆,阿明举着冻红的手对着镜头喊:“我们把老竹砍好了,就等你们来一起编爬犁!”这话让孩子们更起劲了,小虎把上次从山里带的竹节打磨成小铃铛,“挂在爬犁上,滑起来叮铃响,像雪地里的音乐!”
二、踏雪进山的“竹趣满途”
进山那天,天地间一片雪白,孩子们背着竹爬犁零件和棉垫,坐在大巴上看窗外的竹林裹着雪霜。小宇把编了一半的爬犁底板抱在怀里,“等会儿见到阿明,咱们先把底板拼好,再缝棉垫,下午就能在雪地里滑!”朵朵则把装着桐油和刷子的布包塞进背包,“阿瑶说雪水会渗进竹缝,刷上桐油就不怕了。”
大巴刚停在村口,就看到阿明和伙伴们举着系着红绒绳的竹枝,站在雪地里挥手。阿明跑过来,手里提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红薯,“这是灶上刚焖的,暖乎乎的,咱们编完爬犁就吃!”小宇立刻把爬犁图谱递给阿明,“快看看底板的角度,咱们一起调调,让它滑得更顺!”
跟着阿明往雪地空地走,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响,阿瑶的老师和村民们拿着磨好的竹钉等候:“这是村里老人用砂纸磨了好几遍的,钉头不尖,不会扎手。”朵朵接过竹钉,发现竹钉尾端刻着小小的雪花纹,忍不住笑了:“这跟我缝在棉垫上的雪花图案正好配!”
到了空地边,孩子们惊喜地发现,雪地上已经摆好了垫着木板的工作台,阿明拉着小虎的手往工作台跑:“咱们先把爬犁底座架起来,再编边栏,很快就能好!”
三、雪地竹犁的“欢滑时光”
当天下午,两校的孩子围在工作台旁编雪爬犁。小宇教阿明用“交叉编法”编爬犁边栏,竹篾在两人冻红的指尖翻飞;阿明教小宇给底板刷桐油,“要顺着竹纹刷,油才渗得匀!”朵朵和阿瑶把棉垫缝在爬犁座位上,棉絮的软暖混着竹香,飘在冷丝丝的空气里。
老陈爷爷在旁边帮着调整爬犁角度,时不时指点孩子们加固扶手:“扶手要绑得紧点,不然滑的时候会晃。”孩子们越编越熟练,有的在爬犁边栏上编出彼此的名字,有的把红绒球系在扶手绳上。阿瑶缝棉垫时,突然用彩线绣了个小太阳:“这是送给朵朵的,像上次她送我的桂花书签一样,看着就暖和!”
傍晚时分,竹雪爬犁终于编好了。孩子们合力把爬犁推到雪坡上,刚煮好的红薯装在保温竹篮里,放在坡边。阿明拿起一个热红薯递给小宇,甜香混着热气冒出来,孩子们轮流坐在爬犁上往下滑,雪沫子溅在身上也不介意,笑着喊着比谁滑得远。小宇突然说:“等春天来了,咱们用竹篾编个小竹筏,在山里的溪水上漂,肯定有意思!”阿明立刻点头:“到时候我去溪边看水流,咱们找最稳的竹料!”
夕阳把雪地染成淡金,爬犁上的小铃铛偶尔叮铃响,风声裹着欢笑声飘远。这架带着棉垫和铃铛的竹爬犁,不仅载着冬日的乐趣,更把城乡孩子的新约定,刻在了结着霜花的竹篾上,等待着春日的竹筏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