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 ——!”
市区 “清溪家园” 小区的 18 楼,晓梅和周凯的婚房里却热气腾腾 —— 装修工人正拿着滚筒,给客厅墙面刷浅灰色乳胶漆,淡淡的涂料味混着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倒也不算刺鼻。赵秀兰穿着件旧棉袄,袖子挽到小臂,手里捏着块砂纸,正蹲在卧室墙角,仔细打磨着衣柜的边角,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却半点不敢马虎。
“王师傅,乳胶漆再调浅一点,就按晓梅手机里存的色卡来,别太深了。” 赵秀兰直起腰,对着刷墙的工人喊。她手里攥着张打印出来的色卡,上面标着 “浅灰 - 03”,是晓梅和周凯一起选的 —— 既耐脏又显空间大,比深灰亮堂,比白色耐脏,正合小两口的心意。
工人笑着应道:“秀兰姐放心,这是第三遍调了,保准跟色卡一样!” 说着就往涂料桶里加了点白色颜料,搅拌均匀后,在墙上试刷了一小块,浅灰色的墙面在暖光灯下,果然显得客厅格外宽敞,没有一点压抑感。
晓梅和周凯提着刚买的窗帘布走进来,看见墙面的颜色,眼睛都亮了:“妈,这颜色太好看了!比我们想象中还显大!” 晓梅放下窗帘布,伸手摸了摸刚刷好的墙面,手感细腻无颗粒,忍不住感叹:“还是妈您细心,要是让我们自己来,肯定想不到要试刷这么多次。”
周凯也跟着点头,手里还提着个工具箱:“叔说衣柜的合页要选 304 不锈钢的,我从建业哥的五金店拿了几副,比市面上的厚实,用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 他打开工具箱,里面的合页泛着金属的光泽,边缘打磨得光滑无毛刺 —— 这是建业特意留的好货,知道是晓梅的婚房用,还特意打了八折。
赵秀兰接过合页,用手掂了掂,满意地说:“还是建业有心,这合页确实好。等会儿装衣柜的时候,让王师傅多上两个螺丝,结实!” 她始终记着林老太的话:“装修不用豪华,但得实在,住着省心,日子才能安稳。” 所以从选料到监工,每一步都亲力亲为,生怕有半点马虎。
正说着,门口传来 “咚咚” 的敲门声,赵秀兰开门一看,是张婶,手里拎着个布包,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秀兰啊,听说晓梅的婚房在装修,我来看看,顺便给你们送点刚煮的红薯。”
赵秀兰笑着接过红薯,把人让进来:“快进来坐,刚刷完墙,有点乱。” 张婶走进客厅,眼睛像扫描仪似的扫了一圈,落在刚刷好的墙面上,撇了撇嘴:“这颜色也太素了,跟没刷似的。我侄女的婚房,刷的是香槟金,那才叫洋气,来客了都夸好看。”
晓梅没接话,只是笑着把窗帘布展开:“张婶,这是我们选的窗帘,浅米色的,跟墙面搭着好看,还透光。” 张婶凑过去摸了摸,语气里带着挑剔:“这布料看着也一般,不是纯棉的吧?我侄女的窗帘,都是从杭州订的真丝料,摸着手感就不一样。”
赵秀兰给张婶倒了杯热水,语气温和却坚定:“我们选这布料,是因为它耐脏好洗,晓梅和周凯平时上班忙,哪有时间打理真丝窗帘?住着舒服、实用,比啥都强。”
张婶没接热水,反而走到卧室的衣柜旁,伸手摸了摸衣柜门板,眉头皱得更紧了:“秀兰,这板材看着也不像是进口的啊?我侄女用的都是德国进口板,一平方要八百多,你这板,看着也就三四百的档次,以后受潮了容易变形。”
衣柜是赵秀兰在本地工厂定制的,选的是 E0 级环保颗粒板,虽然不是进口的,但甲醛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价格也实惠,比进口板省了近两万。她笑着拿起一块边角料递给张婶:“张婶,你闻闻,这板材没一点异味,环保达标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天天住在这儿,健康比啥都强,至于进口不进口的,真没那么重要。”
张婶捏着边角料闻了闻,确实没异味,可心里还是不服气,又走到阳台,看见角落里的小书桌,忍不住又说:“这书桌也太小了吧?晓梅你平时办公,放个电脑都嫌挤,我侄女的书房,书桌比这大两倍,还带书柜,看着就气派。”
晓梅坐在书桌旁,比了比尺寸:“张婶,我平时也就偶尔在家处理点工作,这书桌够我用了。而且阳台光线好,在这里看书、办公都舒服,太大了反而占地方。” 她说着拿起桌上的小盆栽,是一盆多肉,是周凯特意买的,放在书桌旁正好点缀,“你看,这样摆着多温馨,要是书桌太大,反而显得拥挤。”
张婶被说得没话可接,只能端起热水抿了一口,眼神却还在屋里扫来扫去,想再挑点毛病。就在这时,装修工人王师傅突然喊起来:“秀兰姐,不好了!衣柜的侧板切错尺寸了,短了两厘米!”
赵秀兰心里一紧,赶紧走到卧室:“咋回事?不是给你标了尺寸吗?” 王师傅手里拿着块侧板,满脸愧疚:“刚才分心了,尺子没量准,切短了一点。要不我用腻子补补,再刷层漆,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张婶在旁边幸灾乐祸地说:“你看,我说便宜板材不行吧,这切错了更麻烦,要是进口板,师傅哪敢这么不小心?”
赵秀兰却没理会张婶的话,看着侧板摇了摇头:“不行,腻子补的不结实,以后用着容易裂。王师傅,麻烦你重新切一块,料钱我来出,咱不能对付,这是孩子们的婚房,得结实耐用。”
王师傅愣了一下,赶紧点头:“秀兰姐,您真是实在人!我这就去重新切,保证这次没错!” 周凯也走过来,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膀:“辛苦您了,慢着点来,不着急。”
张婶看着赵秀兰毫不犹豫地让重新做,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 她当年装修,工人把厨房的瓷砖贴歪了,她怕花钱,就让工人用美缝剂遮了遮,现在瓷砖早就空鼓了,却一直没敢修。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又咽了回去,只能看着赵秀兰和周凯一起帮着搬板材,心里满是复杂。
没过多久,林老太拄着拐杖,在建业和陈慧的搀扶下,提着一篮水果来了。林老太走进屋,看着浅灰色的客厅,笑着说:“这颜色好,亮堂又不刺眼,住着舒服。” 她走到卧室,看见工人正在重新切板材,也没怪工人,只是说:“慢着点切,别着急,好饭不怕晚,婚房装得仔细点,孩子们以后住着才安心。”
建业手里拿着包合页,递给周凯:“哥,这是我从五金店拿的静音合页,装衣柜门用,开关没声音,晚上起夜也不吵。” 陈慧也笑着说:“晓梅姐,我给你带了两盆绿萝,放在阳台和卧室,吸甲醛还好看,我在家养了半年了,好养活。”
晓梅接过绿萝,心里暖暖的:“谢谢建业哥,谢谢陈慧,你们太贴心了。” 她把绿萝放在阳台的窗台上,翠绿的叶子在浅灰色的墙面映衬下,显得格外有生机,整个屋子瞬间多了几分温馨。
张婶看着林家一家人忙前忙后,互相帮衬,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她想起自己装修时,丈夫不管事,女儿只会抱怨,最后装得四不像,还花了不少冤枉钱,再看看晓梅的婚房,虽然简约,却处处透着用心,每个人都为这房子付出心血,这种热闹又踏实的氛围,是她家里从来没有的。
傍晚的时候,张婶借口家里有事,匆匆走了。临走前,她看着晓梅和周凯一起收拾散落的工具,赵秀兰在厨房煮面条,林老太坐在客厅跟建业聊天,突然说了句:“秀兰,你们这房子装得挺好,住着肯定舒服。” 说完就快步走了,没等赵秀兰回应。
赵秀兰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 她知道,张婶终于放下了一点攀比,看到了这房子里的温馨。
晚饭就在装修现场吃的,大家围着折叠桌,吃着赵秀兰煮的西红柿鸡蛋面,配着林老太带来的咸菜,却吃得格外香。晓梅看着墙上的浅灰色乳胶漆,又看了看阳台的小书桌,笑着说:“以后我就在这儿看书,周凯在客厅看电视,周末妈来给我们做饭,想想就觉得幸福。”
周凯握着晓梅的手,眼神里满是憧憬:“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把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常回家看爸妈和奶奶。”
林建国虽然没来,却打了好几个电话,叮嘱赵秀兰 “别太累”“质量要把好关”,还说等装修完,要带全家来吃顿饭,算是给小两口暖房。
夜色渐浓,小区里的灯渐渐亮了起来。晓梅的婚房里,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浅灰色的墙面上,映着大家的笑脸,虽然还有些装修痕迹,却已经有了家的模样。没有豪华的吊顶,没有进口的板材,没有昂贵的家具,却处处透着用心和温馨 —— 这正是林家一直坚守的家风:不慕虚荣,实用为本,家人齐心,日子才能过得安稳又幸福。
赵秀兰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婚房不仅是晓梅和周凯的新家,更是林家家风的延续,以后小两口在这里过日子,会像他们一样,踏实、和睦、互相体谅,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而此刻的张婶,坐在自家冷清的客厅里,看着墙上歪歪扭扭的瓷砖,心里第一次后悔 —— 要是当年她不那么攀比,不那么贪便宜,家里也能像晓梅的婚房一样,温馨又踏实。她默默拿起手机,给女儿发了条消息:“周末回来,咱把厨房的瓷砖修修吧。” 或许,从这一刻开始,她也想试着,像林家一样,踏实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