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章不属于故事情节。

谈攻城、武器、盔甲的问题。

不谈主观,纯粹说物理差距。

作者是学历史的,难免下意识忽视个体知识差别,一写到战争战术,就有很多问号,一次性解释。

历史知道‘事’,不研究‘制器’。

下面诉述,不敢说专业,至少能帮一部分读者释疑。

一,弓箭特性

有的史料说,蒙古和后金弓箭,轻易可达百步。

短视频中,蒙古和后金弓箭射程不过二三十步。

相差这么大,谁对谁错呢?

答案是:都对(射法区别)。

抛射、吊射,可达百步。

平射、狙射,不超五十步。

这是真实数据。

茅元仪在武备志中,专门说过后金射法:今奴之射不如西虏(蒙古),大率西虏射两矢才得一耳,盖簇太重,不近不发,发亦迟钝…非五十步不射,盖其习俗,千年不变也。

木箭直射发飘,远击没准头,必须用重力保持箭矢稳定性。

对于明军软弓的射程,记载明确,没有区别,就是五六十步。

吊射、直射区别不大。

一个木弓,一个竹弓。

弓箭的材质,为何会造成射程和射法如此大的差别呢。

有个专业词,叫挠度。

体育比赛,标枪、射箭的时候,若镜头从后面或侧面跟随,能看到标枪、箭矢屁股在空中急速抖动来保持平衡(尾旋)。

竹箭可以抖,木箭没得抖。

纪效新书中说箭矢轨迹,木箭看中部,长箭(竹)看尾部,就是这个原因。

蒙古与后金的弓,材质是桑木、槐木、柘木、桦木与牛角制作的复合弓。

这种弓拉力大,弓弦行程短,箭矢出弦初速高,所以射程远,箭矢先借弹力克服重力上升,然后又借重力下降,造成杀伤。

若是平射,无法借用重力保持平衡,五十步以上,箭矢横滚,直接给对手送箭。

注意,这是直射最大有效射程,战场对杀,女真经常在二十步左右才开弓。

明朝的弓,无论是小稍弓、开元弓或者步兵用的重弓,都是竹身。

容易拉开,又叫软弓(软≠弱)。

明弓射程,不如秦汉唐宋。

木弓在明初沦为礼器,到中后期,长梢弓也退出明军装备。

物理特性、生产资料、战法、兵制等诸多因素决定,并非劣势。

1、竹箭圆头,省工省料,行程长,拉距大,箭矢初速低,决定它射程不会太远。

但常规箭矢的穿甲能力是木弓的3-5倍。

原因就是刚才那个词,挠度,类似现在的尾翼稳定穿甲弹。

木弓穿甲,需要更大更长的重箭,比明军的重,菱形箭头,更废铁料。

为了防止草原骑兵吊射的优势,车营是明军标配。

骑射若没有数量,完全是糟蹋。

骑兵若冲击营阵,必定被更多的明弓直瞄。

射程差别战时就抵消了。

对射不落下风。

2、箭矢区别。

材质原因,木箭必须有尾羽,竹箭并非必须。

风羽箭,宋朝的发明,明军的长箭。

就是在本该尾羽的部位开两道对称凹槽,借用涡流来保持旋转稳定。

效果取决于材质,竹箭有挠度,效果明显,木箭差别不大,且需要更长开槽。

风羽就是无羽,成本优势很大。

明军精锐的弓箭手(骑射)初期会装备尾羽箭,中后期就很少了。

天启二年,后金开始炼铁,换装铁甲后,明军穿甲优势下降,辽西很吃亏,天启四年,孙承宗曾令茅元仪和孙元化制作过穿甲重箭,靡费巨大,效果不好,射程太近。

崇祯元年,袁崇焕不死心,又令孙元化制作了一批,结果还是糟蹋。

弓箭物理能力就决定了。

3、木弓塑型时间总长18个月,竹弓塑型很快【还真没查到具体时间】。

明朝弓箭手占比,在史册中最大。

对弓箭的使用,明军只有一种用法——攒射。

大量弓箭手覆盖性密集射击,就是攒射。

软弓不仅容易拉开,还可以长时间保持开弓,方便集中覆盖。

木弓需要寻找材质,竹子却遍布南方。

生产资料如此。

4、快速成军——是明朝军械的硬标准。

明朝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力,同样一场战斗,明军消耗的箭矢,是北元的五倍。

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不缺兵源。

拥有更容易成军的火铳。

那弓箭手、车兵、刀盾兵,也必须与之匹配。

软弓必然成为制式装备。

5、软弓快速成军的关键:射法与射术。

明朝之前,中原与草原一样,培养一个弓箭手需要两年,会骑射至少需要三年。

使用竹弓后,弓箭手也就半年,到中后期更短,营兵经常训练一个月就上战场了。

战法决定明军不需要追求准度(竹弓也很难培养)。

对于弓箭的指法,世界上有两种:

一种叫蒙古指法,看起来好似拇指与食指‘捏’着发射(捏着不可能拉动,得拇指压弦发力),单指压弦,拇指需要戴扳指。

一种叫地中海指法,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夹’着发射,三指同时压弦,需要戴指套。

弓弦在脱离手指前,会产生向指尖的侧滑。

蒙古指法一指压弦,射速更快,准确性更高。

而地中海指法是三指,长短不一,侧滑更大,准确性下降。【现代复合弓两端平直,所以这个问题影响不大】

相应的,蒙古指法训练更难。

明军初期也是蒙古指法,战斗中逐渐发现没必要。

不需要人教,也不是欧洲长弓指法传过来的,武器决定指法。

扳指、指套与箭壶一样,是弓箭手的装备。

女真和蒙古戴扳指,成为贵族装饰品(这个读者熟悉)

6、明军骑射。

奔马使用步弓很不方便,明军当然有骑射武器。

开元弓就是明军骑射的装备。↘

开元弓为了适应骑射,缩短弓身,减小行程,增加弹性,尾端带钩子,战场上效果非常好。

抛开准度问题,蒙古和女真缴获开元弓,如获至宝。

这玩意好是好,就是更难制作、更贵、更复杂。

后期连骑兵都没有,骑射的弓手更难培养,也放弃了。

…………

木弓与竹弓,互相交换箭矢,应急没问题,但在战场,几乎无法通用箭矢。

木弓用竹箭,初速太高,弹力不均,易折断。

软弓用木箭,没法瞄准,箭头太重。

结果一样,空中打摆子,射程太近。

…………

二、甲胄区别。

全铁甲的士兵,在宋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蒙古甲,轻皮甲+轻铁甲。察哈尔之所以称为铁甲军,是他们在肩膀、胳膊、胸口,有一点铁条和铁皮。这样省料子,防护能力较差。

为了骑马方便,蒙古甲胄整体是‘筒状’,四肢缺少保护。

女真甲胄,简单概括:没有制式。

初期是复合皮甲、扎甲,均为士兵根据自己身材和习惯制作,很多士兵身上的甲是战斗过程中慢慢‘长大’,堆积起来十分笨重。

而且为了骑马方便,与蒙古甲更像,圆身子细胳膊。

萨尔浒、辽沈之后,缴获明军大量棉甲,拆减肩甲、裙甲、头盔,专注防护上身,所以很多史料能看到后金士兵细腿光脑,上身却是滚圆,粗狂笨重。

后金的甲胄乱七八糟,重,那是肯定重,但重不等于防护高。

一个伤口就死人的年代,全身甲太重要了,就算女真前胸是铜墙铁壁,四肢却很容易中箭受伤而亡。

天启六年,女真士兵变为皮甲与铁甲复合,更笨重了,坐立行走骑马都不方便,黄台吉登基后,把这时期打造的铠甲转给精锐巴牙喇,以后也没打造。

到崇祯十年,满清在铠甲上摸索三十年,最终还是认为明军棉甲更合适战斗,棉甲逐渐成为满清制式甲,满八旗换装,就是电视剧里常见的全身袍甲,铜钉细密,脑袋也遮严实了。

明军的制式甲一直是棉甲,标准甲七斤棉,反复捶打整形,兼具保暖,内衬铁片,外用铜钉固定,视觉效果看起来极像铁甲,只配给战兵。

明军棉甲对世界有广泛影响,不仅东亚朝鲜、后金、鞑靼、瓦剌跟随制作棉甲,大航海时代,西方人16世纪把棉甲带回欧罗巴,棉甲套板甲主件,解决舒适度、灵活度、保暖和板甲过重问题。

明金甲胄难分高下,绝对比鞑靼所谓的铁甲强,双方都极其鄙视鞑靼铁甲,后金缴获了两万多套铁甲,都被努尔哈赤拆了。

三,火器及射程。

鸟铳(火绳枪),标准射程可达60步,与软弓一致,但没有威力,有效射程根据装药和铅子,20-30步。

掣电铳(明朝版燧发枪),有效射程15-20步,射速是鸟铳的三倍,有点重。

鲁密铳(奥斯曼火绳枪改进),精良的鲁密铳有效射程达百步,比鸟铳重、大,材质、技艺精准度要求更高,造价更贵,难以制作,边军没有,只有神机营少量装备。

抬枪(并非小佛郎机),是从倭国学来的‘大鸟铳’,需要三人操作,发射霰弹‘方圆十步’,发射牛眼大小的铅弹,能达百步。

佛郎机炮,分大佛郎机、小佛郎机、马上佛郎机。

大佛朗机,拳头大铅弹,明军仿制的佛郎机炮比葡萄牙自用的重,最大射程三百步,有效射程二百步,大约300米,明军还从佛郎机上改进了一种鹰扬炮(鹰扬机),炮管加长,药室再次加厚,有效射程500米。

小佛郎机,鸡蛋大铅弹,射程差不多,重量小一号。

马上佛郎机(马背火铳),能力类同抬枪,与佛朗机炮一样,是字母铳,马背搭个架子,骑兵可以行进中发射(明军骑兵很少玩,同期的奥斯曼很流行这种打法),射程大约百步,极其考验字母铳密封性,若技艺较差、密封不好,射程直接缩水。

戚继光在蓟镇,车营配备最多的火器就是马背火铳,边军叫‘马炮、垛炮’(人不能抱着发射,后坐力太大,全是托架发射方式,塔防时候,作为床弩的补充)。

虎蹲炮,这玩意没标准,明初虎蹲炮就是单兵炮,抱着也能发射,射程五十步左右,边军墙上的炮也叫虎蹲炮,射程约一百五十步,李如松在援朝之役中攻打平壤用的重炮也是虎蹲炮,能把城墙轰塌。

还有大将军炮,大概类似重型虎蹲炮。

明军还有一种对付步卒的专用流星炮,喇叭敞口,超级霰弹枪,‘一炮糜烂三十步’。

葡萄牙为明朝铸造的红夷大炮(袁崇焕的宝贝),是当时射程最远的火炮,达1500米。

四、攻城问题。

这玩意也成问题了,还是第一次遇到。

作者前面发过的地图。

明朝内部全是“城”,边镇全是“堡”,女真全是“寨”。

攻城,不是“会不会”的问题。

是城、堡、寨的区别。

辽阳城墙三尺三,那就是10米,后金占据时降兵打开。

里面不开,没有器械,只能拽绳子,稍微有阻拦,就会大伤亡。

明朝边镇的军堡,石头墙为主,佐以了望、射击各台。

相对城池的线性防御,军堡是点防御,可以理解为密集塔防。

而寨呢,全是木墙。

不论寨有几道‘墙’,它就是木栅栏,防兽用的。

努尔哈赤起家的‘攻防战’,全是攀爬。

条件就是这样。

主角进辽阳是巧力,去萨尔浒随处可进,没有炸药也可以进,他是害怕伤亡,不是没法攻。

努尔哈赤把赫图阿拉修成军堡样子,别的部落就没辙。

叶赫靠近边镇,‘王城’有一部分石头墙,努尔哈赤攻寨就费劲了。

后金在天启六年才拥有攻城能力。

为进攻辽西,打造了楯车【没打错字】。

与明军的盾车区别非常明显。

明军的盾车载炮,防箭同时,还是炮台、射击口。

就是常规马车大小,战时可以展开。

女真的楯车很重,很大,至少是明军三倍大,分开运输,攻城组装。

为了防炮,楯车护板厚一尺,佛郎机和虎蹲炮对楯车没辙,铁弹打上去,直接弹上天。

女真兵躲后面靠近,车上带着梯子,是努尔哈赤针对明军打造的‘战车’。

宁远之战中,只有射程最远的红夷大炮能轰开楯车,这也导致后金又放弃昂贵笨重的楯车,老老实实学习明军,开始举梯攻城。

总之,明金双方的攻城能力,就是城、堡、寨的区别。

城防兵,堡防匪,寨防兽。

人数对比没意义。

藏书吧推荐阅读:乱世枭臣医将婿女帝太监最风流国破山河在带崽穿越奸臣一戟平三国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尘雾中的特工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仙人只想躺着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神武太医俏女帝矛盾难以调和大明帝国1627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刚封了侯,你告诉我天下大乱了?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远东新纪元1630穿越娶了秦香莲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风起刈羽我的谍战岁月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南疆少年走天下天下第一小厮三国:开局董卓入京,逼着我退位清泉明月低武世界开始起兵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清客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雁断胡天月锦衣行之吕敏传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北宋群英录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在下九千岁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大唐小郎中历史盘点:从王朝末年开始三国之袁术家臣白话三侠五义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时空手环:代号025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五姓嫡脉:躺赢大唐超神狂兵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藏书吧最新小说: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在造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