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的净利润,像一块滚烫的金砖,沉甸甸地压在炕桌上,也压在王龙飞和李强的心头。激动过后,是更现实的抉择——这钱,该怎么花?
煤油灯的光晕下,账本摊开,旁边是几张写满了潦草数字和计划的旧报纸。王龙飞捏着铅笔,眉头紧锁,李强捧着计算器,眼巴巴地看着他。
“钱不能捂手里生崽。”王龙飞开口,声音沉稳,“得让它转起来,生出更多的钱。但…也不能瞎转。”
他笔尖重重落在纸上,划出第一条线:“第一刀,砍向旧债。信用社那笔利息最高的设备贷,先还掉十万。利息压得人喘不过气,早还早轻松。”
计算器啪嗒一响,李强点头:“嗯!少还利息就是赚!”
“第二刀,”王龙飞笔尖移动,“砍向未来。应急储备金,留八万,雷打不动。天灾病害,市场波动,手里没现钱,一夜就能回到解放前。”
“该留!”李强附和,心里却抽了一下,眼睁睁看着数字又下去一截。
“第三刀,砍向根基。”王龙飞语气坚决,“生产必须升级!旧大棚推两亩,建新的!钢架结构,双层膜,卷帘机,滴灌系统…图纸我找农科院技术员看过了,预算…十二万。”
“十二万?!”李强倒吸一口凉气,“飞哥…这…这也太贵了!咱不能慢慢来吗?”
“慢不起。”王龙飞摇头,“旧棚费工费料,效益低。新棚省人工,控温好,产量品质上去,一两年就能回本。这钱,值!”
他不等李强反驳,继续往下:“新棚不光种菜,开春就育苗!黄瓜、番茄、辣椒苗!除了自用,多余的卖!又是一笔收入。育苗盘、基质、加温设备…预留两万。”
“还有,”他笔尖不停,“沙棘园、枣园空地,套种快生野菜,荠菜、马齿苋,见钱快,不耽误树苗生长。种子、简单工具,预留五千。”
“自己建标准化枣园的事,”他顿了顿,“地我看好了,村南头那五亩坡地,租金谈好了,先付一年。枣苗…买抗病丰产的嫁接苗,贵点,但见效快。前期投入…先预留三万。”
李强听着这一项项“预留”,手指在计算器上按得飞快,额头冒汗:“飞哥…这…这五十万…不够花啊!眼看就没了!”
“还没完。”王龙飞深吸一口气,“开春的种子、肥料、地膜、基础人工…垫本预留五万。不能等赚了钱再买,农时不等人。”
最后,他笔尖点了点:“剩下的钱…咱俩的工钱,按之前说好的数,补上。忙活一年,不能白干。”
计算器最终的数字,停留在了一个让两人都沉默的位置。五十万的利润,被分配得干干净净,甚至有些捉襟见肘。
“这…”李强看着那所剩无几的余额,哭丧着脸,“合着…忙活一年,挣了个热闹?钱呢?钱都花没了!”
“钱没花没。”王龙飞放下笔,目光沉静,“钱变成了更结实的大棚,变成了更好的枣苗,变成了开春的种子化肥,变成了能扛风险的储备金。它们还在,只是换了个方式陪咱过日子。”
他拍了拍那本写满计划的旧报纸:“强子,眼光得放长远。现在投下去,是为了往后能站着挣钱,不再被成本压弯了腰,被贷款追着跑。”
李强愣愣地看着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计划,又看了看王龙飞坚定沉稳的眼神,一咬牙:“成!飞哥!我听你的!赌了!咱就照这个干!”
希望,有时不是攥在手心里的钞票,而是撒进土里的种子,是建在地里的钢架,是写在纸上的蓝图。它需要你忍住眼前的诱惑,扛住投入的压力,把今天的利润,变成明天的根基。
这五十万,分量很重。因为它承载的,不再是一年的收成,而是未来的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