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刚漫过悦容坊新拓的铺面,阿福便将新做的海棠纹招牌挂在了门楣旁。朱红的木牌上,“悦容坊”三个金字衬着雕花,与府尹亲赐的“京中第一脂粉铺”匾额相映,刚挂好便引着街坊邻居围拢过来,连隔壁的绸缎庄掌柜都提着贺礼走了过来。
“苏姑娘,新铺面可真气派!往后咱们这条街,怕是要靠你这悦容坊更热闹了。”绸缎庄掌柜笑着递过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两匹上好的云锦,“一点心意,给你做脂膏盒用,也沾沾你的好名气。”
苏月连忙道谢,将众人迎进新铺面。店内比之前宽敞了一倍,左侧摆着三张梨花木柜台,分别放着玉露膏、蜜脂膏和花露膏,每个柜台后都站着学徒——林巧儿负责讲解脂膏用法,周灵儿帮客人测试肤质,新收的阿青则忙着给脂膏盒系上红绳。右侧隔出了一间雅座,摆着两张圆桌和几张椅子,桌上泡着蜂蜜水,供客人歇脚时饮用。
“苏姐姐,您看这样摆行吗?”林巧儿指着柜台上的脂膏盒,每个盒子旁都放着一小块试用品,方便客人试用,“我还把您画的肤质图贴在了墙上,客人一看就能知道自己适合哪种脂膏。”
苏月点点头,目光落在雅座旁的架子上——上面摆着几罐晒干的桃花和芦荟,是特意给客人展示的原材料,让大家知道悦容坊的脂膏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刚要说话,外间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柳氏提着食盒走进来,身后跟着沈夫人。
“苏妹妹,新铺开业,姐姐特意来道贺!”柳氏将食盒往桌上一放,里面是刚做的杏仁酪和桃花糕,“沈夫人听说你新铺开业,也想来看看,还说要给你介绍些江南的客人。”
沈夫人笑着点头,目光扫过店内的布置:“苏姑娘这铺子不仅气派,还处处透着细心,连试用品都准备得这么周全。我今日来,是想跟你订五十盒玉露膏,送回江南给我娘家的女眷,让她们也尝尝京中最好的脂膏。”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姑娘簇拥着一个少女走进来——正是之前常来买脂膏的那个村姑。“苏姐姐!”少女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些新鲜的野菜,“我们听说你新铺开业,特意采了些野菜来,给你尝尝鲜。我还要给我娘再买盒蜜脂膏,再给村里的婶婶们各带盒花露膏。”
苏月接过布包,心里一暖,取了脂膏递给她们,又额外送了每人一块蚕丝面巾:“这面巾是送你们的,谢谢你们特意来道贺。往后你们来买脂膏,都给你们算便宜些。”
姑娘们欢天喜地地走后,店内的客人愈发多了。有京中的贵夫人来订宫廷款的脂膏,有商户来谈批量订货,还有不少寻常百姓来买平价的花露膏,整个铺面热闹非凡。阿春忙着记账,笔尖几乎不停,笑着对苏月道:“姑娘,照这样下去,咱们这个月的订单怕是要比上个月多一倍!”
临近午时,张砚之提着个红木匣子走进来,里面装着几支新雕的玉簪——簪头是小巧的海棠花,与店内的招牌纹样相呼应。“新铺开业,特意让人赶制了这些簪子。”他将匣子递过,“往后客人买脂膏满十两银子,便送一支,定能留住更多回头客。”
苏月接过玉簪,指尖触到温润的玉质,耳尖微微发烫。刚要道谢,却见李嬷嬷带着两个宫女走进来,手里捧着个锦盒:“苏姑娘,太后听说你新铺开业,特意让老身来送贺礼。这是宫里的上好香料,给你做脂膏用,还说往后宫里的脂膏订单,会比之前多三成。”
苏月连忙接过锦盒,深深鞠躬:“谢太后恩典,民女定用心做膏,不辜负太后的信任。”
送走李嬷嬷,夕阳已渐渐西斜。苏月看着店内依旧忙碌的众人——学徒们认真地为客人服务,伙计们忙着整理订单,张砚之则在一旁帮着招呼客人,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刚开悦容坊时的模样,那时只有一间小铺面,如今却成了京中有名的脂粉铺,还能为不同阶层的女子提供好脂膏,这一路的辛苦,都化作了此刻的甜。
张砚之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温好的蜂蜜水:“累了吧?今晚我在醉仙楼订了席,让伙计们和学徒们都去,好好庆祝新铺开业。”
苏月接过水杯,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新铺开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往后的悦容坊,会继续用心做膏,把这份美好与温暖,传给更多的人,让更多女子用上好脂膏,养出好皮肤,活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