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最后的话,彻底打消了秦姨娘的疑虑。
“梅氏是个蠢的,但也是个可怜的人,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守空房,三个孩子又都出了事。”
“二少爷不是在将军身边吗?”
“别问了,信阳即使能把命保住,也不可能再姓唐,梅氏她,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万一唐家出了事,会让你们全都改名换姓。
你不能将真相告诉她,而且还必须一直照顾着她,你们本就是表姐妹,她也照顾了你多年,这点恩情,你不能忘。”
“妾身记住了”。
啊啊!恩情!我怎会忘了她的大恩大德!
秦姨娘回到院子,没有再流一滴泪,老夫人不让哭的,她收拾了一下行李,带着两个丫鬟一个婆子,拿了点简单的行李,由侧门悄悄出去,由管家亲自架着马车。
管家动作更快,大儿媳和老婆子,本就在庄子上守着孙子,女儿女婿刚成家,更简单,夫妻俩和小儿子一起,把东西往车上一放,女儿守着,小儿子驾车,大儿子和女婿,则是按照老夫人的吩咐,驾车去了万通巷。
二小姐的尸身,已经被处理过了,整个儿被用被子裹了,又用布盖住,就像扛一捆布料似的弄上马车,然后塞进马车。
因为城门已关,是动用了关系才开的,三辆马车依次驶出了城门,连夜赶往庄子。
第二天,管家的大儿子进城买了口棺材,顺便打听了一下城里的事情,把二小姐的死打听得更详细,并且也知道了迎春死了。
既然要秘密安葬,那就更不好去找外人了,连原来在庄子上干活的人都使走,管家一家共四个大男人,一起去干,四个人挖个坑,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候把棺材放马车上,遮盖一下,直接拉到坟地上,三两下埋了,事情也就算做得差不多了。
答应老夫人,第三天下葬,第四天返回查账,实在不好意思了,第四天,我们就不回城了,人也入土,我们的马车就走了。
管家和秦姨娘商量半天,把出行路线全部安排好,打算天刚亮就出发,拉棺材的马车先出发,把人拉去埋了,然后迅速赶回,一共五辆马车,迅速驶向外县,到时候,可以分成大儿子一家一路,女儿女婿一路,一个婆子和一个丫鬟一路,管家和秦氏加一丫鬟一路,管家媳妇和小儿子一路,这样更容易隐藏。
不用去打听唐家的事,一句话,必须走了,那账,是经不起查的,一查就得去坐牢,轻则流放,重则坐牢,总之,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
二小姐到底是秦姨娘生的,死了都要救她娘一把,她的死,在唐家就是奇耻大辱,但这旷世之耻,却是救了大家。
没有她这奇耻的死,哪来的秘密安葬?没有这秘密安葬,又哪来的脱身之机?
因为赶工,管家大儿子又进城办事,所以,连女人也没闲着,管家媳妇和一个丫鬟一个婆子也加入挖坑队伍,管家的女儿怀孕五个月,大儿媳刚出月子,只能留下做饭,秦氏也加入了烧火队。
因为就要走了,庄子上的十只鸡都杀了,全部煮了,当天吃两只,剩下的八只捞起放凉,带在路上吃。
大家回来的时候,觉得鸡汤太多了,不吃完可惜,干脆十只鸡都不动,就把汤喝了。
秦氏唯一的女儿死了,在儿儿停灵期间,忌食荤腥,也是对女儿的一丝安慰,其他人,不存这方面的顾忌,也难得这么自由,加上都十分疲惫,于是把鸡汤喝到一滴不剩,然后倒头就睡。
秦氏没睡,她睡不着,屋里的灯一直亮着,女儿停灵期间,不但忌食荤腥,房事也忌,管家陪他媳妇睡。
秦氏见两个丫鬟和一个婆子都睡了,是她允许的,因为明天要赶路,必须让她们睡足觉。
效果很好,都睡得很沉,先用帕子捂住一个丫鬟的口鼻,无声无息,去了!
接着下一个丫鬟,也去了,再是婆子,同样去了,换上婆子的备用衣服,这婆子就一个女儿,正就是管家的大儿媳。
接下来就是去管家大儿子的房间,小娃娃哭了,非常好,即使有突发状况也有借口。
掌着灯过去,推门开门,因为男人在,不用栓门,再说了,作为下人,随时都得应对突发状况,栓什么门,基本上不设此机关。
进去,先捂男人,挣扎了几下下,很危险,但去了,然后是女人,很顺利,再接着是孩子。
下一步就是解决管家女儿两口子,然后是他小儿,最后是他两口子,一圈活干下来,时间也差不多了,不过还是得布置一下。
屋里的婆子,拖到自己床上,套上自己的镯子,拖一个丫鬟去灵堂,这样感觉要逼真点,再把管家女婿也拖过去,把油浇上,必须保证看不出男女。
最后就是把所有的银子搜出来,果然信不得,与自己说的是只攒了两千两,结果一圈搜下来,管家一家子就有一万五千多两,每个儿女家都是四千两,只有老两口是三千两,统一的金叶子,另有各人的私房银,几十几百两的不等,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共是一万六千零二十三两。
背上金银,点了火,牵着马走出了大门,点着火把,足足走了小半个时辰,不能走了,就歇在路边。
会骑马的女人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