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统二年的腊月,北京城笼罩在节庆与期待交织的炽热气氛中。平定中原、生擒李自成的摄政王王小伟,即将凯旋还朝!这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点燃了从庙堂到民间的所有角落。对饱经战乱、渴望安宁的百姓而言,这位如同战神般崛起的摄政王,便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从芦沟桥至正阳门,再至紫禁城的御道,早已被清扫得一尘不染,披红挂彩。京营新军盔明甲亮,肃立道旁维持秩序,他们的身姿挺拔,眼神中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这支军队,正是在王妃主持整顿下焕然新生的力量。文武百官按品级冠带,早早便在正阳门外列队等候,窃窃私语中难掩激动与敬畏。更有无数百姓扶老携幼,摩肩接踵,翘首以盼,想要一睹摄政王的风采,欢呼声、议论声如同海潮般汹涌。
沈玉茹站在百官之前,身着亲王妃的翟衣大妆,头戴九翚四凤冠,珠翠环绕,雍容华贵。她怀中紧紧抱着裹在明黄色绣龙襁褓中的儿子王平安。尽管极力维持着母仪天下的端庄仪态,但那微微颤抖的指尖,紧抿的唇线,以及眼底深处难以完全掩饰的波光,都泄露了她内心如同沸鼎般翻腾的情绪。数月来的担忧、思念,独撑大局的压力,以及在得知夫君即将归来时那难以言喻的狂喜,此刻都汇聚在她挺直的脊梁和紧抱孩子的双臂上。
怀中的小平安似乎也感应到了这非同寻常的气氛,穿着小小的亲王服饰,睁着一双酷似王小伟的乌黑澄澈的大眼睛,不哭不闹,只是好奇地四处张望,白嫩的小手偶尔从襁褓中伸出,无意识地抓挠着母亲衣襟上冰冷的珍珠。
“来了!来了!王师回来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远处,低沉的号角声穿透喧嚣,悠长而威严。紧接着,便是如同雷鸣般逐渐逼近的马蹄声和整齐划一的步伐声。一面巨大的、猩红的“王”字帅旗首先映入眼帘,在冬日的寒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带着战场硝烟的气息。随后,是盔甲在阳光下反射出冰冷光芒的骑兵方阵,马蹄铿锵,如同战鼓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接着是步伐沉稳、杀气未消的步兵阵列,他们手持擦得锃亮的刀枪火铳,眼神锐利,军容鼎盛,无声地诉说着中原战场的惨烈与辉煌。
在这支凯旋之师的最前方,一匹神骏异常的乌骓马格外醒目。马背上,王小伟并未穿着华丽的王服,依旧是一身沾染风尘却笔挺的玄色戎装,外罩猩红披风。他并未戴盔,面容比离家时清瘦了些,肤色也因长期的风吹日晒而显得黝黑,但那双眼睛,却比以往更加深邃,如同蕴藏着星辰大海,顾盼之间,不怒自威,扫过欢呼的人群,带着审视与安抚,最终,如同磁石般,牢牢地锁定在了正阳门下那道他魂牵梦萦的身影,以及她怀中那抹明亮的黄色之上。
四目遥遥相对。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周遭山呼海啸般的“摄政王千岁千千岁!”的欢呼声,似乎都化为了遥远的背景音。王小伟的眼中,瞬间涌起极其复杂的情感洪流——有征战沙场的铁血与疲惫,有平定天下的欣慰与沉重,但更多的,是几乎要满溢出来的、近乎疼痛的思念与柔情。他看到玉茹明显清减了的脸庞,看到她眼底极力隐忍的泪光,看到她怀中那个小小的、与他血脉相连的生命……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暖流猛地冲上他的鼻尖和眼眶。
他猛地一夹马腹,乌骓马会意,加速小跑上前,在距离沈玉茹十步之遥处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嘹亮的嘶鸣!王小伟顺势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猩红披风在空中划出一道凛冽的弧线。
他大步走向他的妻儿。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光的节点上,从尸山血海的战场,走回温暖安宁的家园。
百官纷纷躬身行礼,人群的欢呼声浪更高。
但他恍若未闻,他的世界里,此刻只剩下那两个人。
终于,他站定在沈玉茹面前。近在咫尺,他能清晰地看到她眼角细微的纹路,看到她因用力抿着而微微发白的嘴唇,看到她抱着孩子的手臂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玉茹……”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一声低沉沙哑的、饱含了无数日夜牵挂的呼唤。这声呼唤里,褪去了所有摄政王的威严,只剩下一个风尘仆仆归家的丈夫最本真的情感。
沈玉茹的泪水终于再也抑制不住,如同断线的珍珠,簌簌而下。但她没有哭出声,只是用力地点着头,将怀中的孩子微微向前递出,声音哽咽却带着无比的骄傲与幸福:“夫君,看看我们的平安……他,他在等你……”
王小伟的目光,这才从妻子脸上,缓缓移向那个襁褓中的婴孩。
那是他的儿子。
小小的,软软的,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得像玉雕一般,尤其是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看着他这个陌生的、却仿佛有着天然亲近感的父亲。
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而汹涌的情感瞬间攫住了王小伟的心脏!那是一种混合着血脉相连的悸动、初为人父的狂喜、以及发誓要倾尽所有守护这小生命的强烈责任感。他这位在万军之中亦能面不改色的统帅,此刻手指竟有些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他小心翼翼地、几乎是屏住呼吸地伸出手,那双握惯了刀剑、沾满了敌人鲜血的大手,此刻却显得无比笨拙和轻柔。他想要抚摸孩子的脸颊,却又怕自己掌心的粗砺弄疼了他。最终,他的指尖只是极其轻柔地,触碰了一下孩子那柔嫩得不可思议的、带着奶香的脸蛋。
小平安似乎并不怕生,反而被父亲指尖的温度吸引,伸出小小的手,一下子抓住了王小伟那根粗糙的手指,紧紧攥住。那微弱而真实的触感,如同电流般瞬间传遍王小伟的全身!
就在这一刹那,王小伟清楚地看到了,孩子那小巧的右耳耳垂上,一颗殷红如朱砂的小痣,赫然在目!与玉茹信中所说,与他自身耳垂上的那颗,一般无二!
血脉的印记,生命的延续,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直观、最震撼的确认!
“平安……我的儿子……”王小伟的声音彻底哽住了,铁铸般的胸膛剧烈起伏着,眼眶瞬间通红,滚烫的泪水再也无法忍住,沿着他饱经风霜的脸颊滑落,滴落在冰冷的青石地面上,溅起细微几乎不可闻的声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此刻,这泪水,并非源于伤心,而是源于极致的喜悦、深沉的爱与难以言表的感慨。他俯下身,用自己的额头,轻轻抵在儿子那光洁饱满的额头上,感受着那蓬勃的生命力,仿佛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着父子间第一次无声而深刻的交流。
沈玉茹看着这一幕,看着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夫君,此刻却如同一个最普通的父亲般流露出如此脆弱而真挚的情感,她的心被巨大的幸福和酸楚填满,泪水流得更凶,却带着欣慰的笑容。
这一幕,父子相认,夫妻团聚,在万千臣民的注视下,显得无比神圣而动人。许多围观的百姓也忍不住擦拭眼角,人群中爆发出更加真挚、更加热烈的欢呼:“摄政王千岁!世子千岁!王妃千岁!”
王小伟直起身,用披风内侧轻轻拭去脸上的泪痕,重新恢复了那睥睨天下的气度,但看向妻儿的目光,却永远地多了一份无法割舍的温柔与牵挂。他一手轻轻揽住沈玉茹因激动而微微发抖的肩膀,另一只手,依旧被儿子的小手紧紧攥着。
他转过身,面向欢呼的臣民,将抱着孩子的沈玉茹和攥着他手指的儿子,一起拥在身侧,高高举起了手臂!
这一刻,他不仅是凯旋的统帅,不仅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更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承载着亿万黎民对太平盛世期盼的象征!
“万岁!万岁!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席卷了整个北京城,直冲云霄。这声音,不仅是为胜利欢呼,更是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为一个破碎山河即将迎来的重生,发出的最强烈的呐喊!
盛大的凯旋仪式,在无尽的荣耀与温情中达到高潮。而王小伟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朝堂的博弈,天下的治理,未来的挑战,依然在前方等待。但此刻,拥着失而复得的妻儿,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决心。
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他必将砥砺前行,在这日月即将换新天的时代洪流中,开辟出一条通往真正太平盛世的康庄大道!
(第二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