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既下,整个总督行辕如同精密的仪器般高速运转起来,为王小伟的京师之行做万全准备。这绝非一次普通的述职,而是一次深入政治漩涡中心的冒险。
军事上:王小伟与徐锐、周遇吉等人详细推演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应对预案。山东全境进入二级战备状态,军队牢牢掌握在徐、周等绝对心腹手中。命令明确:无论京师传来任何关于王小伟的“命令”(如夺职、问罪甚至要求山东军队调动),在没有得到王小伟本人或特定密令确认的情况下,一律视为矫诏,坚决抵制!必要时,可采取“清君侧”等极端措施。
情报上:“影”领导的军情司精锐尽出,提前大规模潜入京师。他们的任务是:监控周延儒等主要政敌的府邸、渗透关键衙门(如京营、锦衣卫、甚至皇宫)、建立安全屋和紧急通讯渠道、并策划在万一情况失控时的营救方案。王小伟在京期间的一切动向和安全,将极大依赖军情司的工作。
政治上:王小伟亲自撰写了数份奏疏和文书,内容涉及山东防务、财政收支、未来规划等,数据详实,逻辑清晰,旨在向皇帝和朝臣展示山东的重要性和自己治理的“透明度”,堵住那些攻击他“跋扈专权”的嘴。同时,他也准备了一份名单,上面是在京可能可以争取或利用的官员,包括一些不得志的实干派、与周延儒有矛盾的派系、甚至宫中宦官。
安全上:王小伟不会带大军入京,那等于授人以柄。但他会精心挑选一支五百人的精锐卫队,全部配备最精良的燧发枪和手榴弹(试验品),由最忠诚的军官带领。这支卫队将驻扎在朝廷指定的城外营地,但必须保持高度警戒和机动性,随时能应对突发状况。王小伟自己则会贴身携带短铳、匕首等防身武器,并穿戴格物院特制的内甲。
舆论上:《齐鲁新报》开始持续报道督师此次入京是“奉旨共商国是”、“欲将山东经验惠及天下”,塑造一种积极、正面的形象,提前占据道德制高点,对抗可能出现的污名化攻击。
一切都在紧张而秘密地进行中。王小伟甚至抽空回了一趟他在城外的军工格物院,与李三蛋等大匠闭门交谈许久,带走了一些“小玩意儿”。
临行前夜,王小伟再次召集所有核心成员。
“我此去京师,短则一月,长则数月。山东,就拜托诸位了!”他举起酒杯,“记住,无论我在京师是风光无限还是身陷囹圄,你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保住山东这块根基!只要山东在,我们就永远有翻盘的资本!”
“誓死保卫山东!恭迎督师凯旋!”众人齐声应诺,声音坚定,却也都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
次日,一支规模不大却极其精悍的队伍从济南出发,向着北京方向迤逦而行。王小伟一身蟒袍玉带,骑在高头骏马上,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期待。他身边是精干的卫队,身后马车里装着进献给皇帝的“礼物”(包括一些玻璃镜、肥皂、精良火器等)。
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荣耀,而是无形的刀光剑影和错综复杂的政治陷阱。但他无所畏惧。现代灵魂的阅历、掌控强军的底气、以及改变历史的决心,让他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这一切。
他就是要以“忠臣良将”的姿态,闯入那龙潭虎穴,去搅动这大明王朝最后的一潭浑水!这场由周延儒发起的政治博弈,因为他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玩家的加入,注定将变得更加波谲云诡,胜负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