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群臣已列席而坐,唯独那最前排的一张案几空着——那是赫连轩的位置。
他还没到,各种风声就冒出来了。赵家老大人坐在侧位,手里转着玉杯,眼神冷得像冰。昨夜收到密信,说赫连府有动静,今天朝会,肯定要出乱子。
忽闻殿外钟鸣三响,脚步声由远及近,沉重如鼓。众人抬眼望去,只见赫连轩身披玄色蟒袍,腰悬鎏金令牌,缓步而入。他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赵家老大人身上,嘴角微扬,似笑非笑。
“诸位,今日我有一策,愿献于陛下。”赫连轩抱拳行礼,声音朗然。
皇帝微微颔首:“讲。”
“军械采购之权,自先帝起便归四大家族统辖,然近年来边疆战事频发,军需日增,仅凭一家之力,难以为继。”赫连轩语调平稳,字字如锤,“臣建议,开放部分份额予其他世家,以分担压力,亦可激发各家族护国之心。”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赵家老大人猛地站起,怒斥道:“赫连世子,你这是要拆祖宗基业!军械之事,岂容他人插手?”
赫连轩不急不躁,反问一句:“赵公,若因一家之力不足,致军备延误,边关失守,谁来担责?”
赵家老大人一时语塞,脸色铁青。
皇帝沉吟片刻,开口道:“赫连卿所言,确有道理。朕允你试行,但须报备工部与兵部,不得擅专。”
赵家老大人听罢,面色愈发阴沉。他缓缓坐下,指尖在案几上敲出一声闷响,如同雷霆在心底炸开。
与此同时,赫连府书房之中,南宫璃站在窗前,幻影时空镜在她掌心泛起幽光。镜中映出的,正是赵府密室之内的情形。
“果然……他们已经开始串联了。”她低声呢喃,眼中光芒冷冽。
她早料到赵家不会善罢甘休。昨日放出消息后,短短两日,已有三家世家密访赵府,皆是曾对改革持观望态度者。如今看来,这些人已彻底倒向赵家,准备在朝堂上掀起弹劾风暴。
“不过……”南宫璃唇角微扬,轻轻一点镜面,画面顿时回溯,显现出昨夜赵家密谈时的画面。一名身着玄袍之人再度现身,与赵家老大人低语几句,随即转身离去。
“旧皇族遗脉……你们终于按捺不住了吗?”她眼神微眯,心中已有计较。
旋即,她取出一封密函,蘸墨疾书数句,封好后唤来亲信:“送进宫去,务必亲手交到御前。”
她知道,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
朝堂之上,赫连轩并未因赵家的反对而退缩,反而趁势推进新政细节。他提出,将以“边防优先、绩效定额”的方式重新分配军械采购份额,并当场呈上一份拟定好的名单。
“这份名单,乃是臣与兵部共同拟定,确保每一家所得份额与其贡献相符。”赫连轩语气坚定,“若有异议,可当庭提出。”
众臣面面相觑,原本欲借机发难的世家代表此刻却迟疑了。他们原以为赫连轩会孤注一掷,强行推行,未曾想他竟提前做好了万全准备,甚至还将兵部拉入其中。
皇帝看着那份名单,点了点头:“赫连卿思虑周全,准奏。”
赵家老大人脸色难看至极,却知此时已无计可施。他只能冷哼一声,拂袖而坐。
朝会散后,赫连轩走出大殿,迎面而来的是京城清晨的凉风。他深吸一口气,回头望了一眼宫门方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知道,这一仗,赢了第一步。
夜幕降临,赫连府书房灯火通明。南宫璃静静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枚小巧的铜镜碎片——那是她赠予赫连轩的信物,象征两人之间的默契与信任。
她将镜面轻轻一翻,映出赫连轩正在书房中翻阅奏章的身影。他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什么,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那枚碎片。
“他在担心什么?”南宫璃低声自语。
她没有打扰他,而是继续观察着赵家方面的动向。果然,不出所料,赵家已秘密联络了几家动摇中的世家,准备在接下来的朝会上联合弹劾赫连轩,指责其“私改祖制、扰乱朝纲”。
但她早已布下后手。
翌日,一封匿名密函悄然出现在皇帝案头,揭露了赵家私下联络世家、意图操控朝政的事实。皇帝震怒之下,当即召见赵家老大人,命其解释缘由。
赵家老大人百口莫辩,只能低头请罪。此事虽未直接牵扯到赫连轩,但却让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世家纷纷收回了脚,不敢再轻举妄动。
至此,赫连轩的改革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而南宫璃也在幕后完成了她的布局。
夜深人静之时,赫连轩独自站在庭院之中,仰望天际繁星。他缓缓从怀中取出那枚铜镜碎片,轻轻摩挲。
“璃璃,你总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答案。”
他闭上眼,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气息就在身旁。
远处,一道纤细身影站在屋脊上,衣袂随风轻扬。南宫璃静静望着他,嘴角浮起一丝温柔笑意。
“这一局,我们还没赢。”
她轻声道,随即身形一闪,隐入夜色之中。
下一刻,赫连轩睁开眼,抬头望向她方才站立的方向,眼中光芒闪动。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