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已尽,夜色如墨。赫连轩与南宫璃策马疾行,穿过京城最后一条长街,直抵皇宫外的朱红宫门。
“今晚风急天高,正是入宫的好时候。”南宫璃轻声道,手中铜镜微光一闪,映出两人身着玄色侍卫服的模样,“这身打扮,够不够以假乱真?”
“你确定这镜子能骗过御前大统领?”赫连轩一边整理腰间佩刀,一边斜睨她一眼。
“他若能看出破绽,我当场把镜子吃下去。”她自信一笑,抬步向前。
宫门前守卫森严,但赫连轩的身份终究是四大家族之一的世子,几句寒暄便让守门侍卫放行。二人一路穿廊过殿,直抵皇帝所在的御书房。
书房门前两名贴身侍卫横刀而立,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赫连世子、南宫小姐,陛下正在批阅奏章,不知有何要事?”其中一人沉声问道。
“事关皇室安危,十万火急。”赫连轩神色肃然,“若延误时机,恐生大患。”
侍卫对视一眼,终是转身入内通报。
片刻后,门开一线,二人鱼贯而入。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皇帝端坐案前,眉宇间透着一丝倦意,却掩不住眼底的精明与威严。
“说吧。”他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赫连轩上前一步,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卷轴,双手奉上:“陛下请看,这是臣与南宫璃在云顶山庄地窖中寻得的密档,记录了新势力如何获得皇室支持,并涉及兵部调动、兵器供给等机密事项。”
皇帝接过卷轴,缓缓展开,眉头越皱越紧。他的手指在那枚朱红色印鉴上停留许久,最终定格在那个模糊的“萧”字上。
“此事……可有旁证?”他声音低沉,仿佛压抑着某种情绪。
南宫璃上前一步,将几封信件碎片放在案上:“这些是从不同渠道搜集而来,皆提及‘萧’姓人物与新势力之间的联系,且用纸、墨迹与皇室文书一致。”
皇帝沉默良久,忽然抬头看向二人:“你们可知,此言一出,便是动摇国本之举?”
“我们当然知道。”赫连轩拱手道,“但正因为事关国本,才不得不冒死进谏。若不查清此事,恐怕盛元朝根基不稳,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皇帝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又转向南宫璃:“你呢?你身为南宫家嫡女,暗影阁特工,为何也要蹚这趟浑水?”
“因为我不信邪。”她坦然答道,“我不信堂堂皇室会与一群江湖宵小勾结,更不信那些背叛王朝的人,配得上皇室之名。”
皇帝微微一怔,随即嘴角浮现一丝苦笑:“你们倒是敢说。”
“我们只敢说真话。”赫连轩接道,“陛下若怀疑臣等别有用心,可派人彻查。若所言属实,还请陛下明察秋毫,以免养虎为患。”
皇帝低头看着卷轴,良久未语。御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唯有烛火噼啪作响。
终于,他缓缓开口:“朕信你们一次。”
赫连轩与南宫璃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松动。
“不过……”皇帝语气一转,目光锐利,“此事牵涉甚广,若贸然彻查,恐引起动荡。你们可有妥善之法?”
南宫璃上前一步,语气坚定:“臣建议秘密调查,逐步推进。可先从兵部入手,核查近期调拨记录,再追查资金流向。若有异常,便可顺藤摸瓜。”
赫连轩点头补充:“同时,可调动可靠人手,暗中监视可疑之人,以防他们销毁证据。”
皇帝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好。朕会命老皇叔协助此案,你们二人也需配合。”
听到“老皇叔”三字,南宫璃心头一跳——那位深居简出的老皇叔,据说年事已高,几乎不问政事,怎会突然被委以此任?
但她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恭敬应下。
皇帝站起身来,负手望向窗外:“此事,就交由你们三人共同负责。若查实有皇室成员参与叛逆,绝不姑息。”
“遵旨。”赫连轩与南宫璃齐声应道。
皇帝回身,目光复杂地看着他们:“你们二人,胆识过人,忠心可嘉。但切记,此事若泄露半句,后果不堪设想。”
“臣等明白。”赫连轩沉声道。
“去吧。”皇帝挥袖,示意退下。
二人退出御书房,刚走至门外,南宫璃便低声说道:“你觉得……老皇叔真的可信吗?”
赫连轩脚步一顿,回头看了眼紧闭的房门:“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皇帝心里,早就起了疑。”
夜风拂面,御花园中的海棠随风摇曳,花瓣纷飞如雪。
南宫璃望着那扇紧闭的宫门,忽而轻笑一声:“这场棋,终于开始了。”
赫连轩没有说话,只是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他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是真正的风暴中心。
而他们,已经无路可退。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风平浪静。
但一场暗流,已在无声处悄然涌动。
皇帝召见几位重臣,宣布成立特别调查组,由老皇叔牵头,赫连轩与南宫璃作为副手,全面彻查新势力背后的真相。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有人惊疑不定,有人窃窃私语,也有人面色凝重,似有所思。
而在朝堂最末,一名身着青袍的官员悄然垂下头,遮住了脸上一闪而过的阴狠笑意。
他知道,游戏,才刚刚开始。